pg_0001
Sutra Field
經 典 篇
陳德陽前人 講述 陳樹旺點傳師 整理
德
經
道
白話淺釋
基礎雜誌269期
4
30
(接上期)
少私寡欲。
u
少私
:是減少私心。
v
寡欲
:即降低欲望。
所謂「私」、「欲」,包含了──
u
奢侈
:浪費精神、時間、金錢,乃貪婪的私心作祟。
v
重文采
:追逐光鮮耀眼的外表,迷失於五光十色的生活,使人心墮落。
w
虛華:
講究名牌、時髦,失去原有的樸實與有品味的人生。
以上三者若能戒除或慢慢減少,相信「私心」與「欲望」就不能在我們原本
質樸的心靈中作祟了,只需要簡簡單單的生活而已。
大多數的人往往會羨慕那些聰明、有智巧的人。但是既然研究道理,就要
知道真正的大巧是什麼。我們處在這個宇宙間,能夠見識到大道造化萬物這個大
奇蹟,一切都那麼有秩序,世間的人再怎麼聰明也辦不到,這才是真正的「大
巧」!我們現今學道,就是要學道的這種大巧,要怎麼做?唯有「見素抱樸,少
私寡欲」──讓我們的良心善性回復到像「道」一樣的原初狀態,為眾生設想,
才能夠成功。
食母章第二十
絕學無憂,唯之於阿,相去幾何。善之於惡,相去何若。人
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
如登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
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純純
兮,眾人昭昭,我獨若昏。眾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
海,漂兮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
人,而貴食母。
「食母」二字,若從字面來講,就是吃奶的小孩不能離開母體;引入
道中來說,「母」是大道的源頭,「食母」就是抱住大道的源頭。那麼,什
麼叫做「食」呢?就是修行不輟,二六時中,緊緊的把握住,不可離開。無
論在何時何地,我們的行住坐臥、起心動念,都不能離開大道的源頭。
pg_0002
5
2 0 1 1 年 5 月
上一章:「
見素抱樸
」的人行為一定和世俗之人不同,因為世俗的人都愛在
表面上顯露聰明才華,但是真正的修道士,他是重內在的本質,好像外表上看到
這些有德的人,雖然看起來好像昏昏悶悶,不如別人的聰明,但實在是抱住大道
的源頭,如同吃奶的嬰兒,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母奶一樣,這就是食母的意思。
絕學無憂
所謂「絕」,是指止住不發,也就是說,在還沒發生時就把它制止住,不讓
他發生。而這裡所說的「學」,不是指自性之學,而是指俗學、名相之學,代表
聰明外用、權謀應世的後天之學。
只要是能提昇自性之「學」,我們都要好好的學,例如:學悟性命精微之
理、學修身、學格物致知、學去人欲存天理、學成聖成佛的無上菩提之學、學繼
往聖之「絕學」。能如此學,則可悟道明理,棄絕世俗的名相之學,忘情去智,
遠離物欲,自然也就不會有憂愁、煩惱;故曰:「絕學無憂」,我們不要求名
利,因為一世功名,百世怨,求很短暫的功名,會有很長,很長的哀怨,聖人教
我們不要貪圖榮華富貴,要重道而行。
唯之於阿,相去幾何。
u
唯:
是敬諾應對之聲、有絕對恭順和誠意的樣子。
v
阿:
則是漫應之聲,敷衍似的缺乏誠意。
這兩個聲音,同樣是回答的應聲,但其中所蘊含的誠意,卻有很大的差距,
給對方的感受也就全然不同。
「
唯
」代表直應,是一句不假思索、全然接受的「是!」,絕對不會口是
心非;這一聲「是!」出自「天心」,必須意誠,才能自然回答;可說是取善之
本。相反地,一聲「阿」,代表心念的曲折變化,出自種種利害算計,其意不
誠,只為應付;可說是致惡之根。因此唯與阿的差距,實僅此一念之微的相差而
已,但是善惡的分野卻有天壤之別了。
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善意與惡意,究竟是差多少呢?所謂一念之差有如天壤之別─天堂與地獄之分。
「惡意」簡單的說,就是對人不存好意。
「善意」即是時時心存善念,對待人事物。
pg_0003
Sutra Field
經 典篇
(續下期)
基礎雜誌269期
6
所以我們修道,首先要有:
慈悲心:
有生命共同體的精神,包括人傷我痛,人悲我哀,以及生態保育,
善待人以外的所有動物。不惡意捕殺、葷食,發揮人性最大的慈悲心,就是將心
比心。動物被殺的痛就是我的痛,詩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難伸,
設身處地捫心想,誰可將刀割自身」,所以請給予牠們更多生存的空間與機會。
不能獨善其行:
獨善其行非大慈,看眾生多災多難,貧苦窮困,應發願救眾
生,投入群眾中。
觀機教化:
學習佛陀觀機教化的精神,協助人群解開心中的煩惱。意即多用
善言、佛理開示眾生心靈不同的問題。
以上因「善意」而能見到自性,進而深入別人的心坎裡,就像活在天堂般的
世界中,只有互愛,沒有互鬥的自在與快樂。以上二者,一個是活在天堂,心靈
所得到的是喜悅、平安;另外一個是自欺欺人,剩下孤獨、黑暗、痛苦陪伴著,
有如活在地獄般的可怕。苦與樂,悲哀與喜悅都在自己的善惡一念之間。
人一出生就在因果律中,世人心念一動上天即知,念頭不好就會發生很多
事,所以要小心你的念頭,將來會變成你的個性,個性會變成命運,命運會影響
你的未來,現在來講一個習性的故事。
林點傳師說:有一位新道親,住在大同南路市場,平時很喜歡漂亮小姐,如
有漂亮小姐經過,眼經常會盯住,很喜歡美色,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夢見七位
非常漂亮的女孩,從他家的巷子走過來,並且對他微笑,向他招手,他就很高興的
跟他們走,女孩忽然間回頭向他笑,但他楞住了,為什麼剛才漂亮的女孩,鼻子都
像豬一樣,他很害怕的問,怎麼會這樣呢?漂亮的女孩回答:你也一樣,他自己一
摸,果然變成豬的鼻子,於是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忽然間想起求道時,所得的
三寶,趕快用三寶,三寶一用,馬上就醒過來,因此很好奇,一大早就到巷子後面
看鄰居的豬。鄰居的豬舍,昨晚生下八隻小豬,其中一隻白色的小豬,生下來就死
掉了,他一看跟夢中一樣,「好家在」還會用三寶,不然肯定是那隻白色的豬。
所以人的習慣,喜好,很可能變成你往生的美景,讓你踏入,所以修道,就
是要謹守戒律,改掉不好的習性及脾氣毛病,體認天下所有的相,都是虛空,應
將外物放掉,若能將形體也忘掉,就像新鮮空氣一樣的清明,這樣才能體悟純一
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