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四十八訓》摘選35


第三十五條訓文


道本一理,原無二教;因為人生之氣質有清濁,根有利鈍,見有高下,識有明暗,學有淺深,師有真假;而三乘之法1,正旁2之別分矣!

教者初見之時,當現身說法;彼以丹經入者,當與談真性命、真火藥3;及降龍4有法,伏虎5有術;築基煉己,溫養沐浴,脫胎神化有訣。講透一切,然後闢破一切;掃去一切,漸漸引入真如佛性,彼方心服口服。

如不談彼之所有,彼滿腹意見,反以我道為不通也。


【註釋】


1三乘之法:法有上中下三乘之分。

上乘:性理心法、口傳心印。

中乘:參襌打坐,煉氣之法。

下乘:敲鐘唸經,修褔之法。

六祖言:法無三乘,人心自有等差。

小乘—見聞轉誦。中乘—悟法解義。大乘—依法實修。

2正旁:正法與旁門也。正法即直指見性,以心傳心之頓法。旁門即無天命真傳,無法超生了死者。

3火藥:是調息、煉氣,待真機發動而採先天至精,使其皈原,亦由無慮之中,所生之精液,方為真藥。

4降龍:氣之上升者為魂,魂喜生,乘魂則營營而亂思,戒雜念為降龍。

5伏虎:氣之下降者為魄,魄喜死,乘魄則默默而昏沈,戒淫念為伏虎。

【語譯】
本條之主旨在於「道本一理、原無二教」之兩句話上,它是說明道之本源只有一種真理,絕無第二個教派所提出的其他說法,就如佛之明心見性,萬法歸一;道之修心煉性,抱元守一;儒之存心養性,執中貫一,可見三教其修持之心性,其回歸之道源均一理,而之所以有不同之處,則是因為世人於出生時,其先天氣質有清有濁,其先天之根器有利有鈍,再加上後天的見解有高有下,智識有明有暗,學習有深有淺,甚至師承有真有假,所以其在修行上就分有三乘法門的途徑,習上乘者,為性埋心法、口傳心印;修中乘者,煉氣之法,參襌打坐;從下乘者,修福之法,敲鐘唸經。此也即是依附法門之修持上有正法與旁門之分,正法即是直指見性,以心傳心;而旁門則是無天命真傳,而無法超生了死的。

所以當時要去渡眾化人時,必須當場講明我們殊勝之法門。若對方是道家,並熟煉許多煉丹之經書者,就要與他們談論真性命,即本然之性,而非氣質之性。真火藥,即是調息、煉氣常利用時間清靜自我,經由無念慮之中所產生之良知良能,方為真火藥,可克制無明之火,可得到融和心性合一之境地。以及降龍之法,即同時可戒除心中之雜念、妄念;和伏虎之術,即可去淨一切之淫念、穢念;我們以常清靜,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及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為築基煉己;以饑餐可飲,夏葛冬裘、貴賤有等、長幼有序、從容中道,為沐浴溫養;以數盡理純、性合無極為脫胎神化,道化生活,生活不離道,在日常生活中修持自我,去脾氣改毛病,行功立德,即可脫始神化。將這些所有道家修煉所歷經之各階段真義講清楚,然後可破除他一切之執著觀念,及掃除他們一切的成見與習慣,而慢慢的引入真如本性,才可以使對方心服口服。

如果不講明對方所修煉之丹法,與我修持之殊勝頓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差別,對方定會有滿腹的意見,反而說我們不懂,不會,我們的真道是不通達的,是假的。

讚曰:道本一理無二教 人生氣質利鈍消

伏虎降龍須秘竅 真如佛性得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