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_0001

3
2011年8月
前言
基礎雜誌總編輯潘風明點傳師已於七月十九日功圓果滿,回歸
懷。
潘點傳師,筆名文田,台灣省台北縣人。生於民國三十八(1949)年,民國
四十二年(1953)求道,民國六十九年(1980)領命,於民國100年(2011)七月
十九日(農曆六月十九日)成道,享年六十三歲。
潘點傳師曾任中華民國宗教建設研究會理事、基礎道德文教基金會出版部
與基礎雜誌社總編輯、一貫道基礎忠恕學院高級部法施學系系主任。
潘點傳師平素喜好文學與藝術,對各項新知均能積極充實、歸納義理、融會
貫通;並長期受各單位邀請授課,遍及海內外。其性謙下內斂、海涵包容、謹言慎
行、時時守中;應事隨順因緣、自然無為;一旦上台,即真理鏗鏘、精神奕奕、
目光堅毅,將天人合一之一貫精神表露無遺。其講述一貫義理引經據典、譬喻巧
妙、觸類旁通,且精闢入理,聽者往往聞之頓然覺醒;其諄諄法語如仙樂跫音,
令聆受者倍感法喜充滿,因此深受前賢道親們之敬重與愛戴。早年曾奉張老前人
之命,至菲律賓協助開荒辦道;近年則奉張老前人之命,多次赴韓國道場慈悲法
語與關懷成全。
潘點傳師學識涵養豐富,廣泛涉獵一貫道原典,並研究各家義理孜孜不倦;
著有《入道之門》(基礎文教出版)、《一貫簡義百問》(宗明出版)、〈基礎雜
誌•心性小語〉專欄連載等。
潘風明
點傳師
修辦道經歷自述
(上)
潘風明點傳師
pg_0002
基礎雜誌272期
4
潘點傳師擔任基礎雜誌總編輯一職期間,帶領編輯部同仁走過多
年學習與感恩的歲月;二十二年如一日,均準時出刊。以透過平面媒
體代天宣化、傳遞一貫真傳訊息為職志;經常與社會各界賢達和各宗
教先進交流、與讀者以道會友。並以〈基礎雜誌〉能夠隨著 師恩母
德、道傳萬國九州的腳步,而成為一本旅行全世界的刊物為榮;其飄
逸的文采皆能精準掌握道妙奧義;其以身作則、親身擔綱之風範,令
人景仰與永懷。
其他潘點傳師所著作、註解、校訂之作品散見於〈基礎雜誌〉各
期,如:〈毒語心經〉(青雲點校45─68期)、〈辯道錄〉(錯生編
譯56─68)、〈冷語金剛〉(錯生21-34期)、〈法施小錦囊〉……等
等,皆可在基礎忠恕全球資訊網的基礎雜誌電子書上點閱。
潘點傳師畢生全心投入一貫道場修辦、啟發無數有緣性靈返回正
道;其為道忘軀、一心許天之丹誠、大無畏之風骨、坦蕩之胸襟、與
溫婉之慈心,所留下之修辦典範,為基礎忠恕點傳師與道親們永遠感
恩與懷念。
基礎雜誌自本期起,將連續刊登潘點傳師之自傳(取材自《走過
四十年》),以為紀念。
童年往事
我出生於民國三十八年農曆冬至,世居土城鄉清水坑田螺穴的山
上,住的是日式的木板屋。雖房屋簡陋,但環境卻很幽靜,到現在仍很
懷念當時清靜幽雅的生活。那時家父到台北上班,家母則以採茶賺點薄
薪貼補家用,因此自小就跟隨著母親在茶園中成長;稍懂事時也幫忙
採茶,以維持家計。到了七、八歲時,家母在外採茶,而我則在家照顧
兩位妹妹及兩位姪子,還負責煮飯等家務,當時煮飯是用舊式爐灶燒
柴起火的方式,經常需要撿木柴生火。在這家境最窮困時,每天僅以蕃
薯、蕃薯葉或蘿蔔乾果腹,家中所吃的蔬葉都是自己種的。我自小體弱
且膽小,每當太陽下山之前,便趕緊將飯煮好,幫小孩們洗好澡;都吃
pg_0003
5
2011年8月
飽了,一切安頓好,便叫他們
進去睡覺。接著將要洗的衣物
提到溪邊擺著,讓媽媽採茶回
來時順便清洗,然後便將門關
好,趕緊上床睡覺,以躲避黑
夜所帶來的恐懼。
求道因緣
我是在民國四十二年求道,此因緣乃嬸婆見家母為人善良,故而度
了家母求道。因為自小就跟媽媽形影不離,求道當天嬸婆帶著媽媽去,我
也跟隨在後,但是媽媽並不知道。當要求道時才被媽媽發現,媽媽認為大
人拜拜就好了,小孩子就不必了,便要趕我回家,後來被壇主及嬸婆留下
來一起求道,隨後家人才相繼求了寶貴的大道。
素食理念
媽媽本來對「佛」就很虔信,故求道後便每天到壇主家燒香,當時
是在山腳下,媽媽常風雨無阻的前去誠心禮拜,而我也很自然的跟著媽媽去
燒香、研究道學,一直跟到上小學為止。媽媽求道沒多久便開始吃花齋,從
每月初一、十五,之後加上每逢初三、六、九日都素食,到了第二年便吃全
素了。在當時,我對素食沒有任何理念,只是很自然的跟著媽媽茹素。
然而素食也是個因緣,因我的身體一直很瘦弱,而家父又很疼我,
看我這瘦弱的身子,當然不可能同意讓我吃素。在我開始吃素時,媽媽承
受了很多委曲。家父一直認為我吃素是被媽媽硬逼的,所以對媽媽很不諒
解,因而從此不買菜回來,我們只好自己種青菜、醃醬瓜。直到有一天,
媽媽不在家,家父便到市場買豬肝,親自煮熟要我吃,而家父則躲在門縫
窺看究竟;當時上天也很慈悲,我便將那碗豬肝擺在長板凳上沒吃。從此
之後,家父才明白我會吃素完全是自願,並非媽媽的逼迫,也化解了這場
誤會。所以我是在很自然的狀態下茹素了,直到後來經過參班研究,才了
解吃素的意義和重要性。
pg_0004
基礎雜誌272期
6
求學歷程
在上小學一、二年級時,地方道場林點傳師在土城清水店仔附
近開設家庭
堂,我每日放學都會經過他家,因此便在他家晚獻香禮
佛、研究道學;當時是研究《心經》、《七真傳》。小學一、二年
級,認字並不多,對黑板上的字都依樣畫葫蘆,太潦草的字便請大人
幫忙抄寫,所研究的內容也似懂非懂,當時只是憨勤,一下課就去參
加研究班。
到了 小學三 年級時 ,所 研究的 啟化道 學是 《孝經 》、《 三字
經》、《四書》、《史記》、《唐詩》等。地點是在南港郭前輩家,
因此一下課便由清水國小步行到板橋火車站,再搭火車到南港參加研
究班。而學校功課都利用在學校空檔時間來寫,未完成的課業就等畢
班回家後再做,往往都是十一、二點才睡覺。
畢班後,回家沿途沒有路燈,到處一片漆黑,只有手提著一盞小
油燈照路;當時膽子很小,在這種情況下我怎麼敢持續的去那麼遠的
道場參加研究班呢?這完全要感謝上天慈悲的安排。當我要去南港研
究時,就有一位同學和我做伴同行。回家時,走到山下的小村店,我
就不敢獨自上山,但媽媽都風雨無阻的在店口等我,帶我回家。同時
我搭車到南港的車資,都是媽媽辛苦賺來的錢,媽媽從沒有把我當小
孩子看待,而且像個守護菩薩不斷的護持我,我一直非常感激。
中學時在板中就讀,那是我過得最多采多姿的時段;一方面讀
書,一方面操辦道務。因為我對看書有興趣,又希望能增加一點收
入,故每天清晨去送報,由報紙中亦可獲得更多的資訊。同時空暇常
到縣立圖書館看書,故而和圖書館的管理員很熟,因此裡面的書籍皆
能方便取閱。我本身對科學和藝術很有興趣,故也常參加各種科學研
習營,或者到處去聽科學講座、藝術講座……,多方面吸取各種資
訊,生活非常豐富。
pg_0005
7
2011年8月
受惠於道
當 我 踏 出 校 門 之 後 , 工
作一段時間,便入伍服兵役,
在海軍官校服役三年。當兵期
間,感謝上天慈悲,在政戰部
的監察官室當文書;此職位非
常吃香,三年期間皆是上下班制;且監察官對我很照顧,總部曾有多次要
調派我到外島去,監察官都寫公文呈報,將我留下;也由於他的幫忙,我
在軍中素食一直都很方便,所以當兵期間身體非常健康。
因為自小就受到叩首禮拜的薰習,因此每次排隊到餐廳吃飯時,我便
將心靜下來默燒心香。不知經過了幾次,長官就叫我不用排隊,可以自己
先到餐廳準備素菜,等同志們飯前的操練完,再一起用餐,因此我也減少
很多的操演。
可能是小時候的訓練,養成很容易熟識環境的個性,在軍中下班後
外出時,就透過道親尋問,知道發一道場陳大姑前人的後學有些前賢在
軍中當預官,因此熟識他們之後,一放假就跟著他們到高雄、台南的
研究。後來又打聽到在官校後門附近,有一位老太太開了一間
堂,因此
我每天都到她那兒獻香。又有一次,我去台南大光寺拜訪顧前人、參班研
究。後來只要放假較多天,便住在大光寺。所以自小到大,無論經過何種
環境、場合,都沒有離開過道場。
民國六十二年退伍之後,便在三重一家貿易公司當外務員,上班期間
也經過一段蠻艱辛的工作;負責外務、司機兼送貨,開著一輛一•七五噸
的中型卡車送橡膠原料,又得自己到倉庫搬貨、卸貨,常常做得全身灰頭
土臉。一段時間後,便離開這家貿易公司,就近轉到板橋一間傢俱公司,
也是擔當外務兼送貨的工作。經過沒多久,我們基礎道場開了一家廣太公
司,我就轉到在那兒服務。直到民國七十八年以後,便開始進入基礎雜誌
社服務。
(續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