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新觀念(一)/邱寶鈅

編按:素食是二十一世紀的新觀念,在環保、健康、營養、人道、因果等角度,素食都是非常正確的選擇,然而,如何素食才能真正健康?本新專欄邀請邱寶鈅老師主筆,讓您能夠「素食、養生」一把罩!邱老師之專訪與介紹,請見本期第28頁。

菜單設計與衛生安全

菜單設計不僅要色、香、味俱全,更要注重餐飲供應以安全考量為第一,菜餚要好看又好吃,更要注重衛生安全,絕對不容許吃了會發生問題,故菜單設計時必須考慮到在菜餚供應時的安全性。

1.慎選適當的食材:合理的烹調,例如選用較不變質的食材,可以長時間烹調;較不穩定性的食物,容易變質,不適合長時間烹調,只適合現做現吃的場合,如芽菜類容易出水、發酸,更不合適製作餐盒。

2.最好選用本地當令盛產的蔬菜、水果;新鮮又飽滿、保有蔬果本來具足特有的菜根香,蔬菜營養素流失愈少,價格又便宜。因為蔬菜剛採收時仍是活的,會繼續進行呼吸作用,其呼吸作用會使營養素流失,植物體的溫度愈高,蒸發速率愈快,愈容易枯萎凋零,所以蔬菜採收後要盡速冷藏,也就是說從採收到消費者手中,其中間距離愈短,時間差距愈短愈佳,蔬菜營養素流失愈少,自然愈能保持食物特有的菜根香。

3.颱風季節葉菜類容易受傷害,數量少,價格較貴;可以多利用根莖類或冷凍蔬菜,降低成本。

4.購買有認證標誌的食材:經認證後產品較安全,可知道食物來源,能取得檢驗證明供應商,或農會共同產銷班,或向信譽可靠優良廠商購買,以確保食物安全性。一般消費者有錯誤的迷思,認為蔬菜葉子有蟲咬過比較沒有噴灑農藥,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我們不知道農家是不是因沒噴灑農藥而遭蟲咬就採收,或者是發現蟲咬後才噴灑農藥之後就採收呢?為了健康考量還是要選擇安全性食物來源。

5.食材配送到達隨即驗收,洗滌、整理、分門別類放置儲藏:置冷藏室(4℃)或冷凍庫(-18℃)應即時處理,需妥善保存,以免放置室溫中,微生物滋長,食物變質,影響品質,危害食物衛生安全性。

6.設計菜單時需考量製備食物的方法簡便、不複雜、易烹調:煮好了不須再切割,直接可以食用,較為安全。

四低一高:低油、低鹽、低糖、低白、高纖維的食物。

(1)低油:烹調時盡量降低油的使用量,一般人的想法認為素食者只吃青菜,容易肚子餓是營養不足,所以油要加多一些,才能補足營養,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其實油是五大營養素之一的脂質,一公克脂質能產生九大卡的熱量,因此油在烹調中只是食物烹調的橋樑。

脂質分為飽和性脂肪酸,不飽和性多元脂肪酸,不飽和性單元脂肪酸三種。

飽和性脂肪酸:能使人體內高、低脂蛋白均升高,以動物油脂、棕梠油、椰子油為代表;不飽和性多元脂肪酸:能使人體內高、低脂蛋白均降低;以大豆沙拉油為代表;不飽和性單元脂肪酸:能使人體內高脂蛋白不變、低脂蛋白降低;以橄欖油、麻油、葡萄子油等為代表。

目前市面上有一種反式脂肪酸,是將液狀植物油加入氫煉製成固體的反式脂肪酸,也就是人造奶。反式脂肪酸不存在於大自然界中,有報告指出,他不僅會增加有害膽固醇,減少好膽固醇,並成為癌症、高血壓、心臟疾病等的致病原因,對健康帶來傷害。如:餅乾、西點、糕餅、麵包類……等。

(2)低鹽:鹽的化學元素是氯化鈉,所以烹調時,切記不可太鹹,食物太鹹會影響食物的美味,也造成人體腎臟、心血管負擔。雖然飲食要清淡,但是也不可以完全不放鹽,若完全不放鹽,食物也不好吃,而且長期沒有吃鹽也會造成手腳軟弱無力感,適可而止,不要太鹹。

(3)低糖:太甜的飲食對人體不好,造成食慾不佳,也造成人體的負擔,影響健康。在這裡談的不只是甜味而已,更重要的是調味料裡的味精、高鮮味素,雖然加了味精、高鮮味素能使料理更美味,但是對身體健康有害。當我們食用添加味精、高鮮味素的食物後,就覺得口乾舌燥、非常不舒服,較敏感者亦會有頭痛現象,因此能夠降低或不使用,則可降低添加物對身體的傷害。

(4)低白:指不要食用過多蛋白質以及精緻食物。蛋白質最小分子是胺基酸,功能是在修復細胞,使細胞復元,若過量反而造成體內的負擔,甚至引起過敏反應。而精緻後的食物,其本身的營養素會流失,就豆腐、豆包而言,生意人為了讓商品更白更好看、增加口感更好吃,而放了添加物:雙氧水,衛生署有明文規訂,雙氧水是合法添加物,但不能殘留在食物上。可是常在電視媒體報導,每回抽查時都含高量添加物,致使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建議多食用五穀雜糧、糙米飯,少食白米飯;多食蕎麥麵,少吃白麵、白饅頭等精緻食物。

(5)高纖維:植物纖維增強腸子蠕動,有利於鈣質吸收,幫助排毒功能,減少宿便殘留,遠離便秘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