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_0001

基礎雜誌267期
40
Writing Gathering Field
文 薈 篇
《論語述而篇》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不善者
而改之。
孔子說同 行有三人 (或同 行一夥
人) 必有值得學 習效法、可 視為老師
的人,選擇那善的學習效法,見不善
者 , 不 宜 批評 指 責 , 它 像 面鏡 子 返
照著我,修道貴在能做自我反省,檢
視是否也有不善之言行心態,有則速
改,以進德修業,提昇心性光明。
初 入 社 會 , 涉 世 未 深 , 要 有 經
事 , 才 能 發現 某 人 憨 厚 老 實, 某 人
清 廉 守 正 ,某 人 信 口 開 河 、言 而 不
實,某人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等……
百百種人,人生路上相遇,是損友是
益友,是君子是小人,要有辨識真偽
善惡之智慧,以致見賢思齊,見不善
者,能做自我反省檢視之工夫。要不
然,是無從識破偽善者的假面具,邪
惡小人口蜜腹劍,若信以為真,言聽
計從,被設計了猶不自知。故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夫子教誨識人之重要,別人不知道
吳名
你的為人才德,不必憂患,應該憂患
的是你未充份認識他人之品行為人,
惟恐遇人不淑,誤入歧途,一失足成
千古恨。
人性最大盲點,重情不重理,常
見是非對錯是憑感情交情來定論,末
法時期,到處散佈邪見邪法,且惡意
毀謗,雖求道進道場聆聞道義開示,
未有修證,慧根尚淺,不能判斷,還
是認人不認理,被人情牽著走旁門左
道,盲修瞎煉,誤了自己,更攸關九
玄七祖昇降。
社 會 多 賢 善 慈 悲 之 人 , 是 家 國
之福,今人好爭、重名利,見比自己
優秀,或才德出眾者,即招來污蔑毀
謗 , 如 影 隨 形。 以 我 修 道 立場 自 我
解讀,是曲高和寡、道高毀來,德修
興謗。有智者借此歷事練心,返觀自
照,真參實悟,涵養德性慧命,增益
其所不能,滿載收穫,感謝上天借境
之造就。
今 時 已 至 高 學 歷 、 高 科 技 之 時
代,可惜最缺乏自我反省,省察的素
pg_0002
41
2011年3月
養,眼睛向外看,儘找別人不對,尤
不 知 別 人 之缺 點 過 錯 , 在我 身 上 亦
有,時有過之,只是用肉眼看別人容
易,要向內看自己,自我反視反省,
實屬不易而已。修道貴在生發般若智
慧向內照,洞察自心善惡動靜,前者
為 識 之 用 ,後 者 為 自 性 啟用 。 六 祖
云:「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到底那個在用呢?不可
不清不楚啊!
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人
最了不起處是反思的自覺,認識你自
己,就是最美最美的德。」蘇格拉底
的反思,就是儒家的反省,佛家的返
照,凡能做自我反省,省察,即是覺
之 初 萌 , 欲修 心 性 , 初 入門 即 是 反
省之工夫。此理人人知曉,確知而不
行,關鍵在於「覺之生發」。
反省之功夫由淺層面至深層,經
自我反省檢視審理後,你將逐漸發現
自己的氣稟性、習性、慾望更深,發
現頑固的執著,於是才真正認識我是
什麼樣子的?勇於面對自己,始有修
正的入手處,老師說:反省功夫有多
深,智慧就有多深,效果就有多大。
孟子說若人以橫逆待我,是君子
者,必然是先自我反省:我不仁嗎?
我無禮嗎?以致待我以橫逆,經自我
反省後而有仁有禮,乃以橫逆待我,
君 子 再 反 省: 我 不 忠 嗎 ?反 省 而 有
忠,乃以橫逆待我,君子便知此是無
知妄為之人,與禽獸的無知有什麼分
別,又何必責難他呢?由此可見,古
時之君子遇逆境是反省再反省。
醫 生 具 備 豐 富 的 臨 床 經 驗 , 終
成名醫良醫。修道之理亦然,面對橫
逆羞辱污蔑毀謗,一理難以理解,換
個 角 度 來 看 ,它 提 供 我 焠 煉心 性 的
機會,若經得起千錘百鍊,智慧覺性
層層生發,以致成就無上菩提。自覺
而覺他。老子曰:「善人者,不善人
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
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道德經27章)。」老子說凡經修煉
恢復自性之光明覺性之善人覺者,以
其智慧覺性足以擔當迷昧不善者的導
師,不善者悖道之言行,是提供修道
者借境修煉參悟之情資。若足以導迷
入悟之覺者善人,不受重視尊敬,迷
昧不善者終無改惡向善之機會。再說
修道不愛其資,不知假借境遇,歷事
練心,生發智慧,返觀自照,提昇心
靈情境,顯現光明本性。修道者不知
掌握修心養性之要妙,雖有些聰明,
還是個大迷人哪!
綜觀以上古聖仙佛智慧真理,見
善見不善,見賢見不賢,都視為修心
養性,圓滿自性的增上緣,那麼更應
心存感恩再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