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祖恩師德 /吳名

順治皇帝云:「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亦是世人的寫照啊!生命得以覺醒,想必是身經百般波折磨難,所體悟的結果,因此古今修道皆言,玉不琢不成器,鐵不煉不成鋼。

師尊云:「造化牢籠困吾徒,不如意事數?多,堅心降得魔千丈,畢竟今吾勝故我。」

再看歷代古聖仙佛,無不是身經重重磨難考驗,才能突破自我障礙而成就!此理,古今皆同。

我不知不覺來到世上,不過十幾寒暑,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孩子,卻被爭執衝突聲驚醒,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心中渴望和諧平靜的生活,雖少不經事,仍努力化解紛爭,因此常遭魚池之殃,稚心受創,覺悟人生是苦海,始正視生命的議題。專注思考,人從那裡來?死後往何處去?既然來了,為何有煩惱憂愁的糾葛?生命究竟為何而來?心中塞滿疑問,經常仰望天際,眺望遠山,凝視潺潺流水,陷入沉思,尋找答案,發現自己什麼都不知,人好像吊在半空中,腳沒有踏到實地,心中非常恐慌,不知所措。

一夜夢中,素昧平生的引師領進佛堂,香案上端坐一尊笑口常開,慈眉善目的彌勒佛,心中存疑著,只瞬間,佛臉色一變哭喪著臉,豆大眼淚,滑下了臉龐,驀然驚醒,因此才有求道的意願,求得明師一指玄,聽完三寶簡介,有股決意探尋生命真象的迫切,旋即放下萬念,二六時中,行、住、坐、臥,意守玄關,豁然顯現靈靈明明本性,心中篤定這道是真的,理是真的,天命也是真的,讚歎明師這一指玄,直截根源,超越了一切法,無比殊勝,心中發愿,盡此生為道做證。(詳情參考基礎217期,談「觀」之真諦)

年少的我雖是初學道,基於體證道之真實性而發心愿,性情淡泊,志在清修了愿是理所當然,然而人生際遇風霜雨露,崎嶇坎坷,終究還是爭不過命運,隨順因緣,猶如天鼎地爐,歷經冶鍊。原以為山窮水盡疑無路,那知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此導致激發自性覺照,深入心根,無明銷鎔於無形,體悟心性修持降伏無明妄想,正確究竟的不二法。

常言要掃三心飛四相,去氣稟物欲,以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怎麼掃去了又來,再掃又生,一再的重復,偶然暫得片刻清靜,似曇花一現,遇境,新愁舊傷重重疊疊,察覺到,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原來萬法根本在心,行法根本在「觀」。五祖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何謂識心呢?在於由體啟用,自性般若智慧觀照,洞悉染執之作用,真正認識:何者為本心本性,何者為人心人性,致此見地,諸法塵相緣縛,不費吹灰之力,自然煙消雲散,重見天日。

後學睽違道場數年,始終堅守自己初發心,志在了愿,事與願違,直到傳來噩耗,三叔三嬸,相差十幾天都去世了,猶如晴天霹靂,自幼體弱多病,倆老視如己出,如父母般慈愛,常帶出求醫,呵護備至,初嚐生離死別的悲痛,醒悟生命的無常,決意不再蹉跎歲月,鼓足勇氣,無視阻擾,大步跨出去,來到道長座下參修《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課堂上每當道長一出現,全身散發磅礡道氣,法相莊嚴,導引心法入悟,風格獨特,每講至道之本體或心法核心,點到即止,默然無言,留下空檔時間,靈慧的眼神巡視著座下後學,在在提示,此點,無形實相,非言可詮,惟證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曹洞宗祖師,洞山良介禪師,師承自雲嚴禪師,雲嚴禪師常教人放棄語言文字經典,而直指玄關,只在玄關上修持,洞山良介禪師,時未能領會祖師心法,直到有天涉水而過時,看到水中倒影,而豁然大悟祖師的旨意。後來洞山良介禪師在他的三路接人中,在最上路,也就是接引最上根人的路叫「鳥道」,為什麼叫做鳥道呢?鳥飛過的路線從無形跡。禪師云:「不開口處玄關轉,未措言時鳥道玄」,禪師認為最上乘的接引方法,不用開口用言語去說服人,只要玄關一轉,不須開口像鳥道一樣,以無言示機的接引,已經玄之又玄的展開了。

原來道長是承襲古來祖師傳遞心法的宗風,道長曾經說,能來到這兒研究道理,已具累世之善根了,非常感恩道長慈悲的把每位後學都視為上根者,用最上乘接引方法,予以啟發引導。

後學幸逢道長慈悲,善於引導,留下空檔時間,促使後學打破昔日,皆以耳根聆受法語的習慣,改由靜心專注的,參悟這一提示所指之涵意,啊!會心的剎那,豁然心開悟解,法喜充滿,內心明淨,如懷中之寶,失而復得,無比雀躍的心情,筆墨不足以形容。

感謝道長慈悲啟發,從此,凡研習經典或專題,就懂得要靜心專一的,啟用般若智慧參悟內涵真意,掌握主體宗旨,體用互融,發展理路。
修道人生旅途,有緣遇到心法導師,可是曠世難遇之機緣,當然機不可失,故珍惜把握,能請示道長慈悲的機會。

有天後學請示道長慈悲,從求道因緣至體證靈明本性,湛然寂靜,無以形容它的奧妙報告完,道長攤開紙落筆寫下一首詩。

「真性現時口難言,如同嬰兒盼明天,無人招引哈哈笑,樂中之樂對誰言?」道長抬頭看一眼,低頭又寫:「彌勒樓閣中,普賢毛孔中,善入者,即同善財」。

道長接著說,曾經在師尊的院子裡,坐在子午線上守玄入靜,睜開眼,發現頂上一輪靈光,原來比太陽光更亮哩!據後學所知,道長回天繳旨之前,曾經自述是達摩祖師倒裝下世,為了三期普渡,末後這一著協助師尊、師母打幫助道,可想而知,古佛圓滿功德法性,必然是萬道金光。

後學再請示道長慈悲,原來的光明本性,緣何忽明忽暗,不能常明?道長寫下「六塵非有」,問:會得嗎?

初謁道長,後學躬身禮敬,報上名,道長慧眼獨具,抬頭只看一眼,就能洞悉此人一身的品性人格特質,文思敏捷落筆迅速,書寫在宣紙上,題賜一首冠頂詩,作為初次結緣,道長賜給後學的墨寶,裱好後都掛在佛堂瞻仰。

後學是後知後覺,經過許多年,仔細參,才領悟到道長老人家一片慈心勉勵,全包含在每首詩句中,而且句句對中後學的性格,為人處世態度,道長看得太透徹了。

道長老人家最慈憫恩被後學們,慧眼睿智,敏銳的視察力,竟然能透視道親前賢的業障,時以獅大吼哮,欲震聾啟瞶,慈心只為後學消弭業障,修道路上更好行持。

道長慧眼洞悉透徹的能力,通神般的預測力,無疑是古聖仙佛菩薩的化身。每位後學都有一首,道長題賜的冠頂詩,有天上課時,道長要每位後學,把道長題賜的冠頂詩寫上黑板,寫好恭立一旁,道長慈悲的,一一勉勵再勉勵,真是恨鐵不成鋼。

後學那天是最後上台,寫上「玉美無瑕,梅開西嶺」,道長馬上在旁寫上一首詩:「菊綻東籬開笑面,梅開西嶺見青天,菩提愿大眾莫違,整理身心再向前。」道長說這是老祖師的讖詩,凝神注目仔細領會,啊!悟道時心中發愿,身歷處境,原本老祖師無所不知,一時百感交集,感受佛心悲愿,真是無遠弗屆啊!

老祖師一首讖詩,遠傳師尊口傳道長,傳達至今時,穿越了百年時光隧道,竟然能對心對境,尤其時機點上分毫不差,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老祖師大慈大悲,同時亦勉勵道中弟子,莫違心中所發菩提大愿,不管遭受何種考驗,即使跌倒受傷了,也要趕快收拾整理好身心,再度勇敢向前進,協助末後這一遭,普渡收圓的一大事因緣。

老祖師宏恩加被慈悲鼓勵,心中非常感恩,記得未求道之前,宿世業緣,飽受人情冷暖,生命苦澀滋味,常有輕生念頭,在無人開導下,走不出憂傷的黑森林,所幸蒙彌勒祖師慈悲夢中渡化,促成求道之啟緣,受明師一指點玄,始能直截根源,體證靈明本性,認識了真我,接續慧命,奠定了修道固本的基礎,邁向修道了愿的光明人生。

慶幸自己道緣深厚,恭逢道長住世,能蒙道長的引導啟發,方能在理上頓悟,體用貫通,了然道之梗概,終生受益無窮。

更是感恩,每當走到困頓處,心志頹喪,師尊慈悲的指引及鼓勵,總會間接的傳達,使人重燃希望,抱持樂觀心情,勇敢向前進,念念自許,了菩提愿,無怨無悔。

蒙上天垂憫恩被,老祖師、師尊慈悲眷顧,臨危仙佛的護佑,後學感悟天恩師德浩瀚,無以為報。雖然後學智慧不足,銘記老祖師、師尊、道長的期勉,努力整理,體證參悟道的心得,為道盡一份心力,與道中前賢大德共勉,表達粗陋敬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