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素食主義13
癌症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談癌色變這是一個事實。癌症的治療是否只有開刀割去癌變組織一種辦法呢?為了釐清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下美國著名的醫生喬治.克萊爾在《癌,割不得》這篇論文中的一段話:「植物的種子落在河流中,隨水漂去。它漂到著地的處所,那裡可能是塊肥沃的土地,也可能是塊遍佈沙礫的荒灘。種子的生殖與滅亡的命運,就由其所著地的肥瘠而決定。那麼,在這種情形下,假使你不願種子繁殖,你是應該恐懼種子的生長呢?還是應該顧慮那塊種子著地的土地?」
對於癌症的防治,其前提是不使癌細胞在人體中發育。根據癌症專家們的最新研究,癌的種子是一種極其微小的病毒,這種病毒只有在高倍的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得見,它隨時可能侵入健康人的身體伺機而發。按其特性,它若不能滲入細胞內,即無法繁殖;但一進入人體的細胞中,就成為麻煩的事情了。
健全而有活力的細胞,是不容許這種病原體侵入的;但在細胞老化或病弱之時,便無法抵禦病原體的入侵,這就給癌細胞的發展伏下了禍患,血液作酸性反應時,細胞即行老化,因而細胞中的鎂吐出,使血液中泛濫了鎂的成分。這種血液中的鈣為了中和酸性而被消耗,其量即行遞減。鈣在細胞中的作用是保持細胞的滲透壓,由於鈣量的減少,滲透壓即發生異變,鎂乃自細胞中脫出,細胞本身即呈老化:根據這個現象,我們要使癌的生成條件不完備,則應使血液保持正常的鹼性。因而必須對酸性食物如肉類、卵、海產品以及酒的攝取存戒懼之心。否則血液由酸而濁,這種現象對癌來說,就是為它準備好了一塊肥沃的土地,種子一來就會發育生長的。
癌細胞易於繁殖的物件,是偏食肉、魚及各種酸性食物的人。一般以為滋補患病者,可增強其對癌症的抵抗能力,但實際上患者如果食用這些帶酸性的食品,會使其血液也成為酸性,反而給癌細胞造成良好的繁殖場所。反之,如果吃蔬菜、果子等造成鹼性血液的食物,則癌細胞的營養失調,即可抑制其繁殖。同時再佐以藥物的治療,癌細胞就呈現脆弱而易於撲滅。現在還有一些醫師,仍忽視這種原理,片面講求癌症患者的營養。實際上,越是進補,則越是肥腴了癌細胞繁殖的土壤,此後雖用有效的抗癌藥物,也很難將癌細胞撲滅了。
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發表的一份研究顯示,鮮豔亮麗的蔬果顏色,大都為一種有效的抗癌成分,例如葡萄中的多酚類、番茄中的茄紅素、胡蘿蔔的胡蘿蔔素等,都是抗癌的好幫手。因此想要抗癌,飲食就不能不「好色」。另外,十字花科中的花椰菜、甘藍菜、薺菜和白蘿蔔等,抗癌效果也不錯,也應多多選用。 素食可防患心臟病
為什麼吃素少患心臟病?提倡素食最強而有力的一個論據,就是吃肉會致心臟病這個事實,目前已有大量的科學文獻證實,人多吃肉,患心臟病的機會倍增。
美國是世界上吃肉最多的國家,每兩個人就有一個死於「心血管疾病」(即心臟病、血壓高、中風等)。吃肉少的國家,這類病症幾乎聞所未聞。《美國醫學會學報》在一九六一年已經報告說:「吃素可防止九十∼九十七%的心臟病症(血栓病及冠狀動脈閉塞)。」
究竟為什麼肉類對血液循環系統傷害那麼大?動物脂肪(例如膽固醇)在人體內不會好好分解,逐漸附到血管壁,久而久之,這些脂肪阻塞血管,血管壁細胞膨脹,內直徑越來越小,血液越來越難流過。這種危險的情況叫做動脈硬化,由於血液流通不暢順,心臟被迫加倍努力,把血液壓送通過結了硬塊的血管,結果,人終於患長高血壓、中風、心臟病。 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經過深入調查發現:素食者的血壓比背景相同的肉食者明顯地低。
朝鮮戰爭期間,有兩百個陣亡的美軍屍體被解剖檢驗,他們平均二十二歲,結果發現他們之中近八十%動脈已經硬化,血管被凝結了的動物脂肪殘餘堵塞著。同時,科學家另外檢驗了同齡的韓國士兵屍體,發現他們的血管並無硬化。韓國人基本上是吃素較多的。 現在醫學界公認心臟病在「現代」社會已經變成了一種瘟疫,在大多數西方社會是頭號殺手,醫生多要求心臟病的病人儘量吃素。 素食可改善糖尿病
國外醫學研究發現:以五穀雜糧、蔬菜和水果等素食作為糖尿病患者的三餐,結果發現受試者的血糖控制得很好,且有減輕的效果。糖尿病患者飲食首選「低胰島素食物」,主要是因為此類的食物在食用後,血糖不易快速上升,就不會造成胰島素的負擔。這樣不僅可以控制血糖,還可以控制體重。 大部分蔬菜都屬於低胰島素食物,低胰島素食物有三個特性: 1.糖類含量低:香蕉所含的糖比草莓多,因此草莓就比較適合糖尿病患者; 2.不易消化:稀飯比乾飯容易消化,會使血糖容易上升,糖尿病患就不適宜吃稀飯。 3.纖維量含量高:由於蔬菜的纖維量較高,所以在腸胃道消化較慢,因此血糖上升較慢,但澱粉類的蔬菜則除外,如馬鈴薯、番茄等。
原則上,越粗糙或少加工的食物,對糖尿病患者的幫助較大,飲食中選擇糙米、全麥麵包取代白米、白吐司;生吃蔬菜取代喝蔬菜汁、果汁。另外,限制高脂肪的肉類、乳製品及鹼性的調味料,如此就能控制好血糖,避免併發症產生。
素食可消除癌症隱患
(續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