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食品添加物(上)


編按:隨著現代化社會來臨,飲食求精求變化,食品添加物更是無所不在,認識及提防各種添加物,為您的健康把關!本文轉載自福智之聲出版社「慈心大地-健康食品好人生」,造福廣大人群,本社於此僅表感謝之意。


回想一下我們每日所吃的食物,包括三餐、點心、零食等,加工食品是不是佔大多數?根據調查,我們每天吃的加工食品佔總食物的百分之七、八十;這是現代工業化社會的趨勢。食品加工不是不好,有其必要性,可以將盛產的農產品加工保存,可以發展出多元化的產品(譬如黃豆可以製成豆漿、豆腐、醬油…),可以增加原料的再利用(例如以蘆筍皮做蘆筍汁);但過度或不當的加工就會有問題。由於科技發達,創造發明了諸多的化學食品添加物,市售產品琳瑯滿目,色、香、味與質感的變化更加吸引消費者,不知不覺中我們吃進了許多的化學食品添加物,它會是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嗎?

無所不在的食品添加物

或許你會覺得添加物與我無關,我又不常吃垃圾食物,很少喝飲料,但事實跟你想像的一樣?讓我們來看看:

麵包、饅頭、包子要鬆軟好吃可能會加乳化劑、品質改良劑、膨鬆劑、香料。

米粉要白又要便宜,原料就會用玉米澱粉,在製作時可能會加漂白劑,又因其沒黏性,故在米粉製程中會加黏稠劑。

油質萃取常使用溶劑(冷壓油就不用),為防止油脂氧化可能會加抗氧化劑。

為了讓油麵、涼麵又Q又防腐,可能會加硼砂。

為了讓香腸、火腿、臘肉、培根、板鴨能在室溫下存放,不需冷藏,並呈現鮮紅色澤,可能會加保色劑,防腐劑(亞硝酸鹽)。

魚丸、貢丸要Q有彈性,可能會加結著劑。

豆類製品(豆漿、豆腐,豆乾、素雞、豆干絲) 為了防止在煮漿時泡泡溢出,常會加消泡劑;為了能在室溫下賣一整天不會壞,就要加防腐劑,也可能違法使用殺菌劑(雙氧水)。

洋菇、蓮藕、蓮子、百合為了能潔白,就會加漂白劑。

菜乾(金針乾、高麗菜乾、白木耳、竹笙)、果乾(柿乾、芒果乾、鳳梨乾)為了保持鮮豔的顏色,就會用二氧化硫(漂白劑)燻蒸。

為了使綠豆芽長得快、根短莖粗、白白胖胖、肥厚多汁,常會加化學賀爾蒙(低濃度的除草劑)。

蘿蔔乾、酸菜、榨菜、冬菜、越瓜脯,只曬一、兩天,水分還很多,卻不會壞,就要加防腐劑,要脆就要加品質改良劑、結著劑,要吃起來不鹹,須加人工調味劑。

餅乾類產品要鬆,就要加膨鬆劑、品質改良劑、乳化劑。要香就要加香料,為加工方便所用的油可能是氫化油(含反式脂肪酸,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蜜餞要保持鮮豔欲滴的顏色,就要先漂白,再染色,要能保存就要加防腐劑,要美味就要加人工甘味劑(糖精、甜精)。

飲料中也可能有香料、色素、人工甘味劑、品質改良劑,要有濃稠感(如芭樂汁)就要加黏稠劑。

因此,添加物在我們生活中,幾乎是無所不在的。

上面提到的防腐劑、漂白劑、乳化劑、黏稠劑、人工甘味劑、品質改良劑、色素、糖精…這些都是食品添加物。這麼多的加工食品,真的都會使用這麼多的食品添加物嗎?食品添加物又是什麼?對我們的健康有影響嗎? (續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