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美麗不需名牌襯托

◎ 黃文得 整理

「佈施、善舉,永遠不嫌少、不嫌晚」
美麗心靈的啟示

以貌取人,是功利社會的畸形產物,也是人性現實的醜陋面,多年前平面媒體一則感人的報導,在此後學將她默默行善不為人知的美麗心靈摘錄下來。

初上班時因她的儉樸、素淨得有如「古早人」,平時除了紅、白帖的支出外,幾乎不見她有任何消費,引來大家指指點點。此種情形看在辦公室裡某些高消費者,以名牌來凸顯身價的同事眼裡,莫不嗤之以鼻,奚落嘲諷。孤單的她像隻受傷小兔,紅著眼眶感傷低頭承受,從不開口辯駁,只是委屈的讓自己變得比原來更沉默。

日前有位同事在路上巧遇她,順道至她家小坐,感恩同事平日對她和善,在簡潔小窩裡,她一掃往昔的沉默與憂傷侃侃而談,閒聊中得知她是個孤兒,與重度自閉的姊姊相依為命,目前的住屋是貸款購得,不禁為她的拮据暗中叫苦,但從她明亮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她知足、惜福、感恩展露無疑,當她起身至臥房片刻,同事好奇且迅速看牆角下的紙箱,發現除了書籍外,另有一疊疊各式各樣的助人捐款收據,想起平日她因儉樸而受到的岐視,同事的羞愧與欽佩同時闖進了心胸。

財留子女 適得其反

世界第二富豪巴菲特宣佈捐出財產的85%,其中大部份(約300億美金)捐給比爾蓋茲的基金會,更可貴是巴菲特沒利用這筆巨款成立「巴菲特基金會」,而是把錢捐給他信任的基金會。

長期從事公益的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長文律師表示,不斷聚集財富想遺留親人的作法,其實是剝奪了子女奮鬥過程,適得其反,大企業家的子女若能主動告訴其父母:「我曉得您們多愛我,給我很好的基礎、能力和條件已經綽綽有餘,不需要給我更多的財富,您們可以將它用在社會上許多需要幫助的人,追求公益的最大效益。」果能如此,父母會覺得驕傲、感動,更為社會注入一大暖流。

父母有錢也不願給小孩

現居加拿大為加國人媳婦的異鄉人,她說丈夫上大學後即不曾向父母拿過錢,半工半讀薪資有限,也向政府申請助學貸款。結果政府一查,發現他父親非常有錢,退回他的申請,他不得不向他人高利借貸,畢業後幾年下來,丈夫非常努力工作,慢慢有了自己的房子、車子,目前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丈夫一點一滴自己努力而來的,而且他們也非常感恩目前所擁有的,她說公婆給他孩子是無形資產,在這樣正確的家庭教育之下,丈夫的兄弟姊妹都非常優秀。

反觀台灣一名留美碩士開車三撞女友,並且留言:「父母太早給我買房子,讓我失去奮鬥目標,到了32歲還無法自立。」主角一生非常平順,建中、國立大學商學院畢業,又留美拿到紐約州立大學企管碩士,但挫折容忍力非常低。我們都該警覺到,孩子在過份呵護下成長,會變得無法獨立(自立),並且不懂得知足、感恩、惜福。

懂得感恩 前途無限寬廣

一個在一貫道道親、貧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父母含莘如苦培育他完成高等學業,深受傳統家教與修道家庭薰陶,有相對於高學歷的專業實力,他謙虛有禮,在職場上有能力接受挑戰,獲得到一份人人稱羨、安定且自己喜歡的工作,某年他託父親代辦綜合所得稅時,父親看到繳款書中列了一項某財團法人慈善機構按月捐款金額,父親心中是感到何等欣慰與驕傲,孩子踏入社會第一步即懂得感恩、回饋,這一美好的善舉是孩子深受點點滴滴坎坷成長過程領悟到,困境中的人需要別人用心拉他一把,這一把也許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捩點,他父親也隨即將此一善舉告訴其他孩子,他們進入職場多年,也都以不同方式在回饋、感恩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