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故事(八)投水尋父-曹娥(東漢)/蘇俊源

看故事

曹娥,生於東漢(西元一三○年)會稽的上虞(今浙江省餘姚縣西南),父親名叫曹盱,是當時的巫師,膝下只有這一位女孩子,出生不久母親就別世了,剩下父女兩人相依為命。

在漢順帝漢安二年(西元一四三年),有一天,曹盱到江邊舉行迎神賽會時,不小心跌落江裡淹死,可是過了很久,屍體一直沒有被發現,曹娥萬分地悲痛,整天晝夜不停地坐在江邊哭泣,如此過了十七天,仍然不見父親的屍體浮出水面。心想:「母親早不在人間,如今父親也溺死了,我活在人間又有什麼意思呢?」在傷心之餘,就投江自殺了,時年十四歲。

據說五日之後,曹娥抱著父親的屍體浮出水面,她的孝行感動了鄉人,於是大家主動集資建祠來紀念她。

漢桓帝元嘉初年(西元一五一年),上虞縣令度尚特地為曹娥改葬,並立了一座石碑,同時請一位叫邯鄲淳(三國時魏國穎川人,博學有才)的人在石碑作誄辭,來頌揚曹娥的孝心。有一天蔡邕(東漢陳留人)夜間以手摸其文章讀誦,題辭:「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是為「絕妙好辭」的隱語。

流傳到今日的曹娥碑文,是王羲之所書寫,不是原來的。後人為了紀念曹娥的孝行,將那條江取名為曹娥江,鎮名取名為曹娥鎮,其墳墓埋在今日的浙江省紹興市東,經常有人前往弔祭,對其孝行稱頌不已。

明道理

曹娥以小小的年紀,在父親溺水之後,帶著傷痛的心情,痛哭流涕,遍尋父親的屍體沒有著落之下,投水尋父。雖然手段較為激烈,對今日的社會來說,尚有討論的空間,然在當時救助設備不周全的情況下,其孝心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當其投水尋父,竟能在五日後,抱著父親的屍體浮於水面,讓人們尋獲,足見 上天有意使曹娥的至孝行為顯現,以為啟發當代的百姓,應該要盡孝道,並流傳後世,以為後代的典範。

我們所要學習的,不是曹娥投江尋父的行為,而是曹娥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