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素食主義 12 皮膚的光澤或粗糙,令人一望而生青春與衰老之感覺。所以潤澤的皮膚,為永駐青春的重要前提。
素食怎樣可保持有光澤的皮膚呢?這須從素食者所食的植物性脂肪說起。脂肪的營養價值是:一是供給熱能;二是維持體溫和保護內臟,潤澤皮膚;三是幫助維生素的吸收。脂肪過多令人胖,易患高血壓、腦溢血以及心、肝、脾、胃等內臟病。若是脂肪太少令人瘦,易患種種衰弱及皮膚病。脂肪的來源有兩個途徑:一是來自動物之肉身,如豬、羊之脂肪及肥肉等動物性脂肪;二是來自植物之核仁,如花生油、大豆油等植物性脂肪。這兩種脂肪的利弊差別很大。動物性脂肪為飽和脂肪,含膽固醇量多,易引起血管硬化、高血壓、心臟病,亦有利於癌細胞繁殖。植物性脂肪為不飽和脂肪,能促進膽汁酸的排泄增加,使膽固醇降低,可避免心臟病和各種血管病症。由此可知,素食者食用植物油,實為健身駐顏一大要素。 素食可提高智慧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這個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尤其是做學生的人,總希望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為了想要提高智力,於是就又是補腦、又是補身體。中國人相傳著一個錯誤觀念:人體虛弱,借助肉補;又以為食肝補肝,食腦自然可以補腦了。從前科學不發達,大家都不知道豬、羊、牛腦中,含有對人體不利的膽固醇。在食腦補腦的錯誤觀念之下,有許多的富家子弟變成呆頭呆腦,反而不及「咬得菜根香」的貧寒子弟聰明。於是社會上常常聽得一些勉勵貧寒子弟的諺語,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或是「咬得菜根香,方是奇男子」;甚至有「幾多白屋出公卿」之歎!可是有多少人知道「素食多智」的道理呢!
《禮記》云:「食肉勇敢而悍,食谷智慧而巧。」這是素食可提高智慧之說,見於我國最早之古代典籍。近代日本醫生平山雄博士,研究發現素食者嗜欲淡,肉食者嗜欲濃;素食者神智清,肉食者神智濁;素食者腦力敏捷,肉食者神經遲鈍。他的這種發現與我國古代「素食多智」之說,不謀而合。
根據人體生理機能證明,大腦的活動力來自腦細胞內具有的正反兩種力量交互作用,他們在人的大腦中不斷衝擊,就形成了所謂的「思考」;衝擊到最後,總有一方面的作用獲得勝利,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決定」。但是要使大腦細胞能夠充分發揮其正反兩種作用,就必須充分供給大腦細胞所必需的養分。這種養分,主要為麥酸、維生素B和氧等,而食物中則以穀類及豆類含麥酸和維生素B最為豐富;肉類則次之,而且量微。所以只有實行素食的人,才能獲得更為健全的腦力,也才能提高智慧。
我國佛教界,多奉行大乘佛法,出家僧尼一律吃素。從古至今,佛教中高僧輩出,或智慧超群,或辯才無礙。如名滿天下的釋道安、才高過人的唐玄奘等。如是高僧大德,不可勝計。由此可見,常年吃素,對於提高智慧亦是一大因緣。 素食可使血液清爽
一位日本的科學家在八十年前發現,鉀和鈉在人體的最佳比例為五.一∼七.一之間,而食物含鉀量高則屬陰性,含鈉量高則屬陽性。鉀和鈉同屬鹼性礦物質,身體的血液就是屬微鹼性。而酸鹼和陰陽有何關係?
近二十多年間,中醫理論逐漸在西方流行起來,他們用科學分析陰陽和酸鹼的理論。中醫認為酸性食物給予身體的能量多屬陰性,肉類和魚類,雖然形態特質屬陽性,但經消化過程消耗許多能量,最終使身體能量降低而偏陰性;鹼性食物給予身體的能量多屬陽性,例如蔬果類雖然形態特質屬陰性,但經消化吸收許多能量,最終使身體產生陽性能量。
吃過多的肉類或糖分,血液會變酸,令氧分虛耗而減低,以使血液充斥多餘的酸性礦物質,結果肝臟需時常做排解工作,因而血變濃和流速減慢,致使脈搏減緩,呈現陰性脈象;又或吃進鹽分(鹽屬鹼性食物)過高的食物,血液突然含鈉質過高,細胞即時排出水分和鉀質,以作平衡,卻導致血液像開了閘的引水道一般,流速加快,而引發脈搏加速,呈陽性脈象。 正如城市的街道,變得整齊乾爽,自然成為一個美麗的城市;人體亦是一樣,讓血液變得清爽,自然成為健康快活人。 素食可強筋壯骨
人們過去認為多食動物性食品才能有效地補鈣,但一些最新科學研究發現,食用肉食並不意味著人體不缺鈣,常食綠色蔬菜和水果同樣能補鈣壯骨。
不久前,美國科學家公佈報告說,食用肉食的人骨折的可能性並不比以素食為主的人低,骨折是由人體缺鈣、骨質疏鬆所致的危險後果,美國一個提倡素食的組織向現代醫學和肉製品工業提出挑戰,宣稱蔬菜在預防骨質疏鬆方面比肉食更有益。而過去醫學報告說,蔬菜內雖含有一定量的鈣,因受到植酸和草酸等的影響,會減少人體對鈣質的吸收。但新的研究結果說,人體對有些蔬菜如芥菜、黃芽菜中鈣的吸收率大大高於肉食。因而,常食素並不意味著人體就一定會缺鈣。科學家們檢測得出:一杯八盎司的橙汁中含有三五○毫克鈣,其中有一三○毫克會被人體吸收;每百克的烹製好的芥菜,其中含有一二八毫克鈣,有七十四毫克可被人體吸收;每百克大豆含鈣一七○毫克,每百克芹菜含鈣一六○毫克,其一半以上的鈣均被人體所吸收利用。 素食可讓體力耐久
我們大家有一個很普遍的錯誤觀念,以為辛苦的工作需要耐久的體力,非吃大魚大肉不可。可是許多試驗證明,素食者體力耐久。美國耶魯大學的歐文菲沙教授以一組素食運動員,與校內精選的運動員對抗,結果顯示,雖然前者未經訓練,但其耐久力勝過後者兩倍多。
在體壇上綽號「人猿泰山」的約翰.威斯慕拉是一位馳名世界的游泳冠軍,破世界紀錄五十六次,隨後五年,因年事稍長,未能再創新紀錄。有一次,他參加一間療養院游泳池開幕典禮,並在新建成的游泳池中表演身手,竟獲六個新紀錄的好成績。他之所以有此驚人之舉,因為他在練習期間,戒吃肉食,所吃的食品都是他自己選擇的豐富的蔬菜,所以使他精力充沛,遠勝昔日食肉的時候。七○年代奧林匹克游泳冠軍羅斯是一位素食者。他不但泳術名震全球,而其素食習慣亦為世所共知。羅氏兩歲時開始吃素,從未間斷。據體育界人士講「羅氏游泳不但速度驚人,而且耐力持久,尤其是每次比賽時的最後關頭,速度加倍。」羅氏具此體力,非吃素何能致此。
一位瑞典科學家給九位運動員作一次三天的騎自行車持久力的測試。測試是先給他們營養肉食,然後再換成高級素食。當這九位運動員食營養肉食時,他們在單車上的持久力是五十七分鐘。當經過三天的混合營養(即肉類與蔬菜混合)時,他們的平均持久力是一百一十四分鐘;以蔬食為主時,持久力是一百六十七分鐘。可見蔬食的營養所產生的持久力超過肉食的三倍。
以上的結果證實,素食能使人在身體的力量、耐力和效率等方面獲得優勢。實際上,世界上最有力量和最長壽的動物都是素食的。馬、牛、大象等都是身強力壯,耐力持久,能為人搬運重物,以及做一些艱巨的勞動。而在肉食動物中,沒有一種是能為人們做重活的。
(續下期)
素食可讓青春永駐
「精力充沛、腦力敏捷、皮膚潤澤」,這是青春的象徵;反之「身體疲勞、神智不清、皮膚粗糙」,便呈衰老的現象。多食肉類(醫學上稱為酸性食物),可使血液變酸性(血液濃),要中和此酸性時,血中的鈣質必大量消耗;其鈣量消失,細胞即行老化,人體易疲勞、無耐力,神智不清與衰老。而多食青菜、水果(鹼性食物),可使血液保持鹼性(血液清),使人清爽,精力充沛,富於耐力,腦力敏捷,並可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