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五種心/黃天河

常聽到「生活即是道,道即是生活」表示如何以道的運行來結合生活,生活才會合乎道理;道理中有生活的印證。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人必須面對不同的人、事、地、物、時,因人而異,一顆心也產生不同心念,起起落落、煩煩雜雜,因而影響我們進德修業。所以生活在現代的人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心境來面對世間一切狀況,將是生活的課題。故而提供五種心來處世,將這五種心落實在生活中,那麼人生就會更美好。

一、要有反省的心:因為有反省的心,則無過。一位值得尊崇且成功的人,或古代的聖賢先哲,都很重視反省的功夫,因為有反省才能發現過錯,有反省才能改正過錯,有反省才能讓自己持續成長進步。如此,其成功的因子有增無減,失敗的因子有減無增,兩相較下自然無過。然而,人總是在無形之中,會犯下所謂的無心之過失,有時甚至還會造成不可抹滅的遺憾。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是要吾人能夠每天反省檢討自己的行為舉止,言行風範有無過失。而顏回自律「不二過」,也是反躬自省的成果;在一貫道親每天早、午、晚禮佛叩首中,也要時時懺悔(愿懺文),在在都是讓心處於正念之中,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如此便不會輕易再犯錯。

二、要有謙虛的心:因為有謙虛的心,則無驕。一個人在困境中,總是戰戰兢兢,唯恐自己有所閃失;俟成功時,總會得意於自己的成就,也因此無形中產生了驕傲、驕慢的心態,目空一切,得意洋洋。但是這樣的態度,反而會讓別人看不起,所謂「謙卑在人前,所向盡通;傲慢在人前,寸步難行」。所以懂得謙虛的人,知道感謝一切成就的因緣,感謝眾緣和合的成就,心中沒有驕慢之心,猶如成熟的稻子,稻穗愈飽滿,就垂得愈低。

三、要有感恩的心:因為有感恩的心,則無愧。一個人往往心想的比實際美好,最後結果是,應該得到的為何沒得到,應該擁有的為何會缺乏?反而是應該時時捫心自問:自己何德何能,能生存於宇宙世間,接受種種供給,不虞匱乏?因此,每一個人都要抱持受恩的胸懷,感念世間種種的給予。感恩的人生才懂得付出,感恩的人生才充實多采;感恩的人,就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感恩的人,就是一個內心富有的人。所以感恩的心靈裡,蘊藏著豐富的寶藏;有感恩的習慣,是做人處世的榜樣。人,應該心存感恩,時時感恩,自然心中沒有愧悔。

四、要有服務的心:因為有服務的心,則無懈。能夠服務別人,將會集榮耀於身;所以不管從事何種行業,都有為人服務的機會。現今的社會逐漸走向自我權益、自我福利等。但是,同時也產生很多的公益團體,而形成強烈的對比。例如,很多發心為眾生服務的義工,不計酬的、不畏辛勤的、全心奉獻的、無私無悔的,而且都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對待。如德蕾莎修女在印度服務,贏得舉世尊敬;天主教神父在台灣山地奉獻醫療濟世,終其一生,無怨無悔;一貫道老前輩們,唐山過台灣,為道犧牲,代天宏道,無不克盡職責。可見得,有一顆為人服務的心,則永遠不會懈怠。

五、要有正直的心:有正直的心,則無邪。在宗教界,遠遠望去,每一個人都是虔誠的;朝山跪拜,肘膝磨破,甘之如飴;媽祖過境,轎下爬行,樂此不疲;進香團遊覽車,行進高速公路休息站,一排無數。這一切都表現出其真誠的行止,但是,其行事的心是正直或有所求、或有所利、或有所人情、或有所不便人知呢?一個正直的人不會把自己的心分成兩半,不會心口不一,想一套、說一套,也不會說一套、做一套。內心沒有矛盾,才能夠擁有剛正不屈的精神力和清晰正直的判斷力;心中無邪念,自然過得心安理得,獲得他人的信賴。反之,一個人若心術不正,爾虞我詐,機關算盡,縱使可以獲得短暫的勝利,也會活在被拆穿的恐懼之中,不得自在。
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以反省之心待己,以謙虛之心待人,以感恩之心回饋世間,以服務之心服務大眾,以正直之心面對一切,如此定能擁有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