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_0001

基礎雜誌267期
26
Writing Gathering Field
文 薈 篇
大光寺 阮宗愷
此 次 大 光 寺兩 天 一 夜 的 法 會 辦
得相當盛大,也是後學第一次參加法
會。感謝上天慈悲,各位點傳師、講
師及學長們的付出,讓法會圓滿。後
學現在還是念研究所的學生,求道至
今滿一年,對道的體認還有待加強,
對此次法會之體會,希望藉由心得與
各位學長相互學習,共結善緣。
首先來分享一個真實故事,是在
法會前一天,後學聽到兩件不幸的消
息,幾乎是同一時間,在不同地點發
生了兩起重大車禍,兩位學長被送往醫
院,甚至進了加護病房。沒想到常常聽
到「業力討報」竟然發生在身邊。
原 來 辦 法 會是 這 麼 不 簡 單 ! 除
了天人共辦外,自己的九玄七祖也都
能沾光,還會一同在法會現場聆聽道
理。連累世的冤親債主們也都知道,
甚至阻礙你去參加法會。聽了身邊學
長們赤裸裸的經驗,讓後學對法會的
殊勝有了更刻骨銘心的體會,著實上
了一堂震撼教育。
上天讓我們降生世上,每個人背
負不同的使命,擁有的才能也不同,因
而產生了差異。上天的本意希望我們從
差異中學習成長。殊不知,這樣的差異
卻成了社會中所謂的優勝劣敗,人們互
相比較主觀意識上所認定的好壞,計較
輸贏,有輸贏就有對立,有對立就有分
別心,有分別心就產生執著,有執著最
後便產生了痛苦。因執著是一切煩惱痛
苦和輪迴的根源。
法 會 第 一 堂 課 是 尹 順 隆 講 師 的
「信愿行證」專題,講師不僅幽默風
趣,還帶入許多生動活潑的故事,讓
後 學 們 聽 得 法喜 充 滿 , 這 堂課 對 修
道是相當重要的。「信」為道源功德
母,是最根本,就像是一片田地,如
人生
把握
大光寺法會心得
pg_0002
27
2011年3月
果沒有播種子的話,即使有再良好的
條 件 , 也 生不 出 東 西 來 ,更 別 說 想
要 結 果 了 。而 這 粒 種 子 ,就 相 當 是
「信」字。口說固然重要,但光憑口
說,卻不心行有用嗎?坐而言不如起
而行才是實在且更有意義!說要先有
信 , 才 能 發大 愿 , 之 後 便要 真 正 去
行,終能證得果位。
人生真實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如
同第二堂專題「人生真諦」中吳講師
所提到,人生的價值是在流傳千古,
還 是 遺 臭 萬年 , 值 得 我 們去 省 思 ,
去 規 劃 有 意義 的 人 生 , 去找 到 真 正
應該追尋的目標。這世間是五顏六色
世界,對我們是相當大的誘惑,我們
不能一味地只追求年輕的外貌、物質
的享受、財富以及地位等等。欲望過
多了就是貪,也就是執著,這不是很
痛苦嗎?金剛經云:「
凡所有相,皆
是虛妄。
」種種無常的東西都是不真
實的。我們窮盡一生造就了多少的財
富、地位、自己擁有的一切種種,當
我們闔上眼時,什麼也帶不走。像夢
幻泡影一般,既不真實也非永恆,這
些值得我們去追尋嗎?
六祖惠能曰:「
一切眾生皆有二
身,謂色身法身也。
」色身無常,有生
有滅,指我們有形的肉體,有生老病
死。而法身有常,指我們不生不滅的靈
性。「道」就是性理之本體,在天謂之
「理」,賦予人謂之「性」。「道」就
是宇宙萬物不變的真理,也是一切依循
的法則。唯有道和靈性是永恆不變的,
是我們應該去追尋及瞭解的。
六祖惠能曰:「
菩提自性,本來
清靜;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原來一
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不能成
佛的原因,是無明煩惱障蔽了佛性。
若想要明心見性,則要時時觀照自己
的本心,也就是本來的佛性。我們本
來的面貌就是一尊尊的佛菩薩,而往
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在
人間迷昧了而放不下,有所執著而失
去本來的面貌。當一個人需要越多,
則 執 著 越 深 ,這 種 人 的 內 心是 貧 窮
的。看當我們來到世間時,有帶任何
東西嗎?而當我們走時,又能帶走什
麼?提得起要懂得放下,其實我們什
麼都不缺,只有缺「德」而已,而唯
有德性才能帶回天。因此要學布施去
尹講師幽默風趣之專題報告。
pg_0003
Writing Gathering Field
文 薈 篇
基礎雜誌267期
28
利益 眾 生 , 真 正行 布 施 才 會 懂得 放
下,唯有萬緣皆放下,才能真正看到
自我。
課堂中提到布施的功德分為「有
漏功德」及「無漏功德」兩種。有漏功
德,就像在銀行裡存錢,一邊存錢(做
好事)同時也一邊花錢(享受福報),
所存的錢終究有用完的一天。也好像一
個桶底有裂縫的水桶,倒進去的水會流
出,永遠裝不滿。而福報雖有大小,但
無論多大的福報亦有窮盡,遲早會用
完,福報用盡「災禍」就來了。如果為
了某種目的才去做的功德皆是「有漏功
德」。相反的,沒有目的、不執著功德
相,就像菩薩行隨喜功德,才能稱得上
是「無漏功德」。
天地之間有一個準則,叫做「因
果」。人只要一動念,無論善念或惡
念,都會受到上天的感應,因果就是
從這 一 個 念 頭 中產 生 的 。 正 如佛 經
曰:「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
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我們不能
決定生我們的父母及出生環境,有的
人出生就坐擁財富與地位,也有的人
出生貧困,常怨嘆命不如人,但我們
不能怨別人,只能怪自己。講師說:
「沒有人憑空可以佔便宜,也沒有人
憑空應該吃虧。」種種皆是自己累世
的因果所造成。
我們在六萬餘年中,造下了數不
盡的過錯,染上許許多多惡習,所以才
要修道。修道,就是修我們的心,修掉
脾氣毛病,待人處事接物都能圓融,簡
單說就是提昇EQ(情緒智商)。「世路
風險,反覆無常,唯有讓人,二字最
妙。」如此一來,便可以化解許多紛爭
及怨恨。「人生要用心境來改變自己,
而不是用環境來定位自己。」講師的這
席話讓我們銘記在心,正是「一念善是
生,一念惡是死。」
求了道,可以救我們的靈性,得
以超生了死、脫離生死輪迴。人生最終
目的莫過於求得好死;而最大的自由,
就是能夠掌握自己的生死,既然知道從
那裡來,就要從那裡回去。後學在兩天
當中體悟到人生是多麼的無常,更應把
握當下。法會中後學和幾位年輕的學長
一同發了清口愿,期許在未來修道路上
能夠更精進,祝福在醫院的學長們早日
康復,也藉此與大家共同勉勵、精進,
祝各位法喜充滿!
叩求老師主班、院長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