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故事(六)富貴思親-子路(周)/蘇俊源

看故事
  子路,姓仲名由,子路為其字,又字季路,是春秋魯國卞(今山東省泗水縣東)人,生於西元前五四二年,少孔子九歲,是孔子的學生中年齡較大的一位,具有強烈的好勝心,又具有勇力,曾經當魯國季氏宰、衛蒲邑(今河北省長垣縣)大夫,以及衛大夫孔惲(讀運)的邑宰(一邑的首長,即今縣長),以政治上的才華名譟一時。

生性至孝,以千里之外負米養親而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對此事讚許道:「仲由呀!事奉雙親,已經做到生事盡力,死事盡思了。」
子路年幼時,生長在春秋戰國的混亂時代,家中非常貧窮,每天一大早就要到外面尋找野菜,採回來給父母充饑,當他看到父母難嚥野菜時,總想到如何讓他們有白米飯吃。

有一天他到附近一位富家問道:「我想到你家打工,賺一些錢,可以嗎?」

那家主人對子路說:「早幾年,我可以雇用你,這些年來,兵荒馬亂,田裡的收成太差,實在雇不起。」

當他轉身離開時,主人突然叫住他說:「你為什麼要打工呢?」

子路回答說:「我父母好久沒吃到白米飯了,我想打工賺錢,買一些白米給他們煮飯吃。」

「真是一位孝順的孩子啊!」主人為他的孝心所感動,並告訴子路說:「離此一百里外,有一個大戶人家,可能會雇你,不妨去試看看吧!」

「那太好了!只要能賺到錢,再遠我也要去打工,謝謝您!」

於是子路回家稟告父母,並將一切打理妥當後,就前往那大戶人家,走了好久的時間,終於到達那大戶人家。那家主人被子路的孝心感動,又見其工作態度認真,就雇用了他。當工作完成後,子路果然得到一袋白米。

子路扛了這一袋白米走了百里路回到家中,並煮一鍋香噴噴的白米飯給雙親吃。雙親被子路的孝心感動得非常高興,子路在旁看到高興的雙親,也感到非常安慰。此後經常跑到百里外去賺取白米,奉養雙親,當時的人很讚歎他的孝行,並稱他為孝子。

由於他的政治才華出眾,被君王聘請出仕當官,生活也有所改善,後來成為富貴人家,可是父母親已不在人世,無法享受富貴的生活。
有一天,一位朋友邀請他參加一個盛大的宴席,當美好的菜餚一道道上桌時,他想起父母親,竟然難過得嚥不下飯,並且站了起來,別人奇怪地問他說:「你為何不吃飯呢?」

「豐盛的宴席,讓我想起父母親以前過著窮苦的日子,心中無限地感慨。以前為了讓父母親有白米飯吃,常到百里外打工賺錢買米,日子雖然苦,但能和父母共享天倫,卻覺得很快樂。現在雖然富貴,生活沒有匱乏,可是父母已經過世,卻不覺得快樂。」

明道理

俗語說:「家貧出孝子。」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生活的條件比一般人要差,很多人會因而自暴自棄,卻沒有注意到,古今中外的偉人都是在困苦中磨練出來的。要知道,上天要使一個人出頭天,必先經過嚴格的考驗,造就出偉大的人格,才能擔任代天宣化的工作,成為眾生的模範。

子路會成為一個人人稱道的孝子,是由於他的家庭背景,在他發揮至孝的本性下,才能成就孝子的美名,因而被列入「二十四孝」之一。
《中庸》載:「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子路少年能到百里外打工賺錢,買白米回家奉養雙親,使雙親在世時,能得到孝心的溫暖。後來地位富貴了,生活優裕了,在參加豐富的筵席時,見景生情,還念念不忘父母親當時生活的困苦,如今卻不能讓他們享受美食而難過不已,可說是孝之極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