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故事(二)遵守親訓─晉 陶侃/蘇俊源

<看故事>
陶侃,字士行,生於晉朝的鄱陽(今江西省波陽)。父親陶丹曾經當過三國時代吳國的揚武將軍,陶侃是其所納妾湛氏所生,出生不久,父親就過世了,母子兩就過著貧苦的日子,家庭生計的重擔就落在母親身上,每天以紡織賺取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

陶侃在母親細心的教導下,各方面的表現都非常優異,尤其做事的意志力相當堅定。年少時,當過尋陽的縣吏,擔任監察魚鹽的職務。

平時有一件事情,讓母親非常擔心,那就是一旦喝起酒來,必定飲到大醉為止,自己無法克制,而且一醉,就是胡言亂語,不醒人事,如此也曾誤了許多事情,得罪他人。

有一次,就對兒子說:「喝酒並不是不可以,但必須有所節制,否則酒醉失態,言語得罪他人,會在人際關係上產生反效果,這是很不好的現象。」

陶侃聽了之後,覺得自己的行為讓母親那麼擔心,實在不應該,當下對母親說:「娘!從今以後,無論在任何場合,我喝酒一定不超過三杯,請您老人家放心就是!」從此,他信守對母親的諾言,一點也不敢違反。

後來陶侃在作戰上有出眾的才華,每次打戰,總立下戰功,終於被提拔為東晉的大將軍。當了大將軍的陶侃,少不了應酬喝酒,但他總是堅持母親的教訓。有一次,和東晉的名人殷浩、庾信一起聚會,等談到興高采烈的時候,有人提出喝酒助興的建議。於是大家一起敬酒,正在酒興上時,陶侃已經喝到第三杯,無論他們怎麼勸酒,陶侃總是推辭,不能再喝了。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怎麼只喝這一點點呢?」

陶侃說:「我年輕時,經常因喝酒失態,後來經家母勸導,我承諾以三杯為限。雖然她老人家已不在人間,但我仍然遵守母親給我的教誨,絕不超過三杯。」大家一致說:「原來是如此!」於是不再勉強他喝酒。<明道理>

孔子在《論語•學而篇》說:「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又在《論語•為政篇》對孟武伯問孝時,說:「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親對兒女的期待,只要是合情合理的,為人子女當要努力去完成。尤其身體髮膚是來自於父母的生養,當然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免父母憂心、煩惱。

陶侃的父親雖然早年過世,其母湛氏,卻一肩挑起家庭生計及教育陶侃的責任,由於教育的正確,使得陶侃能將母訓時時放在心上,不敢違犯,此乃盡孝的行為。從小能養成健全的人格,始能盡全力報效國家,對君國盡忠,一舉兩得,可見從小家庭教育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