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典教育看孩子的成長 /高文瑞

一般人只要求孩子背經卻忘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現在讀經在學校、社區已蔚為一風潮,不論社區、學校為了孩子的品格基礎積極努力向下紮根,這只是求付出不求回報。一般的志工老師、父母常常以為讀經就是背經,孩子應該將所有的經典背得滾瓜爛熟,背不好便處罰孩子、便責罵孩子、便再要求孩子多讀一會。有許多孩子在想:為什麼讀經那麼辛苦呢?一點也不幸福!媽媽看見別人的孩子背的好、背的多,便要求我;羨慕別人的孩子讀的大聲,便叫我拉開嗓子。這種觀念雖不敢說每個人都有,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一大部份,我們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覺悟。

勉勵家長老師會引導孩子讀經不要只想要孩子背經

我們不必希望孩子做背經高手,但必須因為讀經而變好的懂事孩子。在讀經教學領域中,我期許自己是「人中人」就當盡人的一份責任。
讀經,其實是一件容易輕鬆的功課,每天利用十分鐘大聲朗讀五遍,一星期七天三十五遍,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因熟悉而背起來,相對的,也養成閱讀習慣,也訓練朗讀、說話的能力。所以,讀經真的不需要用逼,「逼」反而會產生副作用,讓人更生討厭。在課堂上後學從不說背這個字,孩子只要上台驗收就請孩子帶著課本,一字一字、一句一句清清楚楚唸,總比大聲吼且亂七八糟的唸來得好。另外,家長也可以出來驗收,看看家長對經典的堅持是否認真?更能讓親子的互動產生正能量,以達「大家一起來讀經」。

孩子的興趣是要慢慢養成,千萬不要腳步太快跌壞了孩子的興趣。讀經與後學共同成長近十年,在這十年當中,從不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舉凡:親子說故事、手語、教室處理、美勞製作、兒童心理成長、家長的認知………等等各個層面都接觸,並延伸在讀經課程為多元教學,所以,讀經並不是一味的課程教孩子背經,而忽略了孩子基本學習-「人格教育」;家長的成長-「親子互動」,在這相呼應,讀經是慢慢蘊釀形成一股氣息,親師生也產生了良性的互動,那麼,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將經典吸收,孩子的學習還須硬性的規定嗎?!

只讀經不落實生活教育將是班級的蠹蟲家庭社會的負擔

後學的讀經班級是混齡教學,小至兩歲大至國中生,當然班級中也有特教孩子,例如:ADHD、自閉症、妥瑞症,這些孩子並沒有享有其權利,可以在教室走來走去;也並不是可以在課堂上大聲吼叫;更不是光領糖果、餅乾、禮物不必驗收。他們沒有坐享現成的福利,相對著,更須比別人用功,父母更須在家做好親職教育。因為,凡事必須付出代價,而這代價必須有點苦,吃了苦才不是班級的蠹蟲。所以,其他的家長深知這些特教家長是最可敬愛的,是班級最肯吃苦、肯發時間的讀經天使。另外,這些孩子只要讀一分鐘,就乖乖坐好一分鐘。他們能熟記經典上課、不搗蛋,完全是靠教學志工的技巧與家長平時的認真引導。

舉出讀經班級優良勤學的例子都是從吃苦磨練而來

在讀經的領域,依現在的社會現況,能在讀經班經營三年以上。那一個不是從付出中磨練出來。例如:行天宮讀經班的育陞,從中班就開始接觸,每天利用二十分鐘的時間,就能勇奪2006年士林區社會大學二十五段小狀元:學成班的伯翰,在家自學短短一個月,已將大學、中庸全部熟記;孔廟週五子騫班的親師生,憑著一股大家來讀經的熱誠,連續四年一連續四年一直保持著七十多名的學童,打破孔廟所有的班級人數記錄;蘋果樹班的敏真,每週五必帶著小弟弟來班附讀;中山附幼的孩子,為了要讀經,每週四必準時下課到活動中心將課桌椅排好;互德班、集美國小班………這些孩子與家長均藉著文化經典,鍛鍊出肯閱讀的精神,他們的用心是很深遠的。

說明讀經與我的關係

孔廟週五子騫班、精德班,當時都是搖搖欲墜的班級,精德班甚至還僅存兩位學童,接下這問題班級,自己就秉持著,不怕招不到學生的勇氣,積極、認真、用心將課程轉型,這一轉,在第二年就開始看出端倪,成績都非常亮麗,這也就印證讀經與後學是必須付出代價的。以讀經的角度,認清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展望、教學態度,就能穩住讀經出席率,再看看在教學中,自己秉持著志工原則──三不政策,不談政治、商業、宗教,讓親子依循著當初來讀經的熱誠放心的讀,另外,課程多元化、教學技巧成熟,這樣親師生互動起來才有滋味。現在,在讀經教學中,後學已能自在自如準備每一堂課,迎接每一對親子。孟子說:「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後學的智慧成長與意志堅持並非天生而來的,是從付出、認真、用心的態度觀察磨練而出。

勸告現代父母讀經不是為了得背經第一名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樣樣第一名,例如:英文、數學、國語、自然科學、人文社會、健康體育、電腦………甚至在讀經也是希望孩子能背的多多得狀元,這些的第一名都只是一種技能的教學累積,重要的是,孩子的心是否能透過讀經的學習,學到做為人應具有的美好特質。例如:創造力、思考力、反省能力、學習態度、人際關係………這些能力的培養,係希望孩子不要遇到挫折就哇哇大叫、討救兵,孩子有了這些特質,就學會反省改變自己,甚至可以體諒別人,以有情的眼光看待萬事萬物。讀經不是僅為了背經得第一,現在的社會急需人格教育的導正,相信我們透過經典薰陶,讓孩子學會善體人意第一名,負責任第一名,自動自發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