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素食主義(22) /野萍

6.要細嚼慢嚥

一般人吃素常以為素菜本身細軟青脆,以至於拚命加快速度囫圇吞棗,看似無妨,其實不然,以蔬菜為例,本身含有大量的纖維質,最好能徹底地嚼爛,以減少體能的耗費去消磨質地強韌的纖維組織。再如麵類及豆類加工食品都經過特殊處理或油炸,倘若未能充分咀嚼,停留在胃內的時間相對延長,會增加腸胃負擔。

7.要專心進食

吃素時應儘量保持淨心靜氣,心無旁念地專心進食。進食的過程中,不要把平常的壞習慣帶進來,諸如,邊吃邊說話,邊吃邊看書、報、雜誌或聽音樂、欣賞電視等。否則,眼、耳、口、腦的動作將分散了血液流向腸胃的質與量,嚴重影響腸胃的消化與吸收。

8.坐姿要端正

用餐時姿勢儘量保持端正,使食物由口腔送入之後,能順利地通過食道進入胃內,不當的用餐姿勢會對食道產生或多或少的不利影響。

素食為何可以防癌

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醫院的詹森博士經過多年研究,發現了一個事實。他留意到在紐約附近有個叫做塞納卡的小鎮,居民的癌症患病率明顯比鄰近的城鎮低。他結果證實那個鎮附近有一個大湖,湖水中的「鉀」含量大大高出周圍地區的水。

詹森博士又發現伊朗有一些地區,人們患上食道癌者特別多,而這些地區的人以麵條為主食,他們習慣在麵中添加鹽,所以平日身體吸收了大量的「鈉」。同時,凡是在吃米飯的地區,食道癌的患病率特別低,而米飯是不加鹽吃的,所以「鈉」的攝取量比較低。

詹森博士仔細分析過全世界二十多個國家的有關資料,結果發現凡是平日攝取大量「鉀」的地區,人們患癌的比率總是偏低。原來人體細胞裡,鉀的含量時常是鈉的十倍,細胞在分裂之時,鉀含量下降而鈉含量上升,癌細胞也不例外,每次細胞受傷時,鉀由細胞之中漏出來,癌細胞即開始繁殖。人患上了慢性病,若有辦法提高體內細胞的鉀含量,生癌的機會則減少。相反,老年人體內的鉀特別容易由細胞膜漏出來,所以患癌的機會隨年齡而增加。

醫學研究進一步發現,如果在有些癌細胞的培養液中加進了鉀,它會突然變成正常細胞。老鼠的血癌細胞本來不能造血,可是將其培養液中的鉀提高到十倍以上時,就有造血的現象出現。由此證明,「鉀」和「鈉」的比例對於癌細胞的形成,關係實在密切。

「鉀」和「鈉」的含量比例也影響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症,在實驗中顯示: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的食物裡多加了鹽分,血壓即會上升,若在食物中加了鉀,血壓則會降低。糖尿病的成因,主要是胰臟功能減低,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的分泌又受到鉀的影響,身體有大量的鉀,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

近年食療的秘訣正是根據這個原理,因為食鹽和味精都含有大量的鈉,而蔬菜與豆類則含有大量的鉀,所以多吃蔬果豆類,少吃鹽和味精,可有效防止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生。

含「鉀」豐富的食品是大豆、香蕉、核桃、棗類、巴西果仁和粟米。

含「鉀」少但鈉多的食品是糖果、餅乾、白麵包、蛋糕、醃肉、火腿和香腸。

孩子吃素會怎樣

素食含有人類身體所有需要的營養成分。吃素的人跟吃肉的人一樣可能「不健康」或營養不足,那是因為其他因素(例如生活方式),或者吃得不好(例如偏食)。經過合理計劃和搭配的素食可以獲得充足的營養,並有效地避免很多疾病。

孩子當然可以吃素,世界上有很多人從出生起就開始吃素。合理的素食計劃是最重要的。兒童比成年人需要更多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因此在他們的食物中應多加入一點脂肪,還要控制他們食物中的纖維含量,因為他們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好,無法進行有效地消化,當然還要保證多種維生素的穩定來源(如果是蛋奶素者就不用擔心了),另外,要適當給予孩子高能量的素食品,以滿足生長發育需要。想吸引孩子習慣吃素,最好下點功夫烹製色香味俱全的佳餚。

吃素的孩子如何補充營養

素食可分兩種,即不含任何動物性食品的素食(又稱嚴格素食)和只排除動物肉體的素食(可稱為蛋奶素食)。

蛋奶素食者的飲食包括牛奶和雞蛋,此外還可以在限定的飲食範圍內,選擇既能提供熱量,又富含營養的其他食物。含鐵量高的食物,如大豆、豌豆應包括在這類素食者每日的飲食中,以便代替正常情況下從瘦肉、雞、魚中所得到的鐵。還應多食用全麥和穀類食物,以保證能攝取充足的鋅和其他礦物質。

孩子素食飲食的食譜中,如果完全不攝取動物性食物,很有可能會造成某些營養的缺乏,除非將植物性食物作適當的調整以轉換成「完全」蛋白質(其中包含所有的必需氨基酸),否則將導致蛋白質缺乏。在嚴格素食中可能缺乏的營養素有:蛋白質、維生素D、維生素B2、維生素B12、鈣、鋅、鐵。

父母應鼓勵孩子多攝取營養豐富的食物,如大豆和豌豆、新鮮水果和蔬菜、豆奶及全麥和穀類食物等,而不應讓他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如甜食、速食或零食。

更年期婦女如何食素

根據國內外的研究發現,食素婦女少有更年期不適的症狀,最主要的原因是素食者常吃的黃豆製品,內含有與女性雌激素結構相似的植物性雌激素——「黃酮素」。因此,食素婦女臉潮紅、心悸、骨質疏鬆和心血管疾病等發生率都較低,顯示素食對更年期婦女的幫助甚多。

女性從初經來臨,就代表開始進入生育年齡,到了四十五∼五十歲後,因卵巢的功能開始退化,雌激素分泌開始減少,就會進入更年期。

更年期的雌激素分泌急劇下降,會使體溫調節中樞神經和自主神經系統受到影響,因而造成一些不適的症狀。一般來說,更年期典型的症狀有臉潮紅、夜間盜汗、心悸、坐立難安和失眠等。另外,皮膚會開始乾燥老化,皺紋開始增加,而尿道會有萎縮和尿失禁、尿道感染等現象產生。

雌激素可使女性血中「壞」的膽固醇(LD)維持較低和「好」的膽固醇(HDL)維持較高的狀態,所以可以減少動脈硬化現象。更年期後,雌激素減少,此項保護機制就會慢慢消失,所以女性在停經後,心血管疾病每五年就提高一倍,到六十歲時,發生率就和男性相當。

雌激素分泌減少,會使骨質急速流失,而年輕時鈣質的吸收率為三∼四成,到四十五歲之後,吸收率降為一∼二成,所以在鈣質流失且不易吸收的情況下,容易產生骨折。另外,更年期女性會有記憶力減退、腦部退化,甚至有老年失智的現象。

亞洲婦女在更年期時所發生的一些不適症狀,要比西方國家來得較晚且較輕微,而大都推測是因為亞洲國家常吃黃豆製品之故。

更年期由於雌性激素的分泌減少,除了會有一些常見症狀外,還會使原本保護心臟、預防骨質流失的作用消失,所以心臟病、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會提高。黃豆中的異黃酮素,能降低血中「壞」的膽固醇,並有提升骨質密度的功效,所以有護心、保骨的作用。

目前許多專家都建議更年期婦女最好能使用荷爾蒙療法(HRT),來改善更年期症狀,雖然利大於弊,不過仍有許多爭議。但是以多吃黃豆來改善更年期的症狀,至今還無證實有副作用或其他不良效果等情況發生,因此通過黃豆來攝取天然的雌激素顯得較為安全。

黃豆除了所含的異黃酮素能有效改變更年期婦女的症狀外,其低熱量和不含膽固醇的特性,對於許多有肥胖和高膽固醇血症的人來說,也大有幫助。對於更年期的素食婦女來說,每日可再多加一杯豆漿,如此就能過個健康又快樂的黃金歲月。
(續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