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與道3


(續上期)

三、正常作息:

道家養生的一句名言:「子午眠龜鶴壽。」晚上不要熬夜,中午要休息一下,你的壽命就可以如龜鶴一般長壽。尤其中午的休息很多人忽略掉,其實這是保養心臟的不二法門。

四、心理平衡(身心健康、心情開朗、看得開):

它是我們養生保健中最主要的一項。心理平衡對於健康長壽的作用超過一切。如果你有注意心裡方面的養生,就等於掌握了健康的金鑰匙。我常收集有關高齡健康老人的一些資料,他們為什麼能健康長壽呢?有兩點是所有健康老人都一定有的:

第一點,健康老人個個心胸開闊,性格隨和,心地善良。

沒有一個健康老人心胸狹隘、脾氣暴躁、鼠肚雞腸、鑽牛角尖。為什麼?因為心胸狹隘、脾氣暴躁,到了50、60歲早就一個一個不是得了癌症,就是患了心臟血管疾病。

第二點,沒有一個健康老人是懶惰的,要勞動、要運動。

為什麼(身心健康)心理平衡這麼重要?我們平常講的動脈硬化、冠心病、腦中風,其實是一個慢性的過程,動脈不是馬上硬化的,動脈硬化每年每天血管都在狹窄,一年大約狹1%-2%左右,如果你抽煙,高血壓、高血脂可以狹窄在3%到4%,但只要你生氣、著急,可能一分鐘動脈可以狹窄(收縮)100%,當場就中風昏死,情緒就是這麼厲害,對我們身體有立即的影響。

「情緒」可以造成很多意外,人的心理狀態很重要,得病與康復因人而異,有的人不容易得病,有些人卻容易得病,這與個人心理狀態關係極大,我們的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影響。現在很多醫生只看病,而不看病人:你有什麼不舒服?高血壓,還有什麼不好?藥開好了去拿藥吧!把病人當作一種機器,千篇一律,這就是現在的醫療制度。實際上人跟人不同,心理狀態,性格相差很大,醫生必須看「病人」而不只是看「病」,如此才能調整病人的心理狀態,真正解決他的問題。

梁啟超曾經寫信給謝冰心:「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世界上雖滄桑變化,我心事定,無論你怎麼變化,我心裡有數,心裡各種煩惱的事,做個夢、睡個覺就過去了,這就是度量。

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教授,他講了兩句話:「我一輩子做事做人的原則,以杜甫『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為浮名絆此身』兩句詩為準則。」仔細地推敲世界上的萬物道理,做一些快樂的事情,做一些自己喜歡的、高興的、有益的事,不必為了一些空名而放棄了自己喜歡做的事。

一個人心態好,世界上一切都變得很美好。比如我今天很高興,身心都很輕鬆,走在馬路上,看到陽光明媚,藍天更藍,空氣很清新,滿街的人都很高興,其實我個人高興就感到世界很美好;我自己不高興,心裡難過,就是再美好的山光水色也無心去欣賞,山珍海味吃起來也毫無味道可言,躺在一張最貴最好的床,卻翻來覆去無法成眠,心情不好,樣樣就都不對。實際上就是這樣,心情好,一切都美好。白居易詩中曾寫過:「行宮望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皇帝的行宮再加上一輪明月多漂亮啊!但卻是傷心的顏色,在寧靜的夜雨中,清脆的風鈴聲多好聽啊!卻是斷腸的聲音,為什麼呢?因為唐明皇聽到楊貴妃死了,他心裡整天想念著楊貴妃,很痛苦,在這樣的心情下,行宮明月變成傷心色,夜雨鈴聲成了腸斷聲,所以說心情不好,世界的一切都變得很灰暗……

(續下期)
(轉載自美國全真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