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_0001

50
基礎雜誌 307 期
記得 6 年前,後學在南部參加為
期 5 天健身教練講習訓練時,突然在
上課中接到一通在校即將畢業之學生
班代表的電話,話筒中傳來令人感到
窩心的話語:「老師,班上全體同學
要我代表誠摯邀請你,明天我們全班
將拍大學留念的生活照,學校的老師
我們只有邀請你一位,希望一定要參
加。」驀然,後學相當錯愕與茫然,
但心中難掩欣喜,高興的是學生在即
將畢業時,還記得大一教過他們的老
師,唯獨是我一人。
在接電話後,腦海浮現:「為何
學生選擇的是我?」真令人百思不
解;後來,到學校經輾轉詢問得知,
原來她們回憶說出:「老師,在教導
我們知識理論外,生活中亦輔導與
教化,要我們積極培養高人一等之
能力、智慧與胸襟,以應付未來畢
業後到社會所面對的各項職場挑戰、
...
人際關係應對,及如何有效運用多元
邏輯思考模式去作習題,解答分析,
找出人生的答案。」其次回答:「在
專業學識研究上,老師都是諄諄善
誘地啟迪,不因程度差異而有所歧
視忽略,讓我們深受感動。」後學自
覺認為凡是問題學習與探索經過深
思(Deep Thought)後, 人生 難題
的答案就會演繹為簡單規律的模式,
然而這群學生中有些同學已經是博
士生,實在讓後學值得欣慰,亦是教
學與研究過程中一大樂事,且均不
是為求名,也不是為求利,只有「把
握現在」才是最踏實的人生理想。
在這一切過程中是要能存著愛
心、關心、耐心、恆心,然而成功的
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對於人人的挑戰而
言都是存在的,而其中最重要兩個關
鍵問題是:你是否建立了人生的理想
目標?其次,你是否已擬定了可行的
pg_0002
2014 年 7 月
51
基│礎│小│品
達到目標之計畫?尤其後學在歷經多
年之教學相長中,始感悟到「溫文有
禮,外圓內方,繼而謙恭受教,始能
發揮潛移默化之功」。其中更值得一
提是有位八家將成員之一,其個性較
為暴躁、頑劣、倔強、叛逆,易與他
人格格不入,因此常發生爭執;但經
多方面一再勸導、鼓勵與給予機會,
其心性逐漸受到啟發改變,而這一位
主角正是打電話給後學的班代表。
有心就有福,有愿就有力。凡事
只求付出及問心無愧,不計功利價值,
而能多為能力不足的人多一分設想服
務,不必考慮他人之人格特質或情境
因素,而只問如何有利於他人為首要
考量(利眾);且願意多付出一些,
在人際的關係必定會變得更融洽、更
密切,如此生命才是真的有價值,因
為「智慧」是從人與事之中磨練所得。
本刊係
贈閱性質
,來稿雖無酬勞,但本社將代表所有讀者,先向您致上最高謝意!
如來稿文章
有時效性
,敬請
於欲刊登月份前一個月的1日之前投稿
;如因進稿日期
較晚,或該期稿擠,則
視實際狀況
處理。
本刊會視情況潤飾來稿,您若不希望更動任何字句,請
在投稿時
註明。
文章若有擷取來的文句請
註明出處
,並確認
可轉載
,且
無侵權之虞
來稿請以
Word檔
方式儲存,並註明聯絡電話。照片請提供
最高解析
之檔案。
或燒成光碟寄至下列地址:
10876
台北市萬華區寶興街
188
2
號 先天道院〈基礎雜誌〉編輯部收
投稿電子信箱:
jichu2022@gmail.com
修道與教育
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一貫的使命。
您覺得修道可以和教育結合嗎?修道可以讓
您從事教育工作時更得心應手嗎?您曾經將
您與學生互動的實務經驗運用在道場教育上
嗎?請老師們發表一下您的心聲。文章題目
可自訂,舉例如下:
修道讓我更有(耐心、愛心、信心)
教導孩子
一定要體罰嗎?不體罰怎麼辦?
與讀經班的小道苗共同成長
啟事
本刊園地公開,
至誠歡迎前賢共作法施,廣結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