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_0001
基礎雜誌273期
30
特 輯
Particular Draft Field
(接上期)
一、傳道三面向
一向上學術化
某些道場直接提出對「道」學術
化的批評與質疑,筆者完全能理解其
立論及感受。「道可道,非常道。」
與「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
為謗佛。」以上兩句經文筆者皆認為
是 真 理 ; 且 筆 者 更欣 賞 五 祖 所 言 :
「思量即不中用。」。但試想:既然
如此,為何佛道二家,乃至禪門,還
是留下無數經典及公案?這是因為語
言文字雖會令人誤解,但卻也可能是
指 引 眾 生 的 明 路 。否 則 所 有 講 經 說
法、助印善書的善知識豈不是白忙一
場,甚而種地獄因?(註13)
度 化 眾 生 , 應 如 同 《 大 學 》 所
言:「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老
前人們曾說:「先度貧、後度富,再
世界趨勢
及
一貫道
之殊勝性
(下)
◎
嚴國銘
度官宦」,過去度化的對象主要是普
羅 大 眾 , 現 在是 否 也 可 用 不同 的 管
道 , 度 化 社 會上 不 同 層 面 的原 佛 ?
「學術化」這條路不但可能度化知識
份子,也可改變社會大眾對一貫道的
整體印象,進而帶給其他國家一貫道
團體更正面的國際形象。相信欲傳遍
萬國九州的「大道」,若能有一套自
己完整獨特的思想體系,較易為國際
社會所接受。
目 前 已 有 一 些 組 線 的 道 場 開 始
設立研修學院,相信這是一項好的開
始。(註14)而許多需碩士學歷才能於
凡業中升遷或加薪的道親,也可選擇
一 貫道的研究所 作為升學管 道。(註
15)如此聖凡兼進之事,應是可長可久
之計,且值得道場致力推廣。
二水平國際化
大 道 要 傳 遍 萬 國 九 州 , 是 師 尊
pg_0002
31
2011年9月
師母宏愿,也是眾道親皆認同且努力
推 動 之 事 。然 而 既 是 如 此, 為 何 還
有道親反對道在國家政府單位的合法
化、公開化?此外,宋光宇教授便指
出:初期有些組線道場不贊成一貫道
在台灣合法化,但本身在國外傳道時
碰到許多問題,最後卻也在當地合法
登記。然而,即便在海外有立案,若
當地政府知道該組線道場在其發源國
──台灣並未加入合法立案的團體,
則很可能影響他們在海外的登記與道
務推展,甚而被驅逐出境。(註16)
而 大 道 要 傳 遍 萬 國 九 州 , 語 言
便是最基本的工具。國際語言有許多
種 , 我 們 無法 全 都 掌 握 ,但 至 少 要
學好流通最廣的英語。然而道親大多
需應付三忙:忙工作、忙家庭及忙道
務,故常常缺乏足夠的時間研讀道書
或學習道學英語。
樹要長得高,根就得扎得深;根
扎得不夠深,樹卻長得過高,狂風一
來便會被連根拔除。道學缺乏深耕,
卻 想 在 道 務上 收 割 , 則 可能 度 人 不
成,反被度走。而將來傳道至國外,
也難以應付來自各種不同傳統、深遠
的宗教問題,更無法圓融世界各宗教
與道之間的歧異。道學為根本,為了
將大道傳揚於世界,道學英語便成了
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然 而 一 般 道 親 因 需 應 付 前 述 之
三忙,故對道學英語之進修常中途而
廢 。 筆 者 建 議各 組 線 道 場 應該 重 視
此議題,將每週一天,至少每月中的
一天,當作「扎根日」,而此日完全
不排定任何道務上的開會、度人、成
全人等……,而專作道親之訓練、進
修 。 例 如 : 負責 研 讀 道 學 英文 的 道
親,在此日便專心學習道學英文,炊
事組的道親在此日便精進其廚藝。如
此 , 各 組 線 道場 較 不 會 產 生要 用 人
時,卻找不到人才的問題。(註17)
道親不但應勤學道學英語,更可
配合上天幫我們安排的路,在海外教
中文(傳承中華文化道統),開素食
餐館(素食救地球),以可長可久之
姿及聖凡結合之態拓展海外道務。
三向下在地化
不 但 從 國 際 趨 勢 可 見 一 貫 道 的
未來希望,從台灣現在實況也可見一
貫道對社會淨化的成功。就儒家思想
的推廣方面,大部分的學校或社區兒
童讀經班乃由道親所設立;就素食的
推廣方面,大約七成以上的素食館、
小吃店乃由道親所設立。由此可見,
「化娑婆世界為蓮花邦」的理想並非
遙不可及,而是步步為營地實現中。
而 道 親 們 到 海外 也 應 於 當 地向 下 扎
pg_0003
基礎雜誌273期
32
特 輯
Particular Draft Field
根,廣設讀經班、開素食餐館,並以
此廣度海外有緣眾生。
此文筆者從第一部分,首先探討
一貫道之三項特質;其次再論及:為何
從此三項特質與當今世界趨勢之關聯可
看出一貫道之殊勝;最後再以向上、水
平、向下此傳道三面向,將大道傳向萬
國九州,以達成 上天老
之願。
此外,一般宗教學者的觀點,皆
認為吾道屬於民間新興宗教(Popular
Religion);因其不論是信奉的神明
或核心的教義,大多來自既有傳統或
如佛教、基督教等制度性宗教。若要
使大道能在國際上與其他各制度性宗
教能等量齊觀,吾道必需建構自己完
整的哲學系統。筆者此作便希望能拋
磚引玉,引起道親們對一貫道的學術
領域及原創思想加以重視。
最 後 , 筆 者 再 次 對 上 天 對 台 灣
的慈悲厚愛深表感恩。許多人對台灣
的經濟前景感到悲觀,但筆者卻不如
此認為。全世界經濟趨勢不可能如之
前般的榮景,此為一般定論;(註18)
但台灣的經濟在世界各國中似乎較有
相對優勢。在全球「中文熱」中,全
世界中文程度普遍最好的國家,並非
大陸,而是台灣。而現代人因人道、
健康、美容、環保等因素而使「素食
主義」大行其道,台灣更是素食烹調
技術最領先的國家之一。而一貫道道
親,因懷淑世的理想,故早在數十年
前便對上述二者加以研究、投入並推
廣多年,故現在道場中研究儒家的人
才及素食烹調專家非常充裕。
道場的儒家及素食人才豐富,但
國內研究儒學者及開素食店者,在就
業市場上卻頗為飽和。相對的,儒學
及素食在國際市場上仍屬新興趨勢,
故人力市場十分欠缺。例如許多歐美
人士開始嘗試素食,但當地的素食餐
廳或附設素食菜單的餐廳密度遠不如
台灣這麼高,因此造成他們解決三餐
時有一些不方便,難免降低素食的次
數及意願。故在海外開素食店,一來
是一項商機,另方面又可推廣素食,
進而推廣道務。
此外,筆者認識一些道親學者,
皆表示台灣在大學的教職過於飽和,
故即使是畢業於名校,仍只能兼職。
後 學 便 建 議 是否 可 考 慮 至 東南 亞 任
教,因這些國家之待遇及學術程度固
然不如台灣,但全職的薪水至少高於
台灣,全職的資歷也優於兼職。更重
要的是,在海外教授中文,而以大學
教授之社經地位在當地傳道,如此在
道務上便容易有所成就。如果仍希望
回台任教,也可利用在海外所累積的
教學資歷及學術成果,待國內一有機
pg_0004
33
2011年9月
會,便較其他僅有兼職經驗者具備相
對優勢。
上 天 慈 悲 , 故 在 擘 劃 救 世 藍 圖
時,便將道親之生計考慮在內。而「儒
家」及「素食」也是前賢們在一貫道未
解禁前,受盡千磨萬考,仍堅持依上天
之指示努力,而為小後學們所耕耘的福
田、所種植出的餘蔭。各位道親面對上
天恩德、前賢慈悲,安排如此聖凡兼進
之機會,何不善加利用?
【註釋】
(註13)筆者將此文大綱送給欲成全之道
親,道親告訴後學:「你寫的文
章很好,但也可能會被有心人士
利用」。筆者便告知:自古至
今,不知有多少佛經道藏為不肖
之徒所用,欺世盜名,以為己
利,是否所有聖人皆不應著述立
言?又書籍、學校也可能培養出智
慧型罪犯,是否所有人皆不可看
書、上學?世上所有事物皆為有利
有弊,若因有絲毫負面因素便不
為,則世上無事可為。故凡事為與
不為,應以其正面及負面因素的效
益及危害作全方位的衡量。
(註14)然而現在一貫道總會所屬會員道
場同時有三個組線設立研修學院
或籌設中,筆者又略有所憂。一
來,學術界研究一貫道的學者尚
不多,本身同時又是道親身份的
更少,故師資方面並非充裕。再
者,筆者在服務的單位(銘傳大
學)聽教育部官員演講,提到目
前許多私校開始招生不足,而此
情形只會每況愈下,竟然還有十
所各宗教學院等著申請成立,故
教育部將會嚴加審核。
(註15)就筆者所知,國小教師若學歷從
大學升為碩士,則每月可加薪約
五千。
(註16)宋光宇,《一貫真傳(1)──張
培成傳》,台北:三揚出版社,
1998年。
(註17)此外,筆者也建議各組線道場可
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庫。例如像英
文人才庫可將所有主修英文相關
科系、曾到英語系國家留學、英
文程度不錯,甚至只是對英文感
興趣者的人力資源詳加調查,並
依道場及道親需求、興趣、程
度、時間等因素開設道學英文課
程、成長營、演講、社團等。
(註18)世人過度浪費,在工業革命後的
兩百多年,便將地球上數十億年
所累積的資源消耗得僅剩數十年
的蘊藏量。此外,歐美企業過去
喜歡過度信用擴張,使全球經濟
體系處於高風險狀態;民間慣於
預支消費,及政府常編列赤字預
算,而在過去就大量消耗到未來
的消費能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