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_0001

44
基礎雜誌 301 期
《道德經》是老子遺留人間的智
慧結晶,目的在喚醒逐漸敗壞的人心,
使人恢復良知良能。它開宗明義地告
訴我們,有一個生天、生地、生萬物
的本源──也就是「道」。例如〈觀
玅章〉:「
.Τ....d今Τ.身
..e
」〈混成章〉:「
今身..d
一...d....d.....d
.方...d......d...
行Τdο...nne
」〈道用章〉:
...身..今d今...e
」〈沖
和章〉:「
...d...d...d
...身e
由此可知,我們都是 上天老
的分靈,2500 多年前的老子早已說明
這點;只因我們不斷經歷輪迴、流浪
生死,物慾早已蒙蔽自性原來的清淨,
而使我們忘了回家這條歸路。感恩上
天慈悲大開普度,讓我們能遇天命明
師指點,得道、修道,找到回家的路。
很多人寫書教人成功、進取、勝
利、堅強,唯有老子教人要低下、退
讓、柔弱、謙虛、不爭、不積、無私、
知足、知止,教人要懂得功成、名遂、
身退,也就是無為。如〈無為章〉:「
.
.......e
」〈日損章〉:「
.
無為不積 歸根復命
...
...d....f....d..
...f
」更要我們去效法大自然,
如〈混成章〉:「
..今..d..
.行.追d...e...e...e
....e
天不言、地不語,但是一直在為
我們示道。在中東有兩個湖泊,一個
是水質清澈、湖畔綠意盎然、充滿生
機的加里勒亞湖(又稱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另一個是湖邊寸草不生、
鹽分居世界之冠的死海。有趣的是這
兩個湖泊的水同樣來自約旦河,所差
異處,一個是接受也付出,另一個只
接受不付出,結果卻是大大不同,這
是大自然為我們示現自私和無私的明
證。它還有另一層更深的意義:活水
源頭就是清淨無為的自性本體,只因
落入後天產生變化,而有了對待,現
在我們要修的功課就是返還之道──
歸零,讓我們的心念時時刻刻回到清
靜的本源。
再看看我們的前人輩、點傳師、
前賢們,為道、為眾生默默地付出,
竭盡所能、傾囊相授,把所知、所悟
無私傳授,就怕我們不能明理、進德、
修業。我們感懷恩澤,不是口頭的言
pg_0002
2014 年 1 月
45
學│院│專│欄
說,或是心裡想想而已,「報答天恩」
最好的方法就是「濟世度眾」,「報
答師恩母德」最好的方法就是「栽培
下一代」!所以,我們要引領下一代
進入道場,好好地修辦,代天宣化!
我們都知道要借假修真,不要認
假作真,但因定力不夠,常被物慾牽
引,故〈為腹章〉告訴我們:不要被
五色、五音、五味及難得之貨所迷惑,
而往外追逐名和利,使心發狂。〈安
民章〉也提醒我們三不:不尚賢、不
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唐
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寫了一篇〈蝜
蝂傳〉,蝜蝂是一種善於背東西的小
蟲, 當牠在爬行中遇到東西,就會把
東西抓來放在背上,就算背的東西越
來越重,讓牠疲憊不堪,牠也不會停
止,最後就被東西壓倒爬不起來;牠
還有另一個特性是喜歡爬高,用盡力
氣也不停止,直到體力不支,摔死為
止,很笨吧!但想想,我們是不是也
很像蝜蝂,很多層出不窮的社會新聞
大都是由於人們的貪得無厭,造成損
人不利己而自毀前程的結果。有一首
〈不知足歌〉,內容是:
......悟d.益....日i
日....濟.d...─...i
.益.....d....─..i
.......d.......i
.益.....d.......i
.......d.......i
.......d..可....i
.......d.......i
.......d..取.抓..e
我們盲目追逐外在的一切,不知
足也不知止,下場就像蝜蝂一樣,抱
恨而歸。〈知足章〉說的很清楚:「
.
.....d.......d..
...益e
」所以要少欲知足,在修
辦的過程中才能更平順。
有人說:「慾望像海水,越喝越
渴。」無止境地往外攀緣,只會帶來
更多的罪、過、錯,唯有靜心往內「觀
自在」,多參班、研究道理;往外「觀
世音」,成全度眾,修、行並重。前
人輩、點傳師們就是後學們最好的學
習榜樣!
後學進入道場至今,除了感恩,
還是感恩!慶幸自己能在這一艘末後
法船上研究真理,契入聖賢的性理心
法中,不斷地成長、茁壯;也但願自
己能利益更多有緣眾生,引度他們上
岸,才能不愧 上天老
的恩典。在
〈復命章〉裡提到:「
.身..d上
.行相i.相..d....nn
我們得道、修道的目的在歸根復命;
歷代祖師、點傳師、前賢和我們「心
心相印」、「念念相傳」,要的也是
我們可以找回無為、不積、清淨的本
心,直了成佛。期望大家互相提攜、
共同努力,都能回到 老
的身邊,
歸根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