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陪我走過的歲月/瑞周天達 尹鳳如

恩我基礎忠恕學院
自從民國77年(1988年)由大姐報名,進入基礎忠恕學院上課,從開始的初級部三年,接著中級部五年、舊制高級部四年、新制高級部五年、到現在中級部執秘五年的學習,至今二十年有餘,一日都不曾離開基礎忠恕學院體制。感謝上天恩典、降道、老師傳道,更感謝老前人把寶貴的大道帶到台灣來,並設立忠恕學院,讓多少後學開悟見性,後學也因此受惠,從不知「道」到知「道」,由凡夫向聖賢學習,改變思想觀念,使煩惱變菩提,轉業力為愿力,讓苦海變天堂,每天過著消遙自在的日子,此恩此德昊天罔極,也印證古德常說:「行遍人間天下路、唯有修道不誤人。」藉此和一起上過忠恕學院的學長,及休學中的學長們共勉之。

迷迷糊糊的初級部

當時抱著一顆無明的心,進入陌生的環境,迷迷糊糊,不知為何而來,為何要上課?「道」是什麼?一概不知,而且每上一個階段,就不想繼續而想要放棄,真感謝當時同學的鼓勵,和那些輔導學長們苦口婆心的成全,當時奇怪他們為何未領薪水,又要那麼認真,真感到疑惑,曾想過在那裡還可以找到像這樣的地方,現在總算明白了,菩薩不捨眾生,如果當時沒有他們的慈悲成全,肯定無法完成此階段的學習。可見在初級部點傳師、輔導幹部、同修互動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回憶起來,能堅持到今天,唯有堅定道心天人合一才能辦到。

初嘗道味的中級部

修道的路要走得深遠,平常所接觸的善知識,所聽的道理一定要和心性相互契合,千經萬典、千言萬語、皆離不開此,如得道時所說的性理心法,在整個忠恕學院體系,中級部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它是奠定基礎,深入經藏的最佳時機,若能把握當下,必能脫胎換骨,由於後學根器愚鈍,雖前人、點傳師慈悲,規劃有一年級的大學、中庸,二年級的六祖壇經,三年級的道德經,四年級的金剛經,用各家經典來印證得道的殊勝,超完美的結合,但後學還是不懂,雖知道很好,好什麼?好在那裡?一竅不通,說不出來,但不想唸的念頭,已經煙消雲散了。

峰迴路轉的舊制高級部

學習是道場不變的精神,高級部也不例外,背三寶、寫大綱、經文探討、上台練講專題、各地專題學習、論文發表等非常豐富,雖然前人、點傳師也開示了很多的大道理,但自己的心未找到,講再多也無補於事,無法契入,還是在外面繞圈子、食人牙慧,不知如何用它、修它,所謂迷者外求、悟者內照。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明師一指就是要我們開悟,找到菩提自性,但多數人還是不懂聖人的意思,向外找佛,以為讀經、講經、參班,就是在修道,師尊說:「修道修心」,七真傳也說:「不知心、就不知道」可見心才是根本下手處,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十五代祖也說:「摸著根的成佛祖,摸不著根的盲修練?」

找心有這麼難嗎?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無形無相,想要找到它,還要看個人機緣,沒有一定的法則,後學在一次叩首禮拜當中,偶然發現自己的心,妄念紛飛,當下用三寶心法降伏妄念,這時才開始體會三寶心法的殊勝,原來它是一貫道的修持法門,只要一門深入,門門皆通,通要通往那裡?通往自性,從此之後看各家經典都是相通的,這才回頭研究自己所修的道,所走的路,以及一貫道自己的一切禮儀意義內涵,也才能體會天恩師德的真實意。本自俱足能生萬法的自性寶藏,就藏在自身中不假外求,六祖曰:「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這是後學刻骨銘心的經驗,從此迴光返照,之前所聽到的道理一一印證在自心當中,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修自己,不管別人對不對,自己要做對,不管別人好不好,自己要做好,一切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其他交給上天﹗

學然後知不足的新制高級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然後知不足,在因緣下巧合,後學又得到老點傳師的推薦,進入新制高級部,重新再學習行政的技巧,如何配合辦道,舉凡電腦操作、課程規劃、撰寫企畫書、班務操持、運作、處理等等讓後學在道務上更得心應手。

感恩回饋的中級部執秘

古人說「大恩不言謝」,知恩、感恩、再報恩是後學現在的心情,感謝上天為後學所做的一切安排,中級部執秘及地方道務是後學報恩了愿的機會,這幾年的執秘,後學小心翼翼的引導,不時的反省,唯恐一個不慎,因個人的見解、看法,而誤導大家,也盡量把「我」藏匿起來,但失誤在所難免,只有懇請上天慈悲赦罪,後學會戰戰兢兢,把握每一個當下。

對未來修道路的期許

人因無常而痛苦,生命的終點難預料,一切隨緣,不攀緣,看透生死才能超生了死,一日一生是後學現在的人生哲學,看開、放下、改脾氣、去毛病、不分別、不執著是目前的功課,一切形聲不動心,希望能回歸先天心,更深入體會不二法門,親證自性。

人生最快樂的事情是修道,修道最快樂的事情是開悟,悟後實修才能究竟,這二、三十年來體會大道的殊勝,上天的恩典,歷代祖師的慧命代代相傳,老前人再把道帶到台灣,灑下道的種子,如今生根發芽,已做放射性的散播,道傳萬國九州,後學何期有幸,搭上此法船,邁向理天,內心的法喜無法形容,多少的聖賢仙佛在前面引導,又多少的前人、點傳師、道親一起為白陽聖業而努力,這樣的恩德,豈是一句感謝天恩師德可以帶過,後學當以精進覺醒為報恩,以慈悲渡眾為了愿,感恩慈悲。
〈徵文比賽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