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天如九十四年度壇辦法會

陳麗梅

有信力有彈力 有愿力有魅力

一元復始,大地春回,天如一年一度的壇辦法會,於二月十九日,假基礎忠恕道院召開。巧遇寒流來襲,雨濛濛、冷風刺骨,但心是溫暖歡喜,像佛堂外的櫻花,兀自挺立,歡喜迎接春的到來,風聲、雨聲、法音聲,聲聲入耳,令人動容讚歎!這次的法會為期兩天,主題內容是「感恩、懺悔、立愿」,分有六大單元。

第一單元:恭請林德陽前人慈悲開示:「修道旨在照顧好這一個『誠』的心。」因為「誠」是天的心,人若能心中至誠,則能孚於天道。孔子在大傳有言:「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為精誠,能感動天地鬼神,而精誠之所至,在於至善之止;止者、艮卦之德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也。君子思不出其位,則能復見光明本心,自己光明了,就能與人合其光,同其塵,推明德於天下,以實現老祖師的鴻愿「皆大歡喜」。

立囑文中的「大千收束二八年」,引申為天地不交而無光,天災地變之意;一般人只知求衣食物質慾望,不知真道天命可貴,終日間營營茍活,以致流浪生死出苦無期。這一股陰爻氣流影響所及遍佈於全世界,南亞大地震,其所震撼的,大家應記憶猶新,餘悸尚存吧!

「愿不能了,難把鄉還」立囑旨意,在教人誠心保守,實心修煉,這亦相應於世尊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然道是各修各得,不修則不得,拿出菩提種子,將其下種,用心耕耘照顧令其開花結果。要知道發心的力量是很大的,若將破出於土的種子,若將破殼而出的幼雛,專心出生長大,唯有靠自己的獨立專一才能致志,才能有自覺的內聖、達覺他的外王。

前人最後勉勵大家心持四宏誓願:「自心眾生無邊誓願渡、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勇敢承認自己的過錯,才有對的到來,因為接受自己才能認識自己,並且看清自己何事所當為。修道者在順天應人;順天者、順乎天理;應人者、即在家孝順父母,外出敬人、尊人。所謂時與人好,善與人同,憑藉著忠恕的心,共修、共辦、共享、一心一德,也就能照顧好修道的這一顆「誠」的心。前人如是說、如是祝福、如是鼓舞、若霹靂一聲的春雷,震驚百里,振聾發瞶,得耳目聰明。

「業力與愿力及問題探討」:這一個單元取材自范講師遊天堂的DVD影片及《愿力與業力》一書,前世因今生報,當業力現前時要學會謙卑面對,在得道的剎那生命已得到重生的力量,而立愿、行愿是讓自己擁有洗新革面、日新又新、重作新民的力量。將自己歸於零,重返素樸。生命可以是堅強、可以是脆弱,何以故?當上天要讓你活下來時,即使歷經最大的疾厄困難,生命都能夠繼續下去;若上天不讓你活的時候,瞬間即生死輪迴。所以生命的所有權在于天,人只是有使用權而已。仙翁云:「洗去你的分別意識,還你無分別的智慧。」重聖輕凡以長養功德性,善用菩提智慧,將有限的小身,發揮出無限的大身。孟子云:「養其小體者,成其小,養其大體者,成其大。」

老師云:「莫謂容易故,將之等閒看。」書中言:「你在道場修道、辦道不是功就是過,不是享福就是消福。」道現在容易得,也很方便修辦,但方便也容易變成隨便,所以修道辦道及處世的態度當持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戒慎嚴謹,隨時將心收拾好,守中莫外放,因為一個不小心將有可能墮入萬丈深淵、歷萬劫而不復。又在道場久了,於人心剝落後,心會比較直,講話也就比較直,這一點其實大家都明白了解,但人往往是在愈明白中愈容易陷入窠臼,心裡頭也就打上了一個結,修辦愈多,當然人際交往也就愈多,結愈多,罪過錯也累積的愈來愈多,在修辦的道路上,心變得沉重,腳程也變得蹣跚不穩,所以在直來直往,理所當然的認為中,應當多一分體貼、包容與尊重。「原本是缺陷的,你把它圓滿了這樣就有功德。」

「龍天表文之意義」:這一個單元請潘點傳師慈悲賜導,全篇以易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龍華三會,天榜掛號。」作為主題中心,爾後再予以衍伸。所謂的「龍」意指自性,六祖云:「惟求作佛,不求餘物。」的佛性,在易經、龍華寶經、考證龍華經這三部經都有提到龍,而「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是出自乾卦九五爻的爻辭,乾卦計有六爻,都是以龍來作表示,第一爻潛龍、第二爻是見龍、第三爻是惕龍、第四爻是躍龍、第五爻是飛龍、第六爻是亢龍,全卦六爻又分天、地、人三個時位,第一、二爻屬地位,第三、四爻屬人位,第五、六爻屬天位,所以飛龍屬天位,祂能夠雲行雨施,遍灑甘露,廣怖天德。當人得道後即在天榜上掛號,亦喻含「在天」之意,又龍隸屬麟族,雖居水淵,但其志向在飛騰于青天之上,所以能由潛龍化而為神龍、飛龍。人的本性就像乾卦的這一條龍,雖暫時居住在黑暗的濁流世界中,只要機會來了,得到明師指授三寶後,只要時時惕勵自己,反復于道,對於進德修業更要能及時把握,及時而進,經過時間空間的努力後,在因緣際合、條件足夠下,也就能夠像飛龍一般,廣結善緣而道濟天下。文言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這種四合的大人境界是孔子對利見大人的讚歎!

在《龍華寶經》載有:龍華者,為性命相凝,為與眾生相凝之意。又龍者性也、華者命也。「三會」亦有得道、清口、成道之意涵在。「天榜掛號」,是與老祖師同註天盤,同與天元古佛常住之意。

表文不同於疏文,疏文是一般寺廟在陳述單一事件,而上奏於主壇之神。表文,是有一個標準中心,有一定的秩序、順序、嚴謹的呈奏上天,要盡其中心來表白心愿事,而且每一個參與的人都要照著表文所呈奏的事去盡心盡力的完成。

表文折成六摺,取六六大順之意。其實六也是坤卦的數,在坤卦的象辭有言:「用六永貞,以大終也。」所以這應當也啟示在修辦的這條路上,要貞固不移,以為道場棟樑,而且要堅貞不二,以得歸終、大終。

茲就表文內容意義,略述於后:表文中詳寫時間、住址這就等同移民一般,讓心性得到一個更生機會,願重作新民,時時歸向理天;欲赴龍華三會,是要自求解脫、自求多福的,而生命能得到解脫,是契機於老祖師、老師、師母的救拯恩德,在老祖師的鴻慈大願下,於「末後一著」只要有緣都能受 祖師收攝得渡,「正宗」道也、正法也。「鍾毓於東土」是讓每一位修道者都出眾,得拔苦脫劫。「再振於鈀郡」道統至十五代王祖、十六代劉祖都是在山東青州,開繼一貫道於天下。再則另有一說「鈀郡」為古之四川名,現今有四川巴縣,師尊於四川歸空,師母也就在四川繼續天命之開展。「大賜明路」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一條路。由 老母大開恩典所欽賜,在得道後要戒殺清口,也是本性返樸清白時刻,唯有清白才能自由的出入於天地間,而且往來自在無礙。

「獻供,懺悔立愿」:唯有透過不斷的懺悔罪過錯,才能更讓自己勇於改過,勇於洗新革面;亦透過不斷的立愿來掃除懈怠,以增添前進的動力。所以立愿是幫心增添柴薪,不使心冷而後繼乏力。每一位道場修辦,都須懷抱有滿腔的熱情真誠,才能完成末後一著的生死大事。

是夜了,但雨未曾停歇過,應該是 上天的恩典吧!借著法雨,來清滌蒙塵的心靈,加添菩提智慧,讓乾涸的心再度湧出清冽甘泉。北宋文人蘇軾,旅遊盧山夜宿山中,傾聽山泉溪流錚錚聲,翌晨醒來,將其溪泉流動聲,演譯作世尊轉法音、演廣長舌。南宋朱熹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活水源頭來。」「懺悔」是教人當下認錯,以激發出澄明的本心。「立愿」是源頭活水,水有源才能曲成萬物;心有源才能轉凡為聖於不退。

「有信力即有彈力,有愿力即有魅力。」因為立什麼愿就有什麼護法神來護持你的愿;而大家都是搭「白陽寶筏號」這一艘法船,當同舟共濟,放下你我分別的意識,落實今晚立愿的表白。

「三寶心法之受用」:邀請劉黃河點傳師慈悲講述。劉點傳師引用個人如何在困境當中體現三寶心法。在他三十歲時遭逢人生最大危機,即失業半年,上有二老要奉養,下有幼小待哺,真是坐困愁城。他困難的最極點是沒錢從松山坐車到新店開班,所謂危機即轉機。當日其丈母娘到家裡去,打開米甕菜櫥後說:「大人可以餓,但是小孩是餓不得。」遂給了其長子五塊錢買饅頭吃,於是趁小孩睡覺時,預借了那五元,但五元只足夠坐一趟的車資而已,回程只好預備用跑的回家,於平常結班後都是一人獨來獨往,而這一日卻有五、六位前賢要陪同送行,點傳師也不敢將沒錢坐車的事告訴大家,但眼看末班車即將到來,只好拉了一位較熟的前賢到一旁說明沒錢坐車要用跑的事,「所以你們趕緊回家我才不會漏氣」;當這五、六位前賢知曉點傳師處境如此困窘,對於修辦道還是如此有心、盡心時,都感動的哭了,最後眾人集資送他坐車返回松山的家。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考到最極點,發出真誠的那一點初發心,未曾有一絲稍減,對道、對三師恩德,未曾有一絲猶疑,對三寶心法全然信受。心法是以心印心,心領神會。心法的價值也必須藉由人的性、心、身的一貫才能表現出來。心法是純然內在的,往心靈深處去探索;心法也是可以幫助你與過去世累劫千生,展開對話的一個窗口。心法是幫助你超越眼、耳、鼻、舌、身諸表面意識及意,末那、阿賴耶諸內在意識。所以心法也是跨越無盡無邊、無有界限的未來,像童話的阿里巴巴,在芝麻開門後,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藏,端看你的工夫用得深否。

時常迴光反照,日子久了,工夫用得深了,當能與三寶合而為一。時觀照☉這個成佛證道的正因,於日常也就能活出感恩的心,就如同下列這一首好詩一樣: 「老母愛我我知道,因為老師傳真道,我的心兒已有主,我的煩惱已解除。」

「未來規劃與期許」:這一個單元採用問卷,具體通過成立道務中心,及整合全省天如人才參與道德培育班,未來道場道務操辦應是合作的,即資源分享、智慧分享、人才分享。希望天如未來的國內外道場更加開拓宏展。

孔子於大傳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修辦的事業,茍欲成功,須要作好生涯規劃;由少年求學階段的聖輕凡重,經學業完成、事業開創階段的半聖半凡;到子女獨立、事業有成階段的重聖輕凡。如此一步一步的落實推展,像爬樓梯步步踏穩、步步高昇。

孟子曰:「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在鍾靈毓秀的忠恕道院當了二天的神仙,領受了無數仙佛的德光薰染,及清亮的法音流轉,但願下山後,還能保有超越世俗的心胸及開闊眼界。再度開展心中落落大方的白蓮,而溢灑清麗芳香,如同飄渺山間的煙嵐雲帶,以行雲於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