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長者的風範-緬懷周前人
 

慈悲為懷,心擊眾生,
志誠不息,代天宣化,
立身修辦,宏揚大道,
德高望重,人神同欽。

慈悲心讓人斷絕了黑暗,迎向光明生發智慧,慈悲心更讓修行人發大愿力,行無上道。基礎忠恕道場正有一位將「慈悲心」發揮到淋漓盡致的長者。一生修辦宏揚真理,救渡眾生無怨無悔,成全後進無所不至。推展道務用心良苦,為天舉才大公無私。他是讓後學們敬愛與懷念的長者—瑞芳周新發前人。

回想前人的一生,據前輩們的講述及後學的所見感受。前人從民國36年求道後,修道志誠不息,辦道盡心盡力,追隨張老前人、袁前人修辦道近六十年(一甲子),這是何等的不易呀!前人修辦道由瑞芳地區開始,經過了六十年,道務宏展。前人領導?百位點傳師修辦道,成全後學成千上萬,佛堂散佈於世界各地,可謂桃李滿天下。

天密堂陳雲卿點傳師,將壇主班設於全真道院開班,前人數十年來風雨無阻的蒞臨指導,雖然每堂課短短的三十分鐘(因有太多的班次邀請前人賜導)。賜導時常常提起修道人要有慈悲心,綱常倫理要做好,佛規禮節要遵守,修辦程序不能亂,人道圓滿天道成,尊師重道,認清金線……只要大家好好修,皆能回鄉認 母等慈語。讓後學們如沐春風,如飲甘露,法喜充滿,最難得的是前人在歸空前二十天,以他百歲之年還是神采奕奕到班上慈悲,真是基礎忠恕之瑰寶。今適前人成道逾百日,後學誠惶誠恐的謹就感受前人修辦的風範,簡述於後,以解懷恩之情。

1、前人居家清靜簡樸。記得二十多年前,陳雲卿點傳師每年春節,必帶後學們到瑞芳向前人拜年,周前人與周夫人(宣德大仙)同在家中,歡迎後學們的到來。第一次見到兩位大德者,和藹可親的慈容及居家清靜簡樸的環境,讓後學留下深刻的印象。

2、自我要求,安然自得。約近二十多年前適周夫人歸空治喪期間,各單位皆有安排點傳師及道親,到前人家輪值服務,後學有幸隨陳點傳師輪值守靈。前人家檀香滿室,清淨無比,清晨四點多,後學即看到前人起床作運動,他神情是那麼的悠然自在,前人作完運動後,必就地跑步(腳跟要拍打到屁股)百下以上,才肯休息。無怪乎,前人毅力及腳力超人,東奔西走行如風,上台講道一整天,不見倦容疲態。

3、到處慈悲,開班成全。各單位只要有請前人,前人必不辭辛苦,以他的經驗與智慧,為後學們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來諄諄教誨。即使在住院靜養時,亦不停的講道理鼓勵大家要真修實煉。

4、期勉大家精進德業。前人常講時間不等人,以「一年一年老」來提醒大家。去年後學單位輪值到全真道院陪伴前人,後學受命前往向前人請安後,隨侍於側。前人說:「一年一年老」。後學天真的回應說「前人慈悲,身體健康,德高望重,上天必添福壽,前人定可活到一百二十歲以上,來領導後學們修道」。當時前人慈悲的笑了,開口說:「說您呀!」。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慚愧自己不夠精進,無自知之明。

5、尊師重道,至誠不息。張老前人云:「道場如考場,修道是考成的」。周前人遇到考驗,皆能自我反省,克服困難,絕不退轉,真是鞠躬盡瘁,終身修辦死而後已,最讓後學感動的是前人於十一月份全真道院在道德培育班上講的一席話,這是前人在該班第一次賜導,諄諄教誨,後學們認清金線的重要性,也是最後一次的叮嚀提醒,他是那樣子的慈悲用心與護持忠恕道場的苦心。

6、聰明睿智,推展道務。講經說法,不離自性,以儒家思想強調入世法。道務方面協助張老前人宏揚基礎道場,並常解決點傳師們有關修辦道所遇的難題,深受張老前人及眾多點傳師大德的敬重。

7、先班務再道務,先單位再地方之整合理念。前人常說道院是大家的,是進修培訓的場所,學成後要大家回到地方佐助點傳師辦道及了愿。單位是根本,各單位支脈先整合好,再推動地區性整合,如此,才更符合修道的程序與辦道的因緣。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世間有來就有去。前人常說:「人到六十歲就在看年,七十歲就在看月,八十歲就在看日,九十歲就在看時,要大家好好修,隨時作好還鄉的準備。前人以其百歲之年能那樣的?達無為,了無牽掛,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前人深知中庸云:「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之意,在道務上沒有指定領導道務的接班人,他相信,上天會安排,老前人會遴選,所屬前人輩及點傳師們會推舉,三方面一氣呵成,接續他的修辦宏愿,真是無為之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