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_0001

28
基礎雜誌 296 期
Writing Gathering Field
文 薈 篇
《道德經》是萬年永不變的真理
寶典,能點醒迷昧的眾生,幫助我們
體悟本有佛性。「道」是路,也是德
的本體。萬事萬物必有生滅,綜合起
來曰:「道」。「德」依道而生,是
我們修道、聽道理的基礎。實踐於日
常生活中,落實在待人接物行為上,
時時行善,如有機緣為道場犧牲奉獻,
即是「德」。
聽道、學道是要增長我們的德性。
從傳播媒體上,可以時常看到有些原
被看好、很有前途之士,因一時糊塗
敗德,斷送了一生榮景。不但毀了自
己,傷了家人心,害了他人,也給社
會帶來不安。可見「德」確實重要。
以前的人娶妻要求三從四德,選婿也
要挑高尚品德者。修道人要有三綱、
五常、八德,一切善行皆發自內心「惻
隱之心」,所流露出來的自然表現。
身雖在塵,心能離塵,君子「
和而不
流」、「中立而不倚
....
,才是
修道真功夫。
《道德經 • 無私章第七》:「
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
不自生,故能長生。
」凡人在世都會
有些私心,經典中教導我們要學天地
的無私。天能長生、地能久存,是因
為天地無私,其運作不為己,無心自
求長生,所以能長生。
我們有時往往會只顧自己,而忽
略他人。以前有兩位要好同學,同時
去報考公職。放榜時,一位考上了,
道德經心得
﹐...
pg_0002
2013 年 8 月
29
學│院│專│欄
興高采烈到處炫耀自己有多行,卻完
全忽略身旁落榜同學的感受,造成兩
人友情生變。當我們自己得勢時,勿
太過得意忘形,要有韜光養晦的修養。
修道者一切所作所為要合乎天,要學
謙讓退藏,把苦樂、利衰、毀譽、自
身成敗利害……置之身後。越能放得
下,越能抱得住;越是抓得緊,越是
丟得快!功勞給別人,過錯自己承擔,
是效法聖人的德行表現。
《道德經 • 寵辱章第十三》:「
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
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
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
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
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
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每位修道者都有愿,只是各人的愿不
同,來人世間的定位就不同。我們一
定要了愿還鄉,要了愿,必須修道;
要行道,必須具備寵辱不驚、智勇兼
備、不計毀譽的修養。
「寵」是順考;「辱」是逆考。
人受寵愛、受讚美,會欣喜痴迷。一
旦受到他人羞辱、譏諷、嘲笑、毀謗,
就難以承受,這是凡人的通病,所以
要修道。如果沒把自己定位好,沒有
主見,就容易受到外界左右,會在乎
外人的批評,容易著相,完全活在
「相」中,受人擺佈。若是受人稱讚
一句就喜不自勝、得意洋洋,容易隨
境變遷,是沒有內涵的人。人性的弱
點,受寵時就會忘掉初志,受辱時就
會挫敗氣節。而寵辱是行道的考驗,
人生百態離不開寵辱景象;立志修道,
定力要堅固,不受其左右。
修道者,第一要突破「寵辱若
驚」。第二要明白「貴大患若身」的
道理。為了身體的禍患──享受、縱情
慾、追求名利、權位、物欲及感官刺
激而放縱、忘掉廉恥心,甚至為私利
出賣朋友、背叛國家、捨棄忠義二字、
變節為奸徒,最終將致人格、品德淪
喪,沉溺在苦海中不能自拔。所以我
們要修道,才能明辨是非、強化道德
觀、找回原本自性。以至誠之心,修
養自己的自性,凡事平常心、不計較,
即使遇到萬難也會迎刃而解,才能卸
下心靈的負荷。
《道德經》雖深奧,卻似一座金
礦,只要肯努力去開採,必有所得。
它也似一個百寶箱,包羅萬象,讓人
取之不盡、受用無窮。雖然各人領悟
力不同,但勤能補拙。路不走,永遠
到不了;道不研究,永遠明白不了。
不管修道之路有多長,開始走,永遠
不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