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做起(下)


(五)、閒來無事不從容

北宋神宗時代,距今九百多年前,有一位很有學問的人名叫程顥,世稱明道先生,他和弟弟程頤二人都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理學特別注重心性的探討。明道先生認為一切的道理都存在人的心中,要秉持「敬」,從容不迫地涵養此心,就可體認天理。他有一首偶成詩如下:
 

「閒來無事不從容,
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
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
男兒到此是豪雄。」
 

現在我們就來討論這一首詩。第一句「閒來無事不從容」,無事就是萬緣放下,在我們修道人來說,「萬緣放下」是最為要緊的工夫,不論我們怎麼修,修到最後能夠萬緣放下,才能夠歸根認母。當然一個人要修到無事的工夫並不容易,我們將來回去的時候,不是比較誰忙碌,而是比較誰的修持工夫好。一個人假使心裡有了雜念,心裡有了執著,閒得下來嗎?能夠回得了家嗎?有人說那個人修道修那麼久了,回去(往生)的時候他的肉體怎麼還是那麼僵硬呢?點傳師啊!您是怎麼傳道給他的,傳道是真的還是假的?其實,道就是我們自己的心念,如果我們有後天雜念,有了妄想心,這就麻煩了。我們有很多老道親回去(往生)的時候,身體如同在睡覺一樣軟綿綿,能夠這樣,就是明道先生所說的「無事」,修道就要修到這個境界。例如奧林匹克一百公尺賽跑,世界記錄不到十秒鐘的時間,但是要達到這樣快速需要訓練多少年呢?為了要超越零點幾秒,需要花多少的工夫訓練呢?而這些賽跑選手,就是為了這十秒的時間跑一下,在成功的背後不知道要花多少心血去努力。我們修道也是一樣,一世的修道工夫,就是為了最後回去的那一刻,跟大家說一聲「再見!」,多麼快樂啊!如果不能快快樂樂跟大家說一聲再見,心裡還有所牽掛,還放不下有哪些事情沒有做好,那就麻煩了。所以「閒來無事」是真工夫,「無事不從容」,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隨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而不會冒犯規矩,是何等的自由自在啊!

明道先生偶成詩的等二句:「睡覺東窗日已紅」,睡覺可以睡得很好,一覺醒來,太陽光就已從窗外射進來多麼美好逍遙啊!現在的人,有些人睡不好,要吃安眠藥才能睡著,為什麼睡不著?因為雜念太多了,又缺少運動,沒有勞動筋骨,當然睡不好。如果心裡「無事」,沒有雜念,又有適量的運動,一覺就睡到天亮,絕不會作夢。況且一個人什麼時候要醒來,自己都會知覺到,這是人的一種本能,就像童謠唱的「雞叫了,天亮了」,雞到了天亮的時候就會啼叫,這是牠的一種生存規律。我們看看天地的運行非常有規律,四季分明,什麼時候該怎樣就怎樣,絕不會脫序錯亂。人也可以如此,明道先生就有這樣的工夫,「睡覺東窗日已紅」,多麼愜意自在啊!

(六)、萬物靜觀皆自得。

明道先生偶成詩第三句:「萬物靜觀皆自得」,我們看一棵樹的生長,必須靠天地日月精華的滋養,而一個人的成長,也是如此。但是相同環境中長大的人,有的很完美、很有成就;有的很愚蠢、一事無成。這完全取決於個人的修養工夫,當然不能責怪上天,不能說上天對誰不公平,要怪的是自己,是自己不能配合天地運行的法則去做。如果能夠依照天理去做,就契合萬物靜觀皆自得的道理了,所以明道先生接著說:「四時佳興與人同」。上天很公平,春天來了,給大家都一樣是春天;秋天來了,給大家也一樣是秋天,不會給這一個人春天,給另一個人秋天。再看看花開的情形,春天櫻花開了,夏天荷花開,秋天菊花開,冬天梅花開,四季分明,從來就不會顛倒錯亂。按理說,我們人看到萬物的生長如此有規律,應該有所感悟才對。看到花瓶裡的花多麼漂亮呀!大家都非常喜歡,沒有一個人不是這樣,一旦花謝了,把掉落下來的花瓣拿掉,最後剩下枯枝就往垃圾筒裡丟,不再看它了。看到萬物的生機與枯寂,人的心情會隨著萬物的生滅榮枯而起變化,沒有人喜歡醜陋的東西,也不會珍惜凋謝的花朵;大家都愛好美麗的東西,欣賞盛開的花朵,這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啊!

萬物為什麼有生機?明道先生偶成詩第五句說:「道通天地有形外」,萬物都隱藏著「道」在裡面,一朵花、一支草、一棵樹、一個動物,都有道的存在,包括天地宇宙萬物,莫不有道的存在。但是因為我們人的執著、妄想,整天忙碌於追求名利權勢,為了滿足私心慾望,反而忽視萬物給我們的啟示。萬物好像是一本厚厚的教科書,給我們很多的大道理,大家有沒有去體會呢?因為沒有用心去體會,自然就無法了解萬物的生機與枯寂,其中所蘊含的道理了。明道先生接著說:「思入風雲變態中」,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心思,好像風雲變化萬千。我們的思想時常隨著心情起變化,心情好的時候,看到盛開的花朵、美好的山水,覺得美麗可愛,越看越喜歡;心情壞的時候,覺得煩人討厭,甚至不看一眼。人就是因為受到心情的牽制,有時候就不按照天理去做事,不知道什麼是天理,也不管什麼佛規禮節,一概拋棄腦後。每當我們在莊嚴道場中,大家都知道應該「止語、養氣」,但是一旦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任意喧譁,對道場講堂兩邊「止語、養氣」的標語,也就心不在焉,視而不見了。大家說這樣可以嗎?當然不可以,這樣不及格了,而我們修道就是要修這個工夫。

(七)、富貴不淫貧賤樂。

明道先生偶成詩最後兩句:「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這兩句話的文字很淺,意思很明白,但是一般人可不容易做到。當我們看到錢,會有什麼想法呢?有人認為錢像水一樣,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有了錢可以做好事,錢也會引誘人做壞事。當一個人富貴的時候,很容易走上「驕奢淫佚」而迷失自己。有錢有勢的人,說話聲音大,原本是客客氣氣的人,一旦有了錢勢就不一樣,分別心就出來了,俗話說:「鯊魚比大條。」(台語),當自己比別人大條(富貴)的時候,就可以高高在上,驕傲心就起來了,對人就頤指氣使、驕橫無禮,接著就是生活奢侈,淫亂放蕩,言行放縱不知檢點。所以明道先生說:「富貴不淫」,這正是我們修道人所要努力做到的工夫啊!不但要做到富貴不淫,還要做到「貧賤樂」,一個人處在貧窮而能夠快樂,那不是簡單的事情。當一個人窮到過了今晚不知道明天怎麼活下去的時候,還能快樂嗎?真的是很難快樂起來,但是古代的聖人就可以做到,所謂「樂天知命」,就是這樣的修道工夫。講到這裡,讓後學回憶起台灣最窮苦的時代,大概是在光復前那一段日子,到處缺雜食,常常買不到東西吃,連米、蕃薯都買不到,只好挖取硬桃的根部來充饑。那段艱苦的生活,現在講給孩子們聽,孩子們都不會相信。明道先生所說的「貧賤樂」,就是孔子所講的:「君子憂道不憂貧。」一個人如果一心向道,雖然生活很貧窮,內心卻很快樂。快樂是用錢買不到的,有錢人不一定快樂,往往有錢的人比較辛苦,為什麼?因為要煩惱那麼多的錢放那裡才安全,存在那家銀行利息多,甚至要擔憂被搶。我們不是沒錢才講沒錢的話,從天理加以推究,「貧賤」才應該快樂,不是嗎?

明道先生偶成詩最後一句:「男兒到此是豪雄」,男子漢大丈夫,如果做到上面所講的「富貴不淫貧賤樂」,那才算是英雄豪傑。這句話是引用孟子滕文公下篇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英雄。」這二句話給了我們什麼啟示?我們應當深入去體會其中的道理。講到這裡,是不是已經找到我們的「根」了,既然找到了「根」,接下來就要談談如何歸根復命?

三、如何歸根復命?

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致虛極,守靜篤,是我們修養的工夫。虛,就是心胸寬大,沒有雜念、妄想,一塵不染,能夠做到虛的工夫,才能夠顯現出「靜」,而「歸根復命」就是要做到靜,能夠靜,才有定力。為什麼要有定力?前面說過,富貴的人如果沒有定力,就容易被引誘變成驕奢淫佚,可見定力的重要。「萬物並作」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現在有一句廣告詞叫做「相招來逗陣」(台語),這句話以前沒有見過,現在才出現,和「萬物並作」卻有異曲同工之妙。萬物並作,就是萬物的生長、活動,都是由無到有,再由有回到無,萬物都依循這樣的原則。今天人類有六十多億人口,六十多億人的心一樣不一樣?當然不一樣,甚至可以說一個人一個樣子。如果我們把人心加以分類的話,那要怎樣分類呢?依後學的看法,我們可以按照佛家經典來分類,大致分為「六道」,就是所謂的六道輪迴。講到六道輪迴,會讓人害怕,其實六道輪迴,並不是我們往生以後才有,現在的人間已經有六道輪迴了,眼前有六條道路讓人走,而各位現在走的這一條路就叫做「天道」,至於其他的人,有的跟大家一樣走天道,有的走「人道」,有的走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我們人世間六十多億的人,沒有不是在六道輪迴過日子,而各位要走那一條路,現在就要先做明智的選擇,不要等到以後回去的那一天,才說自己要去「天道」。如果現在走的是人道、阿修羅道……,等到回去的時候才要走天道,那就為時已晚矣,也就不可能了。

老子說:「萬物並作。」我們看看萬物都在生長、活動,而我們現在如果只是嘴裡說自己要走天道,心裡並沒有真的要走,這樣就很容易走上人道、阿修羅道……。因此,我們一定要時常「自我反省」,認理歸真,一旦有不好的念頭,馬上就要覺醒,懸崖勤馬,千萬不要走錯方向,更不能一錯再錯,執迷不悟。關於這一點,現在就要跟大家講清楚、說明白,大家也要聽清楚,不要等到以後要回去(往生)了,才後悔懊惱,甚至錯怪點傳師沒有告訴大家,不是點傳師沒有盡到責任,是自己不用心聽、不用心去做。上天一向很公平,而且不會虧待任何人,「天道」是一條光明正大的路,現在就要好好走,大家相招來逗陣,一起來渡親化友。

老子說: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這個「復」字,是「反」的意思,也就是我們要找的「根」。老子接下去說:「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意思是萬物都有其根本,最後還是要回復其根原。「芸芸」是道家講的,佛家說「眾生」,我們前人解釋「眾生」就是所有一切現象。「芸芸」就是繁盛眾多的樣子,「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每一樣東西的根頭來源都是一樣,都是「無生 老母」、「明明上帝」所創造的,是自然、純真的,是最真實的東西,因為我們到了後天起了變化,所以沒有辦法歸根。我們今天找到了根,這個根就是我們的「道」,我們要怎樣「歸根認母 」就叫做「復命」,我們從 老母那裡怎麼來的,帶什麼東西來的,我們將來也要帶什麼東西回去,這就是「復命」。
《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一個人能夠到了率性,就是歸根復命。率性就是照著天生自然的本性去做,這就是道。所以老子說:「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沒身不殆。」沒身不殆。意思是我們要有包容心、無私的心,才能符合自然,符合道,而久久長長,最後我們雖然軀體滅亡了,但是本性即可超生了死,這就是沒身不殆,一點點危險都沒有,不會在人間墮落六道輪迴,將來回去了還是一樣受六道輪迴之苦。因此,我們現在就要好好選擇走那一條路,不要等到將來回去了再作選擇,那就太慢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