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奉獻守道不渝的 周新發前人

生活簡樸、和靄可親、伉儷同修,深信辦道應具企業管理精神的周前人(圖左),生於民前四年,台北縣瑞芳鎮人,世代務農,三歲喪父,由禮佛持長齋之祖母及母親撫養長大,其樂善好施之情操仍深受其祖母之影響。前人在求學時期正值日本統治時代,教育不普及,八歲時入私塾習漢文,奠定了日後研究經典的基礎。二十歲時曾經營煤礦包工後轉商,二十五歲時奉母命、依媒妁之言與同縣樹林鎮、世代務農的林家女林勉成親,夫人稟性溫柔賢淑,笑言不苟,進退應對有節、事親至孝,婚後伉儷情深。

一九四七年,袁前人奉命派駐瑞芳鎮逢甲路賃屋設壇開荒度眾,有緣以為鄰居,周前人乃於當年三月,時年四十由引師陳水淵、保師張金水先生渡化求道,得道後周前人十分高興,同月二十三日夫人林勉女士亦求道,由張老前人親點,從此夫婦倆即開始素食,並虔誠地跟隨袁前人研修辦道,在此期間並幸蒙上天垂慈及諸佛之賜予顯化,頗覺不可思議,乃道心益堅,經一年後蒙張老前人慈悲授予天命,並時時開示教益後,即奮行辦道。

周前人夫婦志同道合,同修共辦,日夜以道為念,共同渡化與成全,常常心懷「今日往何方,明日渡何人」的積極態度,夫唱婦隨,同出同入。從瑞芳開始,先渡黃貢、王秀英夫婦入道,後又渡周士祥夫婦,旋赴雙溪方面發展,渡曾阿順、李聰明,民國一九五○年開拓金包里,渡蔡氏、葉式、李朝枝等人,斯時交通不便,翻山越嶺,步行四小時、夜宿牛舍是家常便飯,可謂艱辛備嘗。接著向汐止方面開荒,渡陳天生、趙曉夫婦一支脈,林德陽、陳茫前輩一支脈。民國四十年渡南港郭承池前輩一支脈,林勉、梁樹根前輩一支脈,林寶、李清根前輩一支脈,王軟、陳金釵夫婦一支脈。如此,在周前人辛勤耕耘之下,至今道親、後學桃李滿天下,也可謂無負張老前人來台開荒佈道、師尊師母二老大人大德普渡之苦心。

五十歲時,周前人捨身辦道,夜以繼日地奔波各地方道務,諄諄引導後學們回歸真我本然,人生一春秋,切勿入寶山空手而歸,徒增愁悵,務必契理實修,遵三綱五常、守五倫八德,此為吾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真寶。周前人的身教與言教,令後學們如沐春風,津津樂道而忘憂。

周前人常叮嚀後學們積極參悟三教經典,鍥而不舍地體證自性,並切實做到尊師重道、謹守道場倫理,前賢後學有序,道務分層負責,分工合作,替師分憂,做好承上啟下的工作,才不失前人、點傳師栽培之恩德。一九七二年積極拓展海外道務,於日本、巴西、美國、東南亞各國等世界各地,均有公共道場,渡人成全無數。

一九七三年周前人在天恩師德、諸天神聖庇佑及張老前人領導之下,夥集四十餘人,且大多有製作成衣專才,故設立成衣加工廠,更拓展外銷,由於經營多年資金充足,乃有購地興建大道場之構想,以因應道務發展之需,經多方尋找覓地,終於在桃園縣龜山鄉全真道院現址,於一九七七年舉行動土典禮,並於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完成興建,落成啟用。

周前人一生奉獻大道,追隨張老前人、袁前人修辦,宏揚大道不遺餘力,雖九十七高齡,對後學仍諄諄教導,契入大道,啟迪自性慧命,破相認理,遵天命,緊追隨張老前人、袁前人,同心同德,同修們互相體諒共容,依道場倫理,才能契入師尊、師母心法慧命,達歸根復命之終極目的。

周前人之大德令所有後學深深景仰,奈人亦無法違天之年,敬愛的周前人慟於二○○五年十二月三日,中午於全真道院安詳歸空,認 母歸真,歸根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