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道院張正一壇主生平記事

編者按:基礎忠恕道場所屬之台北市萬華區先天道院成立至今滿39年,為一貫道傳台灣早期僅見之大型公共講堂,也是各道場無數道親共同的修道回憶。先天道院單位所屬天鋼堂張正一壇主,為興建及捐獻先天道院之家族成員,僅將其生平與對道場之貢獻記述,以玆紀念。

張正一壇主,民國二十八年七月五日於萬華出生,父親張傳前人,母親張鄭招治點傳師,為此修道家庭之長男。從小聰明伶俐,勤學上進,幼年就讀西門國小,後考取北市商,以優異成績畢業,其思路敏捷、才華洋溢,曾獲得珠心算比賽冠軍,並獲選足球校隊,在軍中部隊亦練就桌球好手,能文能武,是學校的風雲人物,深得長輩、師長器重疼愛。

年少勤奮 助家建院

童年適逢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因戰後物資缺乏,日子清苦。張壇主於十五歲那年,經澳底吳圓點傳師引保,在台北啤酒廠游桂壇主之家庭佛堂(當時為基礎在台北市的第一間家庭佛堂)求道。身為長男,求學時期每日下課後都要幫忙「艋舺張傳記醬園」家族生意做批發配送,當年的交通並不發達,仍是青少年的他就要騎著三輪車四處送貨,除了讀書還要幫助家族生意;孝順父母又很有責任感的他,甚至經常代替母親到各佛堂講道、或幫助母親撰寫講稿,更肩負起照顧一大群弟妹的責任。身為長兄,疼愛弟妹有加,兄友弟恭,從不疾言厲色,一直到么弟完成大學學業,他始終無怨無悔地扛起長兄如父的擔子,讓已經在道場奉獻行功的父母親無後顧之憂。

時年二十出頭,為協助父母興建先天道院,默默負責醬菜生意的店面,付出無數心血、精神和體力,甚至於在道院落成後尚有一百多萬元(五○年代)的負債,都由他一手扛下,醬菜大批發兼小生意所賺的錢點滴累積,常需跑銀行三點半軋票償還。先天道院在民國五十六年五月順利落成,為宏展先天大道奠下良好的基礎。

上慈下孝 修辦當先

張壇主二十三歲時與鄭靜子副壇主結婚,婚後育有三女二男。重視傳統倫理的他總是以身作則,對上孝順,對下慈愛,對兄弟姊妹有情,對朋友有義,對道親有成全,雖然事業有成,他始終克勤克儉,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為人風趣熱心,總是面帶笑容。在子女各自長大成家立業之後,他除了子孫滿堂,仍然一本熱心公益的精神,長期在醫院當義工,更捐血超過二十年,幫助無數未曾謀面的人。

二十多年前其母親在菲律賓道場含笑歸空後,張壇主及夫人在新店區眾道親、劉定文、王敏樹等點傳師成全下,清口茹素,夫人亦在張老前人允准下成立先天道院誦經團,夫妻倆同時積極投身道務,財施、法施、無畏施三施並行。先後協助台北先天道院、美國舊金山先天道院、貢寮天慶堂、美國忠恕道院興建。在台灣南北道場追隨點傳師講道度人,早期於台北民生東路明善堂吳仲雄點傳師處參班,後來參加先天道院辦事員先修班一年,並與吳點傳師、曾深根、周情川、楊嘉木(先天道院辦事員聯誼會成員多人)南下至嘉義(其母親早期已經在此地開發)開設「中和進修班」(由張老前人命名)成全度眾結緣數年,後開發至大林、台中大甲等地,更經常開長途夜車遠至桃園、宜蘭頭城,四處宣道。

才華大顯 好學不倦

張壇主在海外協助父母開荒,擴展美國道務,對道務的關懷從不懈怠,對前往美國服務的道親,接待旅遊照料總是盡心盡力,令其賓至如歸,和當地道親也結了很多善緣,常分別於舊金山先天道院、忠恕道院、洛杉磯全真道院講課。二十分鐘的道理,需要準備兩星期,每日運動完畢就開始看書做準備,故其道理旁徵博引,幽默風趣,發人深省,讓道親頻頻叫好難忘,課後總是有一群道親圍繞著他繼續交流,不捨離去。張壇主在台北曾就讀忠恕學院策研組、台北分部初級部,並以第三名優異成績結業,獲袁前人頒獎勉勵,本身為一資深講師,見道成道,對道場的貢獻良多。

張壇主博學多聞,好學不倦,對許多經典文獻,有深入研究和心得,對時代趨勢、社會現象也有敏銳的洞察和見解,因此他講課時,引喻正當明確,道理深入淺出,讓受度化的道親如沐春風。事親至孝的他,經常帶著年邁的父親到不同國度旅遊、訪道,具備世界觀和人文素養,而見多識廣、不拘泥形式的豪邁性格,更結識了許多忘年之交,啟蒙年輕後進,體悟人生真諦與天道寶貴。
一向健朗的張壇主於九十五年五月二日凌晨歸空,享年六十八歲,張壇主一生豐富精采,今功果圓滿,回歸理天,反璞歸真,留給與他結緣的親友、海內外無數道親永遠的追思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