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_0001
基礎雜誌291期
14
悲憫菩薩心
常懷眾生苦
為道捨身辦
天達誌永存
悲憫菩薩心
嚴 謹 中 帶 有 親 切 的 溫 柔 , 端 莊
又流露出典雅的氣質,這是天達後學
對領導點傳師的直觀印象。從不以高
高在上的道職自居,凡事總以道場為
先 、 道 親 為 重, 兢 兢 業 業 , 事 必躬
親。只要是眾生的事,永遠是最重要
的 事 , 這 個 用心 , 讓 後 學 們 深 深感
動 , 如 此 悲 憫的 菩 薩 驟 然 離 我 們而
去,叫我們如何捨得!
自年輕淑女的窈窕歲月,即清修
投入修辦的行列,數十年寒來暑往,
以堅定道念,帶領所屬道親,建設天
達堂,開荒南非,發展金門道場,開
壇、度人無數。要帶領這一大家族,
這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所嚐過的酸
感
恩
戴
德
追思
陳
寶
玉
領導點傳師
甜苦澀,實難為養尊處優的後學們所
能知悉與體會。
尊 師 重 道 , 謹 守 綱 倫 , 是 領 導
點傳師自持的修行信條,不時以此勉
勵道親後學。對於前人輩的賜導、指
示 ,總 會 在 第 一時 間 宣 達 並詳 加 闡
述,領導點傳師常說:「前人的意思
就是上天的意思。」以道心應天心,
大公無私;從道務整合,到臨終領導
接班的安排,完全展現了遵前提後、
善體天心、無私無我的修道典範。
常懷眾生苦
一 生 奉 獻 , 無 怨 無 悔 , 後 學 們
在貼近的輔佐中,看到領導點傳師在
樂 道付 出 時 的反 躬 自 省, 在 了 愿
.
牲裡的謙然喟嘆。時時在意道親的身
苦病痛,關懷備至,或電話關懷,或
親自探望,卻常忘了自己也是病痛纏
身呀!將所有道親視如己出,與道親
甘苦在一起、喜樂在一起、修辦在一
起 ,如 此 生 命 真實 的 引 導 與交 融 ,
◎
瑞周天達單位提供
pg_0002
15
2013年3月
道
∣
範
∣
德
∣
風
這讓後學們如何不感懷於心啊!二六
時中,自律甚嚴,小從道務聖業的奔
波,舟車往來,一分一毫皆從己出;
大至事關眾生生死的道務決策,但本
天心,一絲不苟,每自覺有不圓滿、
不周延處,總內省觀照,記取經驗,
避生貳過。
為道捨身辦
常聽領導點傳師自謙從小讀書、
識 字 不 多 , 卻看 到 她 老 在 四書 讀 本
的 註 解 、 道 德經 心 得 記 述 等皆 文 采
豐富;雖說取自早年跟隨前人時,聆
聽法語後意會轉註,但經過法輪精進
後的生命轉受,說起道理總能感悟精
微 。 從 年 輕 的歲 月 便 體 認 了道 的 尊
貴 , 面 對 一 切的 切 磋 琢 磨 ,從 不 退
志 , 而 且 是 愈挫 愈 勇 , 愈 勇就 愈 堅
定;放下了時下追求的情欲物愛,立
志修辦,清修自持,數十年如一日,
夙夜匪懈,為道忘軀。如今天達道務
的開展,必將在其終生奉獻、勤苦付出
的感召與灌溉之下,得以開花結果。
▲
早期講道神采。
▲
期勉同心同德,成己度人。
pg_0003
基礎雜誌291期
16
▲
一心關懷道親與道務。
天達誌永存
領導點傳師以生命實踐並奉行真
道實義,在生活中謹言慎行,在道場
中嚴己寬人;時時對後學諄諄教誨,
提醒再三,恐道親修行不真、道義不
明,除平常苦口婆心,成全告誡,更
常 於 道 務 會議 中 再 三 強 調: 「 修 道
要修無形的(心性)、無為的。」以
期上下一心,同修共辦,方不致愧對
天恩師德。
去年(民國101年)9月,領導點
傳師有感自己體力日漸衰微,又憂於
道務尚有未竟事宜,心中牽掛萬般,
尤其後學們的修辦理念尚須加強,故
特別親書天達家規──「真修實辦,
堅定道念,同心同德,成己度人」,
詞中語重心長,期許甚深,更不失對
後學的關懷與警醒。望能勉勵後學向
上一路,體證其多年生命修辦心得與
實證,以匡謬誤。
領導點傳師臨終前的病痛煎熬,
讓後學們難忘,肝癌細胞的擴散與惡
化,其速度之快,令人措手不及;生
理 痛 楚 的 折磨 , 讓 她 老 寢食 難 安 ,
進出醫院如同家常便飯,四肢腹水腫
脹 , 致 使 步履 維 艱 , 加 上體 內 毒 素
積滯,腎功能衰竭,併發早年胃疾,
這一切加總而來,其痛苦真是難以筆
人物篇
People
墨形容。儘管如此,她老道念意志堅
定,只要身體撐得住、背脊挺得住,
其一心仍關懷著開班、道親、道務,
直至最後一絲氣息……
民國 101 年( 20 12) 12 月5 日,
最後一次入院,病情危急,醫生研判
狀況非常不樂觀;道親們開始日夜祈
求、早晚獻香,祝禱上天慈悲,盼我
們的大家長在一生奉獻道場、鞠躬盡
瘁的最後階段,能減少痛苦,平靜地
安息
懷。上天恩典,老師慈悲引
領,領導點傳師於12月20日以祥和瑞
相,平靜安然且身軟如棉地與後學們
道別。
古諺:「蓋棺論定」,定位人一
生的價值成就,不在於擁有多少,而
是利益眾生有多少;如此驗證領導點
傳師終生的修行印記,讓後學們永銘
肺腑,感恩戴德地緬懷,正可彰顯其
一生之德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