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們最甜蜜的負擔/竹苗區道育班提供

竹苗區道育班已經邁入第三年了,大家有幸陪著道育班成長,看學員日益茁壯,每一位師資都是無比驕傲與光榮,這次首度以「輔導」為主題,將個人在道育班中輔導孩子的過程真實紀錄下來,藉由這樣的紀錄,師資也從中得到不少寶貴經驗,希望以後的日子能陪伴學員走更長遠的路。

※ ※ ※
國高中師資:楊棋煌學長

在道育班輔導過程中,有幾次經驗與大家交流分享:

新進學員有恐懼時─先安撫情緒,再引領他認同與接納

有一天,學長帶一位坤道新學員來,輔導員要帶她進教室,才到門口就停住腳步,不肯進入教室,不但哭鬧而且拍拍胸口說:「怕怕﹗怕怕﹗」一直退縮到門外。後學得知後,先安撫情緒陪她聊天,然後再帶至教室門口,讓她看看同學在上課歡樂氣氛情形,再帶至教室後面坐下,引領她認同、接納甚至提昇參與的意願,最後她便主動加入小組活動。

發生爭吵時─先暸解後安撫情緒,抒解情緒,再引入上課

上個月到小初班,看見有位乾道小初學員很不配合,在小組邊獨自生氣,還唸同學不是,詢問過師資才知道,是因為同學拿了他心愛的東西去玩,他不願意而起的衝突,使得心情不好,情緒也很激動,所以不願意上課。暸解情形後先安撫情緒,聊聊他為何生氣原因,再以他的東西為話題,抒解情緒,認同他寶貝東西的重要性,順便教導他要好好保管,上課時不要拿出來玩,以免引他人喜歡而拿取,再引入上課老師講些什麼﹖知道些什麼﹖同學在做什麼討論﹖一齊去參與如何﹖最後在心情穩定時開始回到小組與同學一起上課。

推甄考試─舉辦考試祈福叩求儀式

香妙班導在國高中班為了學員在推甄考試能順利考到理想學校,舉辦了考試祈福叩求儀式,以安定學員心情。並且告知勤走佛堂,要上道育班,考試遇到不會做答困難時,先靜下默念 上天老母慈悲,再作答。結果大家都考上理想的學校,還有班員感受到師資這股熱忱,願意主動帶學弟妹們來加入道育班程。

受傷時─立即處理,安撫情緒,教材損壞立即修理或收起不再用

輔導員帶兩位受傷學員來,一位穿著涼鞋在遊戲時被踩到腳指頭,受到一點皮傷,處理傷口包紮後,告知以後上課不可穿涼鞋,要穿布鞋,遊戲時要小心身體不要受傷。另一位被小白板刮到手指頭,受傷流血,處理傷口後包紮並安撫情緒,跟他道歉,鼓勵要勇敢不氣餒。事後馬上修理小白板,將四邊用膠布黏好固定。受傷學員雖然是小傷,在他們認為是大事,所以要審慎處理,好好包紮並用同理心安撫,讓他知道師資、輔導員是關心愛護他們。

學員心態

在輔導過程中,發現學員們的心態很重要。小初學員學習力很專注,非常好帶;但小高六年級乾道學員,自我意識增加,自認為長大了,對教學內容感到幼稚、不喜歡、沒興趣、無聊、無精打采、不理不睬、不專心上課;國中一年級學員,對課程感到比較深澀,理解力不足,無法與高年級學長們同樂,又容易產生不喜歡、沒興趣、無聊等心態。

行前會是重要的一環

行前會很重要。師資、輔導員、辦事員們除了跑上課流程、共同製作教具以外,還可共同檢討處理問題、心得分享,繼而拉近彼此情感,凝聚夥伴的團結力量。

我們經常利用行前會處理學員問題,如國小六年級、國中一年級學員,上課時好動、互相起鬨,要不然就是無精打采、不理不睬、不專心上課,只要小組裡有一、兩個,就很容易影響到整組的表現。

家訪是很重要的一環

家長認同性很重要,如果沒有將道德教育擺在優先,經常會藉故請假,如補習、考試、比賽、聚會、生日、旅遊等理由讓學員缺課,所以家訪是很重要的一環。與家長互動,瞭解家長想法跟認同性,並鼓勵家長支持及督促子女上道育班課程,也瞭解學員對上課的心態,非常有益於帶動整個班級的參考。

國高中師資:王勝隆學長

以前後學除了每天上班努力工作外,下班就是看電視跟玩電腦而已。在偶然的機緣,後學跟朋友去了發一崇德道場,而那一次之後,了解不少人生道理。後學覺得上天總有最巧妙的安排,在某次機會下遇到了香妙學長(國高中班導),聊天之際,她熱情的邀請後學來幫忙道育班,當時也沒多想就答應了。

記得後學國中時,是一個叛逆的小鬼頭,想法跟大家總是不一樣,直到進了這個團隊,才明白自身才疏學淺,也要努力與道育班的孩子一起成長。很多人都說國高中學生很難溝通,不過後學認為只是大家沒多一些耐心去了解他們的想法,或者已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才會覺得他們做什麼總是和大人的想法不一樣。大家都需要學習多一點耐心,其實國高中生是很好了解的,只要多注意小細節就可以看出他們的想法。記得高中老師說過:「如果想要說服難搞的人,首先要了解他們,然後加入他們,進而把他們帶出來。」也因為如此,才讓後學想要把這一群孩子們帶好,為了這個念頭,而參與服務道育班。輔導過程讓後學成長不少,也對事情的看法有了更多面、更周到。

以前不太會去思索每件事背後的道理,現在每次聽到台上講師說話時,都會有很多的想法湧現,過去後學也認為人來到世間只是為了賺錢、生活而已,後來慢慢發現人不只是為了如此,必定還有其他目的!後學現在已找到生活目標了,此生是為了修道、辨道、行功、了愿而來,在道育班學習輔導就是朝目標前進的第一步,希望各位道育班的師資們,一起努力加油。

國小組師資:張惠貞學長

輔導,是一門以心交心才能換取的學分。

猶記得道育班剛開始運作時,後學被分派陪伴小初女生。那真是一段美好的回憶……每當和她們說話時,她們總會仰著稚嫩的小臉,認真的聽著你說話,熱情的配合著你。然而上天總是會讓你有不同的體驗,由於種種因素,後學轉調陪伴小高男生。一個團體中若有兩、三個人呈現負面情緒,絕對會完全影響整隊士氣,陪伴他們時,完全顛覆了我在小初輔導感覺。

他們儼然是個小大人,非常有自己的想法,但卻不愛和你溝通。讓我總是想:「這些小男孩在想什麼?他們到底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要怎麼做才能讓他們配合?」答案總是無解,只好帶著受傷的心到小高女生組。

也許是現在資訊發達,國小高年級的女生似乎比較早熟,也稍微愛搞怪了點。上正課時,總會穿插一些討論問題讓全組討論,而這些小大人有時會故意答一些偏頗的答案來考驗你的臨場反應。而我知道若只是對她們唸經說教,一定不會讓他們去思考答案的好壞,因此只好順著答案見招拆招,但這樣的情形卻也造成無法完成正課老師要我們討論的題目,其他不搞怪的同學也只能看著我們大鬥法。後來採取分離法,把小高女生大洗牌換組後就沒再發生。

輔導,是一門以心交心才能換取的學分,更是一篇篇淚水交織的辛酸史。非科班出身的我,雖然離「得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相信在道育班全體師資的互相扶持下,一定能突破桎梏順利得分!

幼幼班師資:張錦芳學長

「輔導」包含著輔助、教導、引導之義。身為輔導者對於被輔導者應有更多的耐心與毅力,輔導的對象不同,自然輔導方法也會有個別差異,終其目的都是希望被輔導者能越來越好。輔導、成全大人或小孩原理都相通,必須細心觀察並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問題,時時讚美與鼓勵,這樣的方式較為人所接受。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只有讓他對所在的環境、人、事、物產生信任,就會敞開心房。最近有個例子:一個小初師資的孩子,以前都是跟著媽媽在同一個地方上課,今年這位師資決定讓她的孩子到幼幼班上課,前兩次孩子會有分離焦慮,哭著想找媽媽,輔導老師給予安撫,透過提問和獎勵轉移她的注意力,發現她一次比一次進步,第三次上課沒哭而且能一起參與課程。
在飲食方面,由於現代人孩子生的少、較為呵護,孩子在家大多由祖父母或父母餵食,普遍上吃的慢、挑食,因此為孩子盛飯時,只裝一、二口,每樣菜只夾一些,希望碗裡的飯菜都吃光,養成不挑食的習慣,有些菜孩子不敢吃,多給予鼓勵、同儕之間的模仿,孩子會試著去嘗試,這就是一種進步。

面對家長的參與,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有更多人加入道育班行列,憂的是家長在教室中,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專注的時間更短暫,不時找尋父母,找理由回到父母身邊,如此學習成效不易彰顯、也不容易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降低常規的建立。期待家長的支持,成為道育班的助力,使大家一起成長茁壯。

※ ※ ※
竹苗區師資陣容堅強,個個滿腔熱血投入各班的輔導工作,此次投稿礙於篇幅,僅登錄各班一篇為代表,其餘師資們的輔導心得也非常精彩,若各位前賢想知道更多竹苗區道育班師資的輔導心路歷程,歡迎大家於聯合結班時至竹苗區靜態展示區與我們一起分享。
(編按:聯合結班時間-98年8月15日於全真道院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