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_0001

2014 年 3 月
21
(下)
江青美
(接上期)
念念為公 與天同心
所謂的「推己及人」,修叫做「推
己」,然後藉著我們的力量進一步去
影響別人,叫做「及人」,這兩種都
有做到,就是「齊修辦」。今天真正
是沾到 天恩師德,才能有這樣殊勝
的修辦機緣!舉例來說:我們在家裡
也常洗毛巾,洗毛巾根本就是一件非
常簡單的事情,在自己家裡洗毛巾,
那是為私;但是在道場,洗毛巾給眾
道親使用,這是上天讓我們有一個行
功了愿的機會,這就是為公。所以老
師說:祂是濟公,不是濟私。
有的人可能會想:仙佛這麼有
神通、老師這麼有神通,為什麼不乾
脆顯化給眾人看,這樣度人不是比較
快?其實這是上天給我們的一個機
會,老師做的,是屬於老師自己的,
我們做的,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所以
上天是取我們那點心,希望我們可以
「此心同天心」。在道場若遇到可以
付出、可以發揮的機會,千萬不能再
客氣了,要「你讓我讓,當仁不讓,
你辭我辭,義不容辭。」這個大同世
pg_0002
22
基礎雜誌 303 期
界就像一幅大拼圖,缺任何一塊都無
法拼成,所以每一個人都是很重要的,
每一位眾生也是很重要的。
我們要把握天時,趁有這個人身
的時候趕緊去做。不僅要明白「人身
難得」,更要知道這個肉體是有時限
的,如果只是知道人身難得,但沒把
握有這個人身的機會,去創造更大的
價值,這「人身難得」對我們的意義
就不大了。很多人在財施的時候,會
寫:某某人捐出多少錢,然後將這個
功德迴向給他的冤親債主,或是他已
經過世的親人;也曾聽過冤親債主要
來討功德的實例,因此就可以知道:
「功德」很重要,冤親債主要討功德,
過世的親人也需要功德。既然他們這
麼需要功德,怎麼不自己去行這個功
德就好了呢?有辦法嗎?沒辦法!因
為已經沒有肉體了,所以說:「一失
人身,萬劫難復」。
修辦合一 齊頭並進
齊修辦還有一個重點是「修辦合
一」,什麼叫做修辦合一?若只是「光
修不辦」或是「光辦不修」,這兩種
都不行。
1. 愿力要走在業力之前:
什麼是「光修不辦」?有一位講
師寫了一本書《愿力與業力》,相信
很多前賢都看過這本書。這位講師在
大學的時候求道,求道後很發心,度
了 5 千多個人,這很驚人!但是畢業
之後出社會,卻打算要先打拚事業、
先賺錢再說;道親邀請他來參班,他
不出來,最後連點傳師都親自打電話
請他來道場幫忙,他也不出來。
就這樣過沒多久的時間,有一次
他騎摩托車的時候,發生一場非常嚴
重的車禍,脖子傷到連裡面的氣管都
看得到,非常恐怖!最後因為一百多
位仙佛替他求情,才和他的冤親債主
商量好,讓他可以三世因果三日還;
所以他在醫院的前三天,因為沒有醫
生幫他開刀治療而受盡痛苦。他在書
中講了一句話:「當愿力離開的時候,
業力就來了。」
仙佛很慈悲,我們若是在道場付
出,祂們會盡力幫忙跟我們的冤親債
主商量,讓我們有機會可以行功了愿,
再將功德迴向給我們的冤親債主。但
是,一旦我們離開道場,心完全偏向
世俗的時候,雖然仙佛很慈悲,卻沒
有立場再幫我們爭取了。所以行功了
愿很重要,不能光修不辦,而且還要
讓愿力走在業力的前面。
2. 學中做,做中覺:
光辦不修也不行,什麼是光辦不
Writing Gathering Field
文 薈 篇
pg_0003
2014 年 3 月
23
學│院│專│欄
修?老師慈訓:「修道修心,辦道盡
心。」若光只會辦事,而忽略修養自
己,那只是一個會辦事的人而已。所
以特別要注意,在辦道務的同時,不
能忘記修持自己。能有機會做聖事,
是沾上天的光,當然要用最柔軟的心、
最柔軟的口氣、最柔軟的身段來跟大
家討論和溝通。如果在辦道務的過程
中,彼此爭到面紅耳赤;那麼天上的
仙佛會笑說,這群吵吵鬧鬧的人竟然
說自己是要度化眾生的人!
有一天,當我們回到天上時,上
天不會問我們:在世的時候,爭贏多
少是非?上天只會關心我們在世的時
候,是不是凡事都做得很圓滿。每個
人常常都認為自己提出的辦法最好,
但是必須了解:世上沒有最完美的辦
法,卻有最圓滿的方法。所以辦道務
的時候,不要忘記了自己也在修道。
有兩個小沙彌住在一間廟裡,廟
的前面有一個大庭院,庭院裡面種了
很多樹,廟的住持就指派兩個小沙彌
每天早上負責掃樹葉。有一天,其中
一個小沙彌就跟另外一個小沙彌說:
「唉!每天都掃樹葉,怎麼掃也掃不
完,今天掃好,明天還是有很多樹葉
會落下,還要再掃。」另外這個小沙
彌聽到他這樣說,就提議說:「不然,
我們把明天的落葉連同今天的,一起
掃一掃。」所以兩個人就開始把每一
棵樹都大力地搖一搖,一些本來還沒
有要掉下來的葉子都落下來了;兩個
人很歡喜,趕緊把這些葉子掃起來,
掃完之後,心裡非常高興,想說明天
可以睡晚一點。哪知道隔天起床的時
候,他們兩個一樣看到很多的葉子掉
落在地面。常聽說:「掃地掃地掃心
地,不掃心地空掃地」,以掃地為例,
如果一直抱怨,沒有發自內心付出,
那只是辦事而已;反之,如果可以在
掃地的過程中,去體悟到一些人生的
道理,那樣就值得了。這就是人家說
的:「學中做,做中覺,覺中悟。」
欲平天下 修身為先
如何同心同德齊修辦?儒家講: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彌勒祖
師說:化娑婆世界為蓮花邦。地藏王
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些
其實都是同一個理想,要「平天下」,
一開始就是每一個人要從修身做起。
1. 《大學》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
是皆以修身為本。」
求道有三個條件,就是根基、祖
德與佛緣。這三項就像買房子的頭期
款,繳了頭期款,還要繼續繳貸款;
如果貸款沒繳,這間房子有可能被查
封或法拍,就不再屬於我們了。一樣
pg_0004
24
基礎雜誌 303 期
Writing Gathering Field
文 薈 篇
的道理,道的殊勝就是「先得而後
修」,但是我們往往容易注重在「先
得」,卻忘記還有「後修」。常聽到:
「有緣還要有份」,「有緣」是靠過
去世跟佛祖結的,;但是,要「有份」,
就要靠今世的修為跟造化了。
2. 修辦有一個要點是「不求有功,但求無
過」。
如何能夠無過?修、辦道要理事
圓融,而不是理直氣壯。仙佛眼裡只
有迷跟悟,沒有是非、對錯、長短、
計較。因此,聖事要用最柔軟的心來
辦,路才能愈走愈寬,才能廣通四海。
有一位管理學教授在學生畢業考
時出了一道申論題,叫作「人生是無
法管理的」。當他的學生看到這個題
目之後都愣住了,他們心想:讀了四
年的書,學的都是企業如何管理;教
授在最後卻出了「人生是無法管理的」
這樣的題目,該如何作答啊?
想想看,人生為何是無法管理
的?因為人生有「無常」啊!我們無
法預料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情。但人
生真的無法管理嗎?人生當然是可以
管理的!而且還一定要管理!因為,
人生管理了,尚且要面對「無常」這
個變數;若沒有管理,人生肯定只會
更糟而不會更好。教授出這道題的用
意,是要學生「先破才能立」。就修
道而言,就如同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的道理,當我們體會到人生無常,我
們的七情六欲就不會常起波瀾;更進
一步,當我們在修辦的時候,也不需
要為了堅持己見而爭得面紅耳赤。
就像辦一個活動,甲君堅持在戶
外舉辦,因為戶外比較寬廣;乙君則
堅持在室內舉辦,因為硬體設施比較
方便使用。其實兩個提案各有利弊,
誰又能預測活動的當天,戶外會不會
下起大雨呢?而在戶內舉辦,會不會
因為空間過於擁擠,導致難以伸展?
曾聽過有人比喻:人生就像是一個心
電圖,總有高低起伏;如果成一直線
時, 那 就 表 示 生 命 GAME OVER、 玩
完了。所以在一些事情上的看法,又
何必太過於在意或執著呢?凡事只要
盡心就好!
事前規劃,事後檢討,開會或討
論是為了尋求共識,讓事情更圓滿,而
不是為了要堅持己見。佛光是圓的,圓
才不會傷人;如果覺得只有自己才是對
的,就有是非、對錯、長短、計較,
這是方的,有稜角就容易會傷人,所以
修、辦道就是要把我們的尖角削掉。
謹記著:「修道修心,辦道盡心」,
不論扮演什麼角色,都要能盡職盡份;
pg_0005
2014 年 3 月
25
學│院│專│欄
而不是應付了事或變成老油條,只做
表面功夫敷衍。後學讀忠恕學院時,
常有服務的機會,有一次被分配到一
個小組中工作,當天有一位學長遲到
了,當他到的時候,工作已經被其他
人完成了。他這時就說:「你們比較
慈悲,功德都被你們賺去了!」大部
分的學長一聽,就知道他是在幽自己
一默;怎知這組有位是新道親,聽了
之後很生氣,覺得怎麼遲到還這樣開
玩笑!試想,像這樣言語上一時的不
小心,人雖到了,但不僅沒有服務到,
反而還考到人,豈非得不償失嗎?所
以說辦道不僅要「盡心」,更要注意
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求有功,但求
無過」,真有它的道理,因為,無心
之過也是過啊!
恰如其分 盡其在我
老師一再提醒我們,在修辦過程
當中,不要讓功過不斷地加加減減,
到最後,忙碌了一世人,還是一場空!
師尊也說過,要往自己的內心著手,
修道要反觀自照,不要脾氣照發、是
非照講、傲慢心照生,這樣是只會辦
道,不會修道,這個道讓你修起來不
值錢啊!如果不是以清靜心來辦事,
雖然做了很多事情,看起來功很大,
最後仍舊是算在福報上面,照常是三
界輪迴。只有用清靜心,才能契入大
道,真正達到超生了死。所以,要善
自守護自己的森林,先「了業」才有
資格談「了愿」,在不知道自己的業
力有多少的情況之下,唯有盡心盡力、
謙沖自牧,方是修道最好的原則。
老前人以前修道的時候,受到文
烹武煉,時受考驗,卻仍忍辱負重、
堅持不退。所以,沒有別人可以考倒
我們,只有自己才能考倒自己。我們
背負著對九玄七祖的責任,不能不警
惕、不能不努力向前。修道就像一場
馬拉松賽跑,你不跑完,裁判怎麼給
名次?跑步時,先慢後快,仍然有機
會可以跑完全程;但是如果先快後慢,
甚至停滯不前,終究會導致失敗的。
〈國歌〉歌詞最後一句:「一心
一德,貫徹始終」,「一心一德」就
是最重要的宗旨,提醒我們修、辦道
永不退轉!
註:原文為《尚書 • 周書 • 泰誓中》:
「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
臣十人,同心同德。雖有周親,不如
仁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