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規十五條(6)重聖輕凡

(續上期)

重聖輕凡

身為一貫道弟子,做一個道親,有沒有按照師尊所訓勉我們成佛的規矩,做一個道親應有的規矩,佛規十五條我們有沒有每一天都在生活裡面遵循,互相勉勵?在一貫道裡面有很重要的修持法門,就是要密集的參班,讓自己的心不離道場,所以第六條叫做「重聖輕凡」,「聖」是仙佛,「凡」是凡人。「聖」是代天辦事,「凡」是為了自己所做的事。「聖」是聖人做的事,「凡」就是一般凡人做的事。一個人可以成聖、成凡,如果本著天心,本著良心去做事情,是為他人的,這叫做聖,如果只是讓欲望,無止盡地追求感官享受,然後很自私,這樣就是凡。一個人的心念在哪裡,心念在聖,就成為聖人,心念在凡,就成為一個凡人,聖跟凡其實是在一心之念而已。舉例:我們今天為了自己的回天之路,為了自性的解脫,這樣叫做聖,為了感官的享受去追逐,追求更多的社會的名、利、錢、財、聲望、地位、稱讚,這些是凡,因為它是有限的,這不是永恆的,我們從一個凡人到求完道成為一個修道人,最重要的就是從求道以後懂得超生了死,何謂超生了死?以前還沒有得道時,知道人有本性,可是還不知道靈魂在哪裡,也不知道原來這一條路就是靈魂來的路,叫做靈魂的大門,也不知道原來要回理天要走這條路,走這個大門出去才可以回理天,一直到求道那一天,點傳師明明白白告訴我們:今得此一指,跳出苦海淵,才知道這個路是我們靈魂該走的路。

我們本來有肉體,有各種感官,可是一直還不知道靈魂就住在這裡,靈魂住哪裡?靈魂住在玄關這個地方。眼睛是靈魂之窗,靈魂之門在哪裡?在玄關,靈魂進來的時候走大門為什麼出去的時候要跳窗戶呢?假設這個人過世時,他的靈魂從窗戶出去,跳眼睛出去,眼睛是張開的,下輩子變成鳥。我們如果對於眼睛的欲望追求特別厲害,喜歡看好看的東西,形形色色的霓紅燈,好看的東西,將來要走的時候,靈魂一定跳眼睛這個窗戶出去。

今天重聖輕凡,就是要重玄關,輕視六欲,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感覺、皮膚、身,還有我們的意念,這些叫做「六賊」,因為它把你的注意力偷走了。人本來是要學清、學靜,所以《清靜經》裡面講:「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這些讓我們能夠遣其心,能夠遣其欲。我們在道中最大的練習就是早上獻供,上手唸上清,下手唸下濁。什麼叫上清,什麼叫下濁。我們在講的時候,把聖和凡講清楚,能夠明明白白怎麼去修道。師尊告訴我們,今天修道人要對道多研究,對內多反省,對外少探求。修道是要學習講得非常淺,用得非常實在,這樣對生活的體驗才有幫助,如果讀了很多經典,讀了很多文字,可是不懂得怎麼去運用,修道就會變困難,會變成活字典,滿腹經綸,可是事實上對生活的體驗沒有幫助。所以每個人都能夠自己立一個志向:我如何實踐佛規十五條。以下後學對於「重聖輕凡」這一點想和各位做更深入的探討。

「聖」指的是仙佛;「凡」指的是凡人,「聖」指的是為他人所做的事,是利他的;「凡」指的是利己的。當我們一個個寫下來時,就會知道,自己應該把我們的時間、精神,去應用到重聖,如何能夠輕凡,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了解。比如說每天晚上八點鐘都有連續劇,不看好可惜,因為已經習慣看八點的連續劇,然後溫點傳師說初一、十五來參班,他說不行啊!我八點連續劇要看,我到你家吃飯可以,八點我就要走了,要看連續劇。今天參班是讓我們的本性提昇,能夠找到我們的靈魂之路,可是看連續劇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賊,把我們的注意力提走,所以是凡的,因為看連續劇對於我們回天是沒有幫助的。有時間時,對於經典多研究,回來對內自己反省,這對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清靜的人,能夠回理天是有幫助的。讀經典、參班、到道親家裡做家訪、關心道親,這是聖,反之看電視、有人打電話來說三缺一、打麻將,有人約大家來看明牌,然後簽樂透,這是凡,因為它對我們的本性是沒有幫助的。

今天有一個人打電話來說我們去道親家裡做家訪,你說我沒有時間,我已經跟人家約好了要去看電影。那為什麼說做家訪對於提昇我們的自性有幫助,為什麼說看電影對提昇我們的自性沒有什麼幫助,因為我們今天去做家訪是把心念放在關心別人的身上,做完以後自己心裡覺得非常的踏實,看完電影以後只是多了一個對電影的記憶,讓我們的耳朵、眼睛得到一個感官上的享受,對自性的提昇是沒有幫助的,所以這樣子叫做凡,一樣是時間在應用,可是應用在不同的地方,對於我們提昇自己的修持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從前有一位先生說:本來有一艘船,這艘船非常大,平常要推都推不動他,因為船很重,那什麼時候船會很容易推呢?當下雨以後,漲水的時候,像毛一樣,輕輕一推就走了,有一個成語「水到渠成」。今天一貫道的修持,重聖輕凡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要透過密集的參班,透過密集的研讀經典,透過讓自己的心念隨時跟道親的心念掛在一起,我們自己的事情放旁邊,去關心我們所度的後學,你是他的引師、保師,就有責任要去關心他們,有一天看能不能回理天,因為我們今天度了這個人來求道,讓他知道靈魂之門在這裡,今天如果不懂得來參班,不能夠回理天,不是光好可惜,引保師也有一點責任。所以我們今天有機會引渡一個人來求道,還要不停地關心他。可能有的人會覺得說:「那個郭先生很煩,怎麼常常打電話叫我去上課」,可是不得不,因為後學有這個責任,後學今天帶這個班就要提醒、要鼓勵、要勉勵大家回來參班,因為我們都是同修,我們要一起回理天去當同學。

修道不容易,因為我們都有七情六欲,喜歡看好看的,聽好聽的,聞好香的香水,喜歡吃好吃的。所以有時候為了要吃一頓好吃的飯,開車半個小時去餐廳吃飯,然後說來佛堂參班,說好遠,油錢好貴,開車要開二十分鐘,好遠,這是不懂得重聖輕凡,今天如果重視口慾的時候,可能走的時候,靈魂從嘴巴出去,下輩子當魚,好可怕!今天回佛堂是常常把我們的本性,注意力能夠集中到玄關,所以孟子講:「雞犬放而知求,心放而不知求,哀哉。」孟子曰:雞和狗晚上跑出去了,沒有回家,趕快去找回來,東西掉了知道要拿回來,可是你的心掉了,不知道拿回來,心放出去了,沒有把它收回來,常常把我們的注意力都放在塵間的名、利、聲色的追逐,一直到了回佛堂又有機會讓我們忘掉塵世的煩惱,能夠回來修心養性,洗心滌慮,才能夠借假修真,一直到回到佛堂來才知道把心收回來,一出了佛堂,又忘記了,又馬上聲、色、犬、馬的追逐。我們的心在追逐這些感官的享受時,就是心放出去了,《清靜經》講得非常深,其實做得很簡單就是告訴我們要靜,今天在白陽期修道非常困難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出家,都回家有孩子要照顧,還有人要去上班、要賺錢,等一下開車出去要加油,口袋裡要有錢。因為生活上有需要所以必須要去追求所需要用的,可是常常心就這樣放出去了,不能夠把心收回來,重聖輕凡就是要常常把我們的心念放在玄關,如果對我們的永恆、百年回理天沒有幫助,那就是凡,不用太在乎它,可以輕輕地把它放下,如果對我們百年回理天有關係的,我們要重視它,所以今天讀聖賢書,是對本性有幫助的,我們要重視它,今天回到佛堂來參班,讓我們能夠明白回理天的路,明白做人的道理,要去重視它,今天能成為仙佛的路,這是重聖的路。

所以老前人告訴我們:「提起你的光明念頭」,才能夠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光明,要提起空靈的觀念,後學希望大家一起來想一想,在我們的人生,每個人的週遭生活裡面,什麼叫做聖事,什麼叫做凡事,大家可以寫一寫,想一想,每一天都去反省,有沒有把比較多的時間,放在提昇自己的靈性有幫助的地方,有沒有把比較多的時間,拿來關心道親,有沒有把自己的時間,放在儘量護持道場,能夠讓心念常常不離本性。所以,《六祖壇經》歸納起來只講了四句偈:「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人的本性本來是清清靜靜的,可是因為落到後天凡俗的社會裡面,所以有很多的慾望老前人常常講,心本來是直心,可是落到凡塵以後,便有很多的慾望。老前人常常說歪七扭八的心,就是我們的慾念變得非常重,造成我們心不得清靜,就不能回天,所以才會在六道輪迴,而不得超昇。我們是不是應該多親近道場,讓心念常常用在有用的地方,這是後學跟大家一起來共勉的,當然講的是比較容易,要去做到就不簡單。

(續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