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_0001

基礎雜誌278期
22
每次到全真道院上課,參駕完畢
即習慣性地到三樓圖書館外看看有沒
有最新一期〈基礎雜誌〉。某期雜誌
最後面刊登了「基礎忠恕100年度──
百 年 好 合 青新 之 旅 報 名 簡章 」 , 吸
引後學注意的是簡章上的活動主旨:
「提供道中青年相互認識學習與分享
的機會,廣結善緣相互成長(此活動
為 張 老 前 人創 辦 ) 。 」 後學 不 禁 想
起,傳唱已久的道歌〈忘塵〉歌詞:
「今日良緣得來實在不容易,時時共
沐春風化雨。」 老
這條金線,不
但緊緊繫住一顆修道的真誠本心,沐
浴於 老
慈藹的春風中,有時竟也
同時牽起姻緣線,成就幸福美滿的道
化家庭。
〈 說 文 解 字 〉 解 釋 「 家 , 居
也」,指居住的地方,古代是農業社
會,家裡頭養的牲畜以豬最普遍。豬
象 徵 多 子 多孫 , 以 此 造 字, 隱 含 子
.
延, 香 火 不 斷之 意 。 每個 人 的
家,並不只有這一世,而是源自上古
時代一直流傳下來到現在,有神聖的
宜室宜家 唯道是從
 
張梅子
意義。每個「家」都很寶貴,也很獨
特 , 因 為 全 世界 有 千 千 萬 萬無 數 個
「家」,卻沒有另一個「家」和我們
的一模一樣,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
後學在地方班參班時,聽講師說過:
「修道的真心由家庭考取,家庭是這
一 期 白 陽 期 的核 心 價 值 。 如果 家 庭
不能和諧,便是沒有把握住修道的原
則!」
《詩經》云:「
桃之夭夭,灼灼
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
經.國風.周南.桃夭)萬 金鸞點傳
師講道時曾引申,室乃指每個人的至
善寶地;家則指後天的家庭;宜室宜
家就是要我們把自性(玄關)和家庭都
顧好,先天後天俱足,聖凡雙修!好
的德行,可以影響家人,建立家風,
流傳子孫,正所謂「哲人日已遠,典
型 在 夙 昔 」 。曾 經 聽 簡 清 華點 傳 師
講課時提到,有一回他隨侍在張老前
人身邊時,老前人對他說:「如果我
有什麼缺點,你要趕緊告訴我,你如
果當天沒有告訴我,我當天就睡不著
覺!」我們可曾像張老前人一樣,即
pg_0002
23
2012年2月
使對晚輩也有這種反求諸己、反省自
己的勇氣?再想想,張老前人這句話
是不是很熟悉?我們也常講,但我們
講的是:「你給我說清楚喔!你今天
若是沒給個交待,今天晚上大家都別
想睡覺!」
所 謂 「 燈 塔 之 下 最 黑 暗 」 , 燈
塔的光可以照到遠方,讓漁船辨識方
向 , 可 是 燈塔 之 下 卻 是 一片 漆 黑 。
一般人容易對別人付出愛心和善解,
但對自己的家人往往忽略了;同樣一
件事發生,我們對外人可以「情有可
原」,對家人往往「理直氣壯,理所
當然」,任何芝麻小事都可能引發一
段爭吵。「家鎖何嘗將身纏,自己卻
把自己拴」,家雖然是每個人的避風
港 , 卻 也 讓每 個 人 回 家 就露 出 真 面
目 。 家 是 我們 二 十 四 小 時的 道 場 ,
三百六十五天全年無休,把家人最直
接的反應視為對自身修持最活生生的
檢視,修得好不好,一目了然。
《中庸》第一章:「
道也者,不
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修
道就要融入呼吸動靜之間,要真修實
煉,沒有理由暫時將道心放掉,放掉
就會讓人心、甚至血心生起。既然如
此,對家也應該二六時中不離道才是
啊!一直記得在初級部,何春晴講師
說:《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
若波羅蜜多時。
」觀自在──觀時自
己在,如果能時時觀照自身,必得自
在,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觀自在菩薩。
而「行深」就是觀照修行的功夫深。
曾 聽 過 鄭 清 榮 點 傳 師 講 課 的 妙
喻:「又好比燒開水,要把放在瓦斯
爐 上 的 冷 水 壺燒 開 , 只 需 點著 火 就
可以,就這個功夫而已,重點是火不
能 斷 , 冷 水 才會 變 溫 水 , 溫水 變 熱
水,熱水變開水,千萬不可以時開時
關,這樣水是燒不開的。」修行也是
一樣,不可以看場合、挑時間、選地
點。不能到外面、到
堂去就像個修
道人,回到家就變凡人了。在忠恕道
院舉行的張老前人成道週年追思大會
上 , 曾 看 到 他老 人 家 講 課 的紀 錄 影
片,老前人很真切地說:「所有考驗
都是假的(短暫的),只有道心是真
的(恆久的)!」後學對這段話印象
深刻,原來,家才是最能顯示我們對
道真不真心的地方!
而 真 心 是 身 體 的 主 人 , 一 家 之
主。以自性本心為主宰,平心靜氣看
燈,點心燈;不要點燃無名火,火
燒功德林!快要動氣、怒火中燒前,
趕緊到靈山塔下找自性佛,抱完佛腳
就把不愉快的人、事、物放下!有次
在萬里德光講堂開辦事員班法會,牆
pg_0003
基礎雜誌278期
24
壁上的海報寫著:「思無邪何處非南
海,志於道吾家即西方」,這個家,
就是指個人志於道則離苦得樂,眼前
即天堂!
道 心 的 體 現 能 顯 智 慧 , 例 如 :
謹記對家人的初發心,要一本初衷,
回想初發心來消滅計較心。還有,對
家人也可以行三施:財施,法施,無
畏施。〈弟子規〉:「凡是人,皆需
愛,天同覆,地同載」,更何況是對
家人?另外,不抱怨,要甘願!甘願
是心甘情願,歡喜做、甘願受;抱怨
是心不甘情不願,受委屈又
.
牲時,
因為心中有怨氣,想一吐為快,所以
抱怨。抱怨和抽煙一樣,抽煙污染空
氣 和 身 體 ,下 次 還 想 再 抽, 受 役 於
「物」(煙草);抱怨污染空氣和心
靈,使心蒙蔽;受役於物(怨氣)。
有怨都是因為氣,而不是事件本身,
怨 氣 才 是 使內 心 不 自 由 、難 受 的 原
因。抱怨越多,抱住的怨越緊;應該
趕快放下、鬆手,讓怨氣消失。對事
情可以有感覺,但不要有怨氣,怨氣
是毒;甘願才能成就幸福美滿。
追 思 會 上 另 一 段 影 片 中 , 張 老
前人笑咪咪地對台下聽課的學員說:
「你們有什麼煩惱啊?統統給我,統
統給我!要開開心心的,把煩惱都給
我!」老前人不斷重覆這句話,並做
出承攬一切的手勢,情真意切,笑容
滿面,同時也充滿赤子之情,影片中
台下聽課學長們都會心地笑了,當時
看影片的我們也跟著笑了!這份感動
跨越時空,讓我們一同感受到老人家
的道心、真心。我們是否能像老前人
一樣,不論對夫、對妻、對父母、對
子女,也有這份熱情、關愛的力量,
甘願去承擔家人們所有煩惱、壓力和
不愉快呢? 
家鎖頓斷罣礙了,荷擔如來
大英雄
。 」 ( 十五 代 祖王 覺 一《 證
道歌》)用光明念頭
.
動「去我執」
的開關!用喜悅心情
.
動「去煩惱」
的開關,才能有更多的承擔!六祖:
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這是不執著、不著相、不隨境轉的妙
智慧。《尚書·大禹謨》:「
人心惟
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
中。
」對家庭也是一樣,要時時刻刻
謹守道心,「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註),對道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如此一來,家家便不再有本難唸的經
了啊!
(註)出自《道德經二十一章》,意思
是要成為大德、至德之人,惟有
遵道而行,所以我們要謹守真
道,片刻不離。
Writing Gathering Field
文 薈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