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_0001
基礎雜誌275期
8
六
祖
法
寶
壇
經
祖
一
日
喚
門
人
總
來
吾
向
汝
說
世
人
生
死
事
大
汝
等
終
日
只
求
福 田
不
求
出
離
生
死
苦 海
自
性
若
迷
福
何
可
救
汝
等
各
去
自
看
智 慧
取
自
本
心
般
若
之 性
各
作
一
偈
來
呈
吾
看
若
悟
大
意
付
汝
衣
法
為
第
六
代
祖
火
急
速
去
不
得
遲
滯
思
量
即
不
中
用
見
性
之
人
言
下
須
見
若
如
此
者
刀
上
陣
亦
得
見
之
眾
得
處
分
退
而
遞
相 謂
曰
我
等
眾
人
不
Sutra Field
經 典 篇
壇經心泉
.
【經文】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
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祖知悟本性,謂惠
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
人師、佛。」
【字辭解釋】
.
何期:
想不到之意;意料外的一種喜悅。
.
不識本心:
不明白上天本來所賦予我們的自性良心。
.
丈夫:
即調御丈夫。指能勤修正道,且遇任何魔難永不退轉。不但可以治
療色身的疾病,更能夠解救靈性上的病。
.
天人師:
能領導眾生脫離煩惱苦海、同登彼岸,能為天人及世間眾生導師
的佛。
.
佛:
悟入正等正覺、超凡入聖之圓滿的聖者。
【白話直譯】
六祖當下就向五祖說:
「
想不到自性本來就是清清淨淨!
想不到自性本來就是不生不滅!
想不到自性本來就是圓滿具足!
想不到自性本來就是不動不搖!
想不到自性的發露能生發萬法!
」
五祖聽了惠能的這些話,知道他已經澈悟,見自本性,就對惠能說:「若不
了解自性本心,學習再多的法門也無所助益。若能識透本來初心,見自本來天真
自性,即可稱號為調御丈夫、天人師、佛。」
陳政賢 主筆 忠恕學院 整編
(接上期)
pg_0002
9
2011年11月
【心法記要】
一、四本一能 見性成佛
「
何其自性本自清靜!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
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這是六祖得法時所講的見性偈「四本一能」,
前四句說明自性的真空實體是清淨、無生滅、圓滿具足、堅定而無可動搖。第五
句則是談到自性起的妙用,也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生發出來的萬法。
雖說六祖沒有受過正式的教育,但是六祖的語言智慧可說是渾然天成,所言
法語簡單易懂,用字遣詞之精準與國學大師無差;且字辭之間更深含見性的佛法
妙理,成為壇經最大的特色。我們不是無法理解壇經的文字,而是跟不上六祖的
靈妙智慧,無法運用這樣深入、迅速的覺照功夫,無法保持純淨無染的心田而不
為境轉;因為我們不能二六時中自性當家。自性能生萬法必先清淨無染,但清淨
的心境卻是要一修再修,不斷反觀、自省,深恐瞬間又迷失在塵世凡俗之中,不
能自拔。
一切佛法不可用意識來學,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為的是對治八萬四千煩惱,
只是教化與接引的方便門徑,其實本無一切法,如此者可為頂天立地之大丈夫,
可為天人與眾生的導師,亦能成就功果圓滿、超凡入聖的佛果。
明州布袋和尚有偈云:「
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
不刻,無一滴灰泥,無一點彩色,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
淨非拂拭,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二、修行法益 但見本心
五祖言:「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對修行人來說,這是一句非常震撼人心
的話,讓人深自省思:修行所為何事?這也呼應了五祖召集寺眾,宣告要傳祖位
時的感嘆:「
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
」。眾生之所以宿業障
重、累世沉浮、流浪生死苦海,皆因迷失佛性。即使有人告訴我們成佛的方法,
眾生總是迷昧地以為成佛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是癡人說夢,而無法堅定信念、奉
行不阿;卻總不知,自性是佛,不假外求,本自具足。只有佛緣深厚、善根獨具
的有緣人,在彌勒祖師的加被之下能夠生出信心,願意在心性上勤下功夫,尋求
頓悟見性。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說:「
故世尊云:『普觀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
慧德相。』又云:『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
是知離此心
外,無佛可成。
」
(續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