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雜誌 333 期
14
身為專業攝影師,我發現了一個
有趣的現象:人們喜歡某些照片,但
卻說不出原因;就像生活中覺得某些
人特別討喜,卻無法描述一樣!到底
是什麼因素使一張照片突顯了深度?
到底是什麼條件使一個人提升了氣
質?我的答案是「景深」,
英文翻譯
為
"The Depth Of Field"
。
何謂景深?它呈現在照片上,就
是一張照片所呈現出的立體感、層次
感、明暗之別、遠近之分。所以,一
張順眼的照片讓我們在視覺上有多重
的享受;讓我們在思惟上有想像的空
間。那麼如果將「景深」用在人的身
上又是什麼呢?就是一個人做人處事
的態度,與行為舉止的風範。一個有
「景深」的人,他會是對人能圓融、
待物有智慧、處事留後路。
創造雙贏
有一個人在星巴克買了一杯咖啡
後,到了一間餐館坐下來準備用餐,
這時候服務生過來了,指了指牆上的
牌子:「請勿攜帶外食入內」,這個
人因為買的咖啡還沒有喝上一口,所
以不願意屈就,而服務生也不知如何
是好,於是請了經理出來。這時經理
彎下腰,小聲地在這個人的耳邊說:
「為了避免其他的客人抗議,我想將
你這杯咖啡拿進去,倒進我們餐館的
杯子裡。如此一來,你就可以繼續享
用你的咖啡,而其他的客人也不會發
現。我這次額外通融,希望你下次光
◎
耕云田田
景
深
2016 年 9 月
15
顧時,能遵守我們餐館的規定。」
如果你是一位客人,你會用怎樣的
心情來看待這位經理?這位經理的善解
與包容,使他成為一個有「景深」的人。
扶圓補缺
一位好朋友請我去她家聚餐,
她歡天喜地告訴我,她的大女兒申請
到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廣播系的碩士
班,在今年的
8
月份即將到紐約就讀。
她認為:大女兒現在去讀碩士正是時
候;第一,她還年輕,才
26
歲,所以
有繼續成長的空間。第二,他們夫妻
的經濟狀況剛好穩定,可以在學費上
幫大女兒一把。第三,大女兒從大學
畢業後就開始工作,到現在已經有
5
年了,正好是時候讓她休息
1
年,然
後再作另一個階段的衝刺。第四,她
的大女兒從小到大就有個紐約夢,剛
好趁這個機會讓她體驗一下紐約人的
生活,如果不是她想像中的那樣,趁
年輕還可以回頭。
但好友的先生就不是持這樣的態
度了,他說:我的大女兒真是不安分,
好好的一份工作現在必須辭掉,然後
到紐約這個糟糕的城市,不但損失了
一年的薪水,我還必須把我的退休老
本拿出來供應她。其次,她讀了碩士
出來又怎麼樣呢?還不是需要找工作
賺錢,所以這一年的時間簡直就是白
白浪費了!再來,紐約的治安較不好,
如果遇到什麼意外該怎麼辦!
我聽後不禁納悶,他們夫妻倆是
不是在說同樣一件事?為什麼差別會
如此懸殊呢?我將它解釋為「景深」
的不同。一個有景深的人,凡事會以
正面的思維去解釋事情的緣由,並以
合理的角度來圓融事情的過程,最後
以智慧來控制即將面臨的局面。相反
地,一個沒有景深的人,只會讓憂慮、
煩惱、執著、抱怨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非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也於事無補,
最後還造成了所有人的困擾。
一個人合理的顧慮是必要的,
但是,憂慮可以解決問題嗎?抱怨可
以達到效果嗎?如果既不能解決問
題,又不能達到目標,不如將憂慮化
為助力,將抱怨化為祝福。聖嚴法師
曾經說過一句話:「遭遇事情要面對
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也
就是所謂的「主導行為」,英文是
"proactive behavior"
。意思是:當事情
發生時,我們的思維與做法不會被局
面所控制,而能反過來控制局面。
美 國 社 會 心 理 學 家 費 斯 汀 格
(
Festinger
)有一個出名的法則,被人
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他說:「生
活中的
10
%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
所組成,而另外的
90
%則是你對事情
的反應所決定。」也就是說,生活中
基礎雜誌 333 期
16
有
10%
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像
第一個故事中的餐館經理,他沒有辦
法掌控顧客從外面帶一杯咖啡進來,
但他以圓融的方式變通了顧客的處
境,也使餐館看起來沒有違約,這就
是一個有「景深」的人。而第二個故
事中的女主人,她沒有辦法阻止女兒
申請碩士,但她以達觀、善解的思維
來看待女兒的決定,不但讓女兒在精
神上覺得頗受支持,無形中也提升了
女兒積極進取的學習力。所以這兩位
都是可以掌控那另外的
90
%。相反地,
一個沒有「景深」的人,只會堅守原
則,卻不知變通,即使能達到目標,
也會無形中斬斷了自己的後路。
施比受更有福
一位藥廠創始人秦先生在
1980
年
代來美國進修博士,在讀書期間,住
進了一位
80
多歲的百萬富婆家裡面。
這位富婆孤家寡人,常常抱怨自己的
孩子受到周遭的朋友影響,不來看她,
也不理她;由於視覺上的不便,讓她
不能外出購物,每天都餓著肚子,身
心飽受煎熬。秦先生聽了後,便自告
奮勇地開車帶她到超級市場,結果兩
個鐘頭過去了,她只選了兩根香蕉。
秦先生非常納悶地問:「妳的冰箱
已經沒有東西了,為什麼不多買一些食
物備用呢?」她便回答說:「我的冰箱
沒有東西,那麼我周遭的朋友就不會過
來揩油,也就不會佔我的便宜。」
一個在
80
年代就已經是百萬富婆
的人,卻不知道布施及廣結善緣的重
要性,雖然她擁有豐富的財富,心靈
卻一貧如洗;她將寂寞、沮喪、哀怨
的原因歸罪於他人,卻不知道真正的
罪魁禍首就是自己那顆貪、瞋、痴、
慢、疑的心。
在《聖經》中有一句名言:「
施
比受更有福
」,我們想要如是收,必
先如是種。佛陀住世時,教導眾生要
修六度波羅蜜,這更是一劑醍醐灌頂
的良藥。例如:布施對治吝嗇及貪心;
持戒對治習氣與毛病;忍辱對治憤怒
與瞋恨;精進對治懈怠與放逸;禪定
對治妄想與雜念;智慧對治愚痴與迷
惑。
所以,一個有「景深」的人,他
會是慈悲喜捨、寬厚與良善的,他會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他會成為周邊
人的良好示範!
觀功念恩
一位
76
歲的律師在退休了之後,
鬱鬱寡歡。每次老朋友聚會時,他就
開始對他的太太進行鬥爭。他會從
50
年前去岳父母家相親時說起,他認為
2016 年 9 月
17
在當時受到了岳父極不友善的質問。
即便在
50
年後的今天,岳父已經
98
歲的高齡了,他還是心生怨恨,緊緊
抓住過去不放,常常將矛頭對準太太,
不但讓夫妻關係緊張,也使場面尷尬。
他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早期
赤手空拳地來到美國,夫妻倆同心協
力,開創事業,培養了兩個優秀的女
兒,一個當醫生,另外一個則是牙醫,
他們有
3
棟房子,經濟不虞匱乏,但
是卻無法享受退休後平靜的生活,彼
此咬牙切齒,鬱悶惱怒!
《六祖壇經註解無相頌偈》中有
一句話:「修道即修心,心圓同虛空。
常見己之過,莫尋他人非。」一個有
「景深」的人,能夠觀想對方的功勞、
體念對方的恩情,不會浪費生命在無
法改變的歷史上。他會利用有限的時
間回饋社會、利益大眾。他會去除慢
心,對上以敬;去除瞋心,待人仁慈;
去除粗暴,以和為貴。他會觀想:現
今的福報是眾人的成全;他會以一顆
感恩謙卑的心,來對待所有的人、事、
物,尤其是身邊最親近的伴侶。
在生物界中,有蜜蜂、蝴蝶、鳥、
蝙蝠等,都是傳授花粉的媒介,中文
稱為傳粉者。在加州每年有
70
%的杏
仁銷售到世界各地,杏仁就是由蜜蜂
傳授花粉而賴以長成的,為什麼這些
生物須要進行這項工作?因為這是牠
們與生俱來的本能,依此維生!那麼,
生而為人,我們每天大可吃喝玩樂、
醉生夢死,為什麼需要創造發明?為
什麼需要傳宗接代?為什麼需要成為
一個有景深的人?因為良知告訴我們:
成為比較好的一份子,來幫助周遭所
有不幸的人;成為社會的中堅,來造
福人群,是上天賦與我們的使命!
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修行,
一個人的景深由根本價值呈現。當我
們放寬心胸、化解瞋恨,自然冤親平
等;當我們慈悲觀照、喜捨布施,自
然離苦得樂;當我們降伏習性、養成
定力,自然身心自在;當我們觀功念
恩、寬恕包容,自然助緣增長。所有
的外境都是自心的呈現,只要心態對
了,答案自然湧現;只要胸襟開闊,
自然聖凡如意。到頭來我們會發現,
原來,成為一個有「景深」的人,是
此生殊妙的福報!
更正啟事
332
期第
1
∼
3
頁所刊登文章〈袁前
人講故事 濟公善度王太和〉,故
事中的角色名字誤植,特此更正為
「馬玉榮」,並謹向讀者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