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基礎 e 誌  
			
			
				※ 呂佳
			
			
				今年(
			
			
				2019
			
			
				)承辦單位以「忠恕
			
			
				精神,感恩佈德,學修講辦,使命承
			
			
				擔」為主軸,貫穿整個心靈成長班講
			
			
				師法會,為我們帶來美好的兩天兩夜。
			
			
				法會的開始,由劉定文領導點傳
			
			
				師慈悲賜導「法會因由」,為我們講
			
			
				述老前人的精神,期望我們不論修道、
			
			
				辦道或待人處世,都能保持優良的品
			
			
				格,以身示道,用主動的學習承擔來
			
			
				取代被動的聽命辦事。
			
			
				劉映雪點傳師、江永德點傳師慈
			
			
				悲以「感恩佈德」為主題,向小後學
			
			
				們佈老前人的德。劉點傳師用大量珍
			
			
				貴的照片和點滴故事,分享「和風慈
			
			
				語殷叮嚀,德感四方遠者悅,菩薩大
			
			
				愛灑人間」的老前人行誼,要我們認
			
			
				清真假、認清天時、認清自性,體會
			
			
				老前人和各道場前人輩情同手足、護
			
			
				持道場不分彼此的精神。江點傳師則
			
			
				以「認理實修,天性純孝,窮且益堅,
			
			
				破除四相」等重點,來述說老前人的
			
			
				德範。
			
			
				點傳師們慈悲精采的講述,讓我
			
			
				們宛如身歷其境,跟著搭乘時光機回
			
			
				到了那艱難的時代,體會老前人「大
			
			
				無畏」、「一心許天」的精神。聆聽
			
			
				◎
			
			
				心靈成長班講師提供
			
			
				2
			
			
				0
			
			
				1
			
			
				9
			
			
				心靈成長班講師法會心得之二
			
		
		
			
		 
		
			
				14
			
			
				NO.372 2019.12
			
			
				的當下,後學澎湃洶湧的感動與感謝
			
			
				無法言喻。腦海裡一幕幕閃過的是後
			
			
				學的傳題點傳師──陳金擇點傳師、
			
			
				劉映雪點傳師,在指導專題時的點點
			
			
				滴滴;點傳師總是在百忙之中撥出時
			
			
				間、排除萬難、不遠千里地跨縣市來
			
			
				指導我們;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字
			
			
				字句句細心地傾聽,給予後學珍貴的
			
			
				建議,讓後學在一次次的學習中,益
			
			
				發感念無邊的 天恩師德加被。
			
			
				繼而回想起從前過年時,曾和家
			
			
				人一同回到忠恕道院參加新春團拜,
			
			
				在坐滿道親的大禮堂內,遙望台上老
			
			
				前人聲音笑貌,如冬日暖陽、夏日微
			
			
				風。那時年輕,不甚了解道理,只覺
			
			
				得老前人好慈悲、好親切啊!如今憶
			
			
				起,內心卻是充滿懷念與感恩,若沒
			
			
				有老前人來台開荒,帶領前人輩披荊
			
			
				斬棘,哪有如今這樣好的修辦環境、
			
			
				這樣宏展的道務?而自己又豈能一路
			
			
				走來不偏不倚,在點傳師、講師們的
			
			
				栽培提攜下成長承擔、無畏考驗呢?
			
			
				而今聖哲雖遠,典範長存。老前
			
			
				人已道成天上,精神卻與吾人同在。
			
			
				字字珠璣的慈悲賜導,不僅洗滌了我
			
			
				們的心靈,更堅定了我們的道心。在
			
			
				沮喪的時候,老前人〈光明偈〉:「提
			
			
				起你的光明念頭,來照耀你的生命;
			
			
				提起你的空靈觀念,來超越你的生活;
			
			
				提起你的喜悅心情,來洗去煩惱塵
			
			
				埃。」在徬徨的時候,老前人說:「不
			
			
				管我是誰,要堅持生命的本質,扮演
			
			
				好自己生命中的各種角色,抱持大我
			
			
				的心,釋出無為的愛,朝我自性中需
			
			
				要做的事情去做,如此也就不辜負我
			
			
				這一生。」每每想到這些,都再次給
			
			
				予後學無限的力量。
			
			
				雖然小後學不足之處太多,但老
			
			
				前人的慈祥身影伴隨著老前人的諄諄
			
			
				慈語,不時地出現在生活中,驅散黑
			
			
				暗、點亮心燈,提醒自己時刻不離道,
			
			
				用光明自性來面對一切考驗,扮演好
			
			
				生命中每個角色,內聖外王、以身示
			
			
				道,才不辜負 天恩師德,不辜負前
			
			
				人輩、點傳師們的慈悲栽培。
			
			
				▲
			
			
				劉定文領導點傳師慈悲帶領大家叩求。
			
		
		
			
		 
		
			
				15
			
			
				基礎 e 誌  
			
			
				呂佳
			
			
				講師簡歷:
			
			
				家中
			
			
				堂從祖父一
			
			
				代傳下來,因此民國
			
			
				 69
			
			
				 年(
			
			
				1980
			
			
				)
			
			
				出生即求道。國中時父親歸空,由母
			
			
				親辛苦拉拔長大,期間一直沒有回到
			
			
				道場。民國
			
			
				 104
			
			
				 年(
			
			
				2015
			
			
				),因緣際
			
			
				會幸逢廖素珮點傳師、林水全講師、
			
			
				魯亮君學長慈悲成全,報名忠恕學院
			
			
				台北分部初級部二班,受二班鼓勵回
			
			
				到瑞周金剛堂參班服務。短短
			
			
				 5
			
			
				 年時
			
			
				間,在呂旻樺領導點傳師、各位點傳
			
			
				師及前賢的提攜栽培下,於民國
			
			
				 106
			
			
				年(
			
			
				2017
			
			
				)陸續立下辦事人員愿、清
			
			
				口愿、講員愿,並學習心靈成長班、
			
			
				新制初級部專題。學習過程中,感受 
			
			
				天恩師德報不完,益發堅定道心,期
			
			
				許自己任考不倒、有愿有力。
			
			
				寄不出去的一封信
			
			
				給老前人
			
			
				※ 張巧亞
			
			
				感謝 天恩師德、上天慈悲,感
			
			
				恩老前人的大恩大德,讓我們有這麼
			
			
				棒的修道環境。後學來自台東天嘉單
			
			
				位,雖然並非道二代,但在道場修辦
			
			
				以來,後學參班的每一次班程都不想
			
			
				錯過。在台東能夠參加法會與學習的
			
			
				機會非常少、非常難得,因此成為心
			
			
				靈成長班講師之後,後學格外珍惜每
			
			
				次殊勝的心靈成長班法會;每次法會
			
			
				總是讓後學內心滿滿的震盪,更加明
			
			
				白自己的方向。
			
			
				參加心靈成長班法會之後,回到
			
			
				家的後學,內心還一直迴盪著法會中
			
			
				的道歌。今年度的法會與以往的不同,
			
			
				在豐富的課程之中,全程是止語養氣
			
			
				的「不語戒」,讓法會有著滿滿的莊
			
			
				嚴感,也讓後學有機會體驗如同與仙
			
			
				佛同在的莊嚴殊勝。這次的主題是「忠
			
			
				恕精神,感恩佈德,學修講辦,使命
			
			
				承擔」,感恩老前人、袁前人慈悲,
			
			
				因為有前人輩犧牲奉獻,才有後學們
			
			
				能在這麼棒的環境中修道、辦道。
			
			
				法會中,最令後學觸動的是「寫
			
			
				給老前人的一封信」,在賴居德點傳
			
			
				師的引導之下,每一位講師寫一封給
			
			
				老前人的信。雖然這是一封寄不出去
			
			
				的信,卻讓後學能與老前人隔空對話、
			
			
				▲
			
			
				陳平常點傳師慈悲關心講師研討。
			
		
		
			
		 
		
			
				16
			
			
				NO.372 2019.12
			
			
				可以把心中想說的話對老前人傾吐。
			
			
				後學是在大約
			
			
				 6
			
			
				、
			
			
				7
			
			
				 歲時,就跟著姑姑
			
			
				(也是後學的引師),到處去聽課學
			
			
				習,當時就常常聽聞「老前人」,但由
			
			
				於後學住在台東,很難有機會看到老
			
			
				前人(當時台北到台東車程需要
			
			
				 8
			
			
				 個
			
			
				小時),因此後學認識老前人的方式,
			
			
				都是用聽的,依稀知道而斷斷續續。
			
			
				直到了長大之後,偶爾有專題能聽見
			
			
				老前人開荒、推展道務的艱辛困難,
			
			
				以及面對官考的種種不易,才知道了
			
			
				前人輩們一路走來的艱苦與付出。
			
			
				對於當時的後學來說,由於沒有
			
			
				直接接觸老前人,只能聽到老前人的
			
			
				事蹟,好像只是在聽一個動人的故事。
			
			
				或許是老前人在天之靈知道了有個住
			
			
				在台東的小道親好想認識他,卻又不
			
			
				知道如何認識,因此上天巧妙安排了在
			
			
				去年(
			
			
				2018
			
			
				)的心靈成長班講師法會,
			
			
				主題是「開荒」,談到老前人的愿力就
			
			
				是要將道傳到萬國九州。後學站在心
			
			
				靈迴響的講台上訴說著:「在台灣花
			
			
				東這塊土地,也算是塊偏遠的荒地,
			
			
				但為何就沒有人想要來開荒呢?後學
			
			
				立下的愿就是回到台東好好地開荒。」
			
			
				然而若想知道老前人開荒的心酸
			
			
				苦痛,在台東了愿就不可能讓後學真
			
			
				的明瞭,因為每一天能看到摯愛的小
			
			
				孩、每一天沒有經濟的煩惱、每一天
			
			
				沒有任何的壓力、每一天都能享受到
			
			
				生活的便利,與老前人以往走遍天南
			
			
				地北的路程,還是大不相同。因此上
			
			
				天慈悲,讓後學在一個因緣之下,立
			
			
				下長駐柬國開荒一年的愿力,讓後學
			
			
				沒有留在家鄉,每天上班賺錢、每天
			
			
				看見小孩、每天都能享有天倫之樂。
			
			
				到了柬國,困難很多,不再是
			
			
				每個月都有收入的上班族,每天必須
			
			
				節儉,每天遇到各式各樣無法想像的
			
			
				情境,但最難的並不是外在的考驗,
			
			
				也不是語言不通的困境,更非所遇到
			
			
				的挫敗與失望,而是想念著後學最摯
			
			
				愛的女兒──
			
			
				6
			
			
				 歲才入幼稚園的她,
			
			
				現在還習慣嗎?現在的她在學校是否
			
			
				老師有關照到她?她的心靈上調適得
			
			
				過來嗎?好想此刻吃著父親煮的佳
			
			
				餚⋯⋯,想要一家人團聚吃一頓飯的
			
			
				▲
			
			
				張巧亞講師在心靈成長班法會訴說自己
			
			
				的愿力。
			
		
		
			
		 
		
			
				17
			
			
				基礎 e 誌  
			
			
				心情,若是沒有到柬國踏出這一步,
			
			
				這是後學永遠無法體會的!這時後學
			
			
				才深深刻刻地知道前人們的犧牲與奉
			
			
				獻,他們一生的奉獻是在異鄉台灣,
			
			
				有多麼地不簡單;此刻才知道故事不
			
			
				只是故事,因為唯有親自到國外長駐,
			
			
				才能體會到離鄉背井的感受。
			
			
				後學深深體會到,為什麼不能只
			
			
				留在台灣、不能只待在自己的家鄉,
			
			
				因為台灣是一個幸福的國度,在舒適
			
			
				的環境中,能思考的、看見的有限。
			
			
				在此刻有許多不同國度,是非常需要
			
			
				年輕人發愿來開荒的;但是各單位目
			
			
				前幾乎都找不到年輕的人願意到異鄉
			
			
				停留
			
			
				 3
			
			
				 個月、
			
			
				6
			
			
				 個月、
			
			
				1
			
			
				 年,或許因為
			
			
				大家都有工作、有家庭,沒有辦法走
			
			
				出來。但是若沒有盡一點點心力,後
			
			
				學覺得對不起前人,我們需要站出來
			
			
				挺老前人,把道傳到萬國九州,為道
			
			
				而行,為老前人想要完成的心願盡一
			
			
				份力,來報答老前人、袁前人將人生
			
			
				的精華奉獻給我們的恩德。
			
			
				藉著法會中這封給老前人的信,
			
			
				觸動了後學與老前人穿越時空的承諾:
			
			
				「親愛的老前人啊!再沒有時空的界
			
			
				線,您所留下的道理與行誼,就是要
			
			
				我們明白『知行合一』;知道了之後,
			
			
				便要立刻去行動。而現在後學知道了,
			
			
				此時此刻也是後學要行動的時候了,
			
			
				後學要用行動來表示,這是後學的使
			
			
				命,這也是後學的責任,後學年輕,
			
			
				後學能夠承擔!
			
			
				親愛的老前人啊!後學對您老有
			
			
				無限感恩及無限的想念。感謝有您,
			
			
				讓後學們能走在這一條回天的道路
			
			
				上!至於這封來不及寄出的信,後學
			
			
				在人間呈現給在理天的您看,好嗎?」
			
			
				張巧亞講師簡歷:
			
			
				隸屬台東天嘉單位,
			
			
				民國
			
			
				 76
			
			
				 年(
			
			
				1987
			
			
				)求道,因家庭因素
			
			
				住在姑姑(引師)家,而有緣求得大
			
			
				道。目前育有一女
			
			
				 6
			
			
				 歲。幾年前,因
			
			
				聽道理便知修辦;曾為了上台北的初
			
			
				級部與三寶班課程,台北、台東一週
			
			
				來回兩趟,是距離最遠,但全勤無缺
			
			
				課記錄保持人,日前立下至柬國長駐
			
			
				開荒一年的愿力,於
			
			
				 2019
			
			
				 年
			
			
				 4
			
			
				 月
			
			
				 1
			
			
				 日
			
			
				開始在柬國天園堂駐壇。
			
			
				▲
			
			
				張巧亞講師(前左三)於今年
			
			
				 4
			
			
				 月
			
			
				 1
			
			
				 日
			
			
				前往柬埔寨了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