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_0001
基礎雜誌 308 期
16
初識大德 衣錦尚絅
民國 69 年(1980),未開竅的笨
小子──後學,在五堵求道,由基隆謝
金柱點傳師點道;開竅後的後學,還
是笨小子一個,但對「道」很有興趣,
只要聽到
堂有人求道,就一定會去
聽三寶,雖然後學笨笨的,聽不太懂,
還是去聽了數十次,但還是不懂(想
來是後學「業」太重了,沒有辦法,
只好勤能補拙)。
之後,因後學工作及居處皆在台
北,但道場在基隆(那時往來基隆和
台北之間,交通很不便利),後學就
向謝點傳師請示:希望可以就近接觸
台北的道場。謝點傳師很慈悲,就讓
◎
簡豐德
後學接近台北松山的陳寶玉領導點傳
師(其時為點傳師)所屬道場學習。
在陳領導點傳師的道場中,也是
後學第一次見到林添裕點傳師。林點
傳師穿著樸素、簡單,但內在卻很有
修為,對四書很有研究,聽說曾經向
郭承池前人學四書,是在鐵路局上班。
後學還記得初次見面的印象:陳
領導點傳師雖然是坤道,但很有威嚴,
讓人望之儼然;林點傳師則很熱忱,
對後學也很照顧。經過一段時間的相
處,後學更發現到林點傳師很多的行
和:很熱心、也很會照顧人;深具內涵,
因此講道很有內容;對於道親的成全,
皆發自內心,很真誠地對待;日常的
緬懷大德
林添裕
點傳師
pg_0002
2014 年 8 月
17
食、衣、住、行都很清淡、很簡樸;
不會怨天尤人,總是任勞任怨。林點
傳師真的是一位真修實煉的修道人!
在道務上,林點傳師又很用心地
協助陳領導點傳師辦理,使陳領導點
傳師的道務越來越發展。《中庸 • 第
33 章》:「
詩曰:『衣錦尚絅』,惡
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
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
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
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
入德矣。
」這也可說是林點傳師君子
風範最佳的寫照。
無為付出 潛雖伏矣
林點傳師對四書的研究很深入,所
以也對《中庸 • 第 33 章》:「
詩云:
『潛雖伏矣,亦孔之昭。』
」的道理非
常了解,更實際地落實在生活之中。林
點傳師常告訴我們:「心裡的想法,別
人是看不到,也不會知道你的想法;可
是當你的想法顯露在日常的作為時,就
很容易讓別人看得出來。所以對於自己
的想法要很謹慎,不可有一絲一毫的邪
惡或私心。」也因此林點傳師在輔佐道
務時,沒有一絲一毫的私心,總是全心
全意地真誠協助。
陳領導點傳師與林點傳師,於私:
有姻親關係(陳領導點傳師的妹妹為
林點傳師夫人),於公:林點傳師為
陳領導點傳師得力的左右手;林點傳
師不僅處事極有魄力,也很能把握時
機,劍及履及地開創道務。當時甚至
有旁人勸林點傳師,不如自己努力開
出一片天地,一定會很有發展。但林
點傳師並不以為意,秉持著尊師重道
的精神,盡心盡力地協助陳領導點傳
師,從沒有二心。這種無私的心,使
後學很敬佩!這不就是正如《中庸 •
第 33 章》:「
故君子內省不疚,無.
惡
於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
不見乎。
」
▲
與周前人率道親至南部旅遊時合影。
▲
陳領導點傳師、林點傳師與道親合影於金門。
道│範│德│風
pg_0003
基礎雜誌 308 期
18
最佳典範 不愧屋漏
林點傳師的心思光明正大,為人
謙恭自居,但行事作風卻很積極認真,
尤其勇於承擔責任,從不曾推託卸責,
這是道親們真實的感受,也是有目共
睹的事實。即使有時候被誤會,林點
傳師也從不以為意。
其後因為道務開展、道親人數漸
多,於是點傳師們各自負責不同區域;
林點傳師成全道親,都是真心地關懷、
無為地付出;雖然他的身份是點傳師,
但關懷的心態與方式卻很親和,講話
很少用上對下的語氣,與他相處從來
不會有不自在的感覺;道親常能真實
地感受到林點傳師的德行與關懷,因
此更是自動自發跟隨林點傳師修道。
林點傳師不離不棄的堅持,常讓
道親感受到他的用心;他的正氣,則
讓道親折服而能自我反省。誠如《中
庸•第33章》:「
詩云:『相在爾室,
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動而敬,不
言而信。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
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於鈇
鉞。
」
一呼百應 百辟其刑
林點傳師看到道親漸多,卻沒有
一間較大的
堂,因此建議陳領導點傳
師建設一間大的
堂。當初謝金龍老壇
主歸空時,曾交待他的兒子謝勝村壇
主:未來山上
堂要獻出來當總堂。因
此林點傳師就積極促成這件美事。
地有了,可是建堂的基金呢?從那
裡來呢?龐大的建設基金來源,想都不
敢想!於是林點傳師又提議讓道親一起
來行功,聚沙成塔,涓滴成流。但是原
本預計的金額,在實際建設了以後,才
知並不是這麼容易;甚至還曾一度遭遇
困難而想放棄,但在林點傳師的堅持之
下,又再對道親懇切呼籲,真可謂「一
呼百應」。各位壇主、辦事員及道親們
依陳領導點傳師及林點傳師的善愿而
從之,齊心付出、眾志成城,
堂終於
正式落成了,並由老前人恩准沿用之前
老師所賜名的「天達堂」。這就是《中
庸 • 第 33 章》所說的:
「詩曰:『不
顯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篤恭
而天下平。」
▲
老前人親臨天達堂開堂合影留念。
人物篇
People
pg_0004
2014 年 8 月
19
永遠大德 德輶如毛
天達堂落成後,為讓道務長遠發
展,陳領導點傳師認為如能合力開展,
團結力量會更大,所以就召集點傳師
及壇辦人員們共同開會,再次地把道
場合而為一。當然從分到合,勢必再
經過一段磨合與適應,但整合之後的
道氣更加暢旺,道場更有生氣,從當
初剛合辦時的 100 多間家庭
堂,成
長到 200 多間。這時瑞周天達體系才
真正地成型。
瑞周天達單位的道務能夠開展,
除了陳領導點傳師的慈悲德化以外,
林點傳師有力的輔佐更是一大助力,
不僅協助金門道務的開展,更遠至南
非開荒佈道。林點傳師為人謙虛低下,
從不居功,常常說:「這全是陳領導
點傳師的德!」
民 國 92 年(2003), 林 點 傳 師
做心臟手術,身體漸衰而需要休養,
因此漸漸地淡出瑞周天達道務委員
會,較新或較年輕的道親就比較少有
機會去認識或接觸。林點傳師於今年
(2014)4 月 29 日歸空,形體雖已逝
去,但林點傳師一生以「明德」自勉,
並敦化道親的行誼,讓後學們永遠感
懷、效法!正如《中庸 • 第 33 章》
所說:「
詩云:『予懷明德,不大聲以
色。』、詩曰:『德輶如毛。』毛猶有輪;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
▲
天達堂周年慶暨重陽敬老活動。
道│範│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