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_0001

鄭清榮點傳師
編者按:269期第(四)連載,因本社誤植,內容與268期(三)重覆,今刊出
(四)正確版,敬向作者及讀者致上十二萬分歉意
修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斷煩惱,開智慧,了生死大事,這是聖事。煩惱不
斷,智慧不開,生死絕不能了。生死不了,修再大的福報也枉然,所以五祖對弟
子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
何可救?」所以,這一輩子最重要的是要了生死。印光法師叫他的弟子在床上寫
個「死」字,晚上睡覺看到「死」字,一起床,眼睛張開,又看到「死」字,這
叫「常將生死掛心頭」。人世間,再也沒有任何事比生死這件事更大的了,因此
不要一天到晚只知道賺錢,《聖經》上說;「即使賺得了全世界,失去了生命又
有什麼用?」所以釋迦牟尼佛寧願拋棄榮華富貴,出家修行以了生死,終能證悟
成佛。
波羅蜜多的「多」是「了」的意思。「波羅蜜多」是「到彼岸了」,已經究
竟圓滿了。
「心」是真心,真心是理體,是真如本性。「心」也可以說是菁華,是最重
要的,就像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所以《心經》是般若經的菁華,是成就究
竟圓滿的智慧的經典中的菁華,是般若經裡最重要的一部。
經題講到這裡叫做「別題」,意思是有別於其他經典,與其他經典不同。其
次,無論是《金剛經》、《法華經》、《心經》都有一個經字,這個「經」字,
就叫「通題」,是通於一切經典的意思。「經」梵語叫「修多羅」,中文是「契
經」,必須上契諸佛妙理,下契眾生之機,才能稱經。經也有不變的意思,不因
(接上期
)
13
2 0 1 1 年 6 月
pg_0002
基礎雜誌270期
14
時空的變遷而改變,可說「放諸四海而皆準,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經也有
「徑」的意思,是轉凡成聖的正路、是光明的大道。緊接著,我們就進入經文。
本文淺說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這四句話可以說是整部經的重點,這四句講完,心經就可以結束了。四句還
嫌太多,那就取第一句也行,就是「觀自在菩薩」,如果還覺得太多,那就取前
三個字「觀自在」,三個字還太多,一個「觀」字也就夠了。由此可知,文字般
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三般若中以觀照般若最重要。如果只談文字般若,沒
有觀照的功夫是不能證實相的;空談實相,沒有觀照是沒有用的。所以文字不用
研究太多,有信心,一部經典就夠了,像《六祖壇經》第七品,所有禪師除了永
嘉大師外,其他的人都是專精一部,不斷的讀誦,如志道禪師覽《涅槃經》十載
有餘,智通禪師看《楞伽經》千餘遍,法達誦《法華經》三千部,各個都是一門
深入,有大成就。反觀阿難,雖將佛所說的經典背得滾瓜爛熟,多聞卻疏忽了修
行,自以為「無勞我修,佛將賜我三昧」,沒這回事,修行是要自己來的,要自
己去證悟自性,如何才能悟呢?就是「觀」。
」是離心意識,心不被境界所轉,不被境界所牽引,能掌握住自己的
心,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
觀自在
」是觀世音菩薩的法號,玄奘法師翻作「觀自在」,鳩摩羅什翻作
「觀世音」,其實都是同一個人。翻作「觀世音」是利他,意思是觀世界音聲,
循聲救苦;翻作「觀自在」是自利,只要能提得起觀照,心不被境界所轉,就能
自在。不觀就不自在,因為全是虛妄的分別、計較、執著,想一些餿主意,全是
意識心,不是真心,必然帶來種種的煩惱。
能「觀」,不用心意識,才能悟入真心,所以修行人能不能悟,就在於能
不能提得起觀照,而不用心意識。如果能夠「觀」,能夠離心意識,就能悟入真
心。既悟入真心,絕對自在無礙。點道時,上執禮說:「眼看佛燈靜待點玄」,
當我們全神貫注在佛燈時,點傳師代表明師「一指中央會」,點下去那一剎那,
Sutra Field
經 典 篇
pg_0003
根塵頓斷,契入無生,「識」無從發生。當下沒有分別執著,此時「二目瞳神來
發現」,是真心見,是自性見。老師要我們以真心用事,以真心看待一切眾生,
以真心應一切境而不被境界轉。
一指中央會
」,當下離心意識,契入真性。自性清淨、自在、解脫,是
不會苦的。會苦的是心,是真心,還是妄心在苦呢?當然是妄心。一指當下無妄
心,既無妄心,又哪來的苦呢?所以說「今得此一著,跳出苦海淵」,如果能
常住真心,必然自在無礙。如果心不得自在,會有苦的感受,必要多加反省檢
討,要多懺悔業障,多用三寶降伏妄心。因此,老師特別交待我們要「終日煉神
光」,要時時刻刻迴光返照。
四祖懇求三祖:「老師請幫我解脫。」三祖回問四祖:「誰綁了你啊?」
四祖答:「沒有。」三祖曰:「我已幫你解脫了。」請問大家,誰綁了我們呢?
沒有啊!還不是自己綁自己,自己心裡打結,對不對?既然沒人綁住我們,那就
解脫了,但為什麼心裡總是悶悶的,快樂不起來,好苦啊!原因就是提不起「觀
照」,簡單的講,就是沒有「修行」,老師說:「修道修心」,修那個心?降伏
妄心。真心要不要修呢?真心本來就圓滿,何必要修?之所以不圓滿,是因為妄
心用事。妄心好比空中的烏雲,烏雲密布會遮住陽光,而沒有光明。妄心太重就
沒有智慧,無法分辨善惡邪正。修行就像風,能把烏雲吹散,所謂撥雲必然見
日。妄心如烏雲,妄心一除,智慧就顯現,經文說:「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苦厄。
」哪裡還會苦?一點都不苦,而且身心自在,也不會不安。
神光請達摩祖師幫他安心,達摩祖師說:「把心拿來,我幫你安。」神光
說:「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說:「我已經將你的心安好了。」為什麼安好
了?「覓心了不可得」,不安的心找不到,不就安好了嗎?本來就沒有不安的
心,如果真有不安的心,就不叫「妄心」了。什麼叫做「妄心」?妄是虛妄,虛
妄是不實的,既然不實,請問有沒有?沒有,有的話,你拿出來看看。所以,我
們會難過、痛苦,是真的,還是假的?假的,我們都被假的騙了。我們識透真
假,從此不再用妄心,要用真心。無量劫以來,眾生都是妄心用事,認賊為子,
結果萬貫家財—自性無盡的寶藏,都被妄心這個賊子給偷走了,從此應將賊子掃
地出門,如何掃呢?一個字—「觀」,要「觀」才會自在。
(續下期)
15
2 0 1 1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