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_0001

13
2012年2月
一貫道清修人員的開展與願
〈以慈興講堂為例 〉
.
蔡錦麗點傳師
(接上期)
訪談二、對象張文馨前賢
問:
請問張前賢,您為什麼決定要清
修?您父母的看法呢?
答:
後學是在很自然的情形下進入清
修的生活,第一、原本對婚姻就看得
很淡。第二、重要的是,後學對一貫
道非常的虔誠堅信,一進入道場後就
把握時間要好好修道,這是後學決定
要清修的因素。
最 反 對 的 是 母 親 , 因 為 天 下 父
母心,母親找很多人來說服,甚至想
要 後 學 回 塭港 家 鄉 發 展 。當 然 後 學
是不可能回去的,於是母親只好慢慢
適應,應該說是看開一點,不過還是
忍不住會嘮叨,所以後學沒結婚這件
事,幾乎整座塭港村的居民都知道。
直到 慈 興 講堂 落 成 (1 9 9 6年 )
時,後學特地租了一部遊覽車,邀約
家人與親友到慈興接受招待。自從母
親與親友來了這一趟後,整個情形就
完全改觀了。當天,清修人員之父母
上台接受表揚時,母親也被震撼了,
好 像 突 然 間 ,她 的 女 兒 尊 貴了 , 而
她隨著女兒的尊貴而偉大起來。重要
的是,母親一直擔心後學老了後無人
照顧,直到見了慈興莊嚴、輝煌的道
場,才了解原來慈興不是在騙她的女
兒;再看到有這麼多位清修父母接受
表揚;原來清修有這麼好的團隊互相
照應、扶持,哎!這也不輸給有家庭
的人囉!
回塭港後,母親與家人、親友就
pg_0002
基礎雜誌278期
14
特 輯
Particular Draft Field
肯定後學的清修,正如點傳師常講:
「慈興清修人員應該為一貫道清修人
員奠定良好的一頁。」
訪談三、 對象鄭楚縈前賢
問:
您為何清修?家中父母同意嗎?
答:
後 學 是 到 慈 興 講 堂 服 務 時 , 經
過半年的觀察與思考,才慎重決定清
修。當時點傳師對「決定清修」之事
很謹慎,不隨便鼓勵清修,因為怕無
法有始有終。後學是經過點傳師審核
過才清修的。
因為父親已去世,母親當然不同
意,自然就有長輩特別出面關心。為了
安母親的心與稍盡子女的責任,逢年過
節均回家打點關照,最重要的也是陪陪
母親、讓母親看看,安她的心。
由於十年如一日,逢年過節或時
間允許即回家陪伴母親,一路走來始
終如一。母親眼看自己的女兒並沒有
因清修即忘了家,就比較能接受。加
上偶而邀約回來慈興聚會、點傳師與
同修們到家中與母親談心、泡茶,讓
母親知道且接受女兒有這群互相照應
的同修,久而久之,母親就習慣了,
親 友 與 左 鄰右 舍 看 在 眼 裡也 覺 得 自
然了。更重要的是母親知道女兒有很
好的歸宿(道場),且她並沒有失去
可愛的女兒,漸漸地,從母親的意識
與口中隱約流露──她以她的女兒為
榮!因為她知道女兒是去辦很重要、
很神聖的事。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宗教專職人員的觀瞻
一、比丘尼的內涵
悟因法師在她個人的理念中提到
比丘尼教育的重要。
比丘尼教育的重要
比丘尼是佛教的僧人,是依佛出家
的宗教師。如果以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
來說,他們尚且要接受專業的教育或訓
練,才能學有專長,立足於社會,身為
宗教師的比丘尼豈能例外。
比丘尼養成教育的內涵
談到比丘尼養成教育,一般人可能
會想是到學府裡去研究更高深的佛法,
這是無可厚非,因為一成為比丘尼就不
再如一般學佛居士,將學佛當作是工作
之餘的興趣或修養,而必須具備深入研
究的能力,成為弘揚佛法的宗教師,從
這點看來,比丘尼確實需要接受教育。
但其實比丘尼必須接受教育的更重
pg_0003
15
2012年2月
要意義是,學習如何過僧人的生活。學
習整個身心融入修道生活的過程,就是
一段接受僧團教育或自我教育的歷程。
畢竟從在家到出家、俗人到僧人之間,
在心態調適、生活習慣、僧俗對應上都
需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適應,儘管說
在未出家前已薰習佛法,但實際過離俗
的生活卻是要在出家後才能學習的,這
包括重新面對新的身份、新的團體、新
的生活方式,掙扎、挫折都是調適,也
會有成長的喜悅,不論是歡笑與悲傷,
這些都是養成教育的過程。
有些利根的人在經論或高僧傳裡
很快就能找到效法的楷範,而能自我教
育,但在現世的住持三寶裡,要成為僧
團的一份子,就必須接受僧伽養成教
育。(註)
感恩一貫道前人輩的高瞻遠矚,
對清修人員的內涵相當重視與培訓,
舉 凡 定 期 定時 的 開 班 授 課、 雙 向 溝
通 、 疑 問 解 答 、 個 案 深 入 討 論 ……
等。基礎課程的薰陶,奠定了清修人
員對清修的認知與立志;而定期的培
訓中,引領清修人員組成團體生活,
在團體公約中成就了清修人員的內涵
與圓滿。但願能如儒學云:「
君子無
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
於是。
」(《論語·里仁第四》)
記 得 有 一 次 禮 佛 中 , 林 阿 緣 學
長曾問:「點傳師,後學覺得自己欠
缺內涵,感覺有點愧對『清修』這兩
個字。」後學斬釘截鐵地回答:「您
已 非 常 好 了 ,後 學 十 分 佩 服您 , 看
哪!那潔白無邪的蓮花原來生長在污
泥中。您我何其有幸在此時機因緣中
清修,若沒有相當的定力、內涵,哪
過得了層層的鴻溝。同修啊!講到這
個地方,內心多麼的感恩,感恩師尊
師 母 聖 德 庇 祐、 感 恩 老 前 人輩 的 加
持……。是的,清修在團體叢林中樹
立 典 範 , 在 一貫 自 然 戒 律 中歡 喜 修
行,更在行功立德裡剝落塵緣。阿緣
學長,讓您我勇往直前,加油!」。
(註)悟因法師於民國69年(1980)創
辦香光尼眾佛學院,從事僧伽教
育。迄今,孜孜矻矻走過二十寒
暑,培育佛教人才,提昇佛教文
化是她不悔的堅持。本文引用文
章出自其個人網頁:「春風化
雨、悟因法師說戒」之個人理念
中,比丘尼教育的重要及比丘尼
養成教育的內涵等兩段。
(續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