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_0001
15
2011年8月
陳政賢 主筆 忠恕學院 整編
Sutra Field
經 典 篇
壇經心泉
ぅ
.
(接上期)
【經文】
別駕言:「汝但誦
,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
言。」
惠能
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書此
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
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
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
。曰:「亦未見性。」眾以
為然。
【字辭解釋】
.
菩提本無樹:
自性本體本即空無,無法用樹來比喻。無樹作非樹解。
.
明鏡亦非台:
本心應像明鏡,隨緣應用,但不執著為鏡台。明鏡解作心境。
.
本來無一物:
不論菩提或自性,原本就是空無一物。
.
何處惹塵埃:
既是空無就不用拂拭,那裡會染塵埃?
.
肉身菩薩:
謂生身之菩薩也。以父母所生之身,而至菩薩深位之人也。
【白話直譯】
張別駕說:「那就請你把偈語念出來,我替你寫上。你如果得了衣缽與心
法,必須先度我,別忘了剛才所說的話。」惠能祖師就將偈語唸出來:「自性
的本體本即空無,無法用樹來比喻;本心應像明鏡,隨緣應用,但不執著為鏡
台。不論菩提或自性,原本就是空無一物,既是空無,就不用拂拭,那裡會染塵
埃?」
當偈寫好以後,五祖門下弟子們都覺得十分驚訝,無不讚歎!互相傳說:
「真是稀奇呀!不能以相貌來看人!才多久,他已成就肉身菩薩。」
五祖看到寺眾這樣大驚小怪,恐怕有人傷害惠能,於是隨手拿起自己的僧鞋
pg_0002
基礎雜誌272期
16
將這首偈語擦掉,同時說:「這首偈也還沒見性。」寺眾隨即也都認為六祖尚未
見性。
【心法記要】
一、自性體空 非樹非台
菩提本無樹:
自性的本體本即空無,無法用樹來比喻,首先要體悟到自性本
體,見到本我的真面目,才能覺察神秀偈語當中將自性的般若妙智比喻成樹,其
實是不恰當的。自性本體本即空無,又如何能以實體的樹來譬喻?此句偈語主要
是要破除神秀偈語菩提是樹的相。
明鏡亦非台
:心境的運用變幻迅速,事來則應,事去則靜,是在於應用,
而不染著、不住、無我執。心境如自性、本心一樣,是沒有實體的;若強以鏡台
來比喻,也是著了物、我之相。「明鏡亦非台」以明鏡的作用來比喻心境是可以
的,但作用不是鏡台這個有形有相的東西所能完全比擬的。所以這一句也是要破
除鏡台的相。
本來無一物:
不論菩提或自性,原本就是空無一物,既然菩提「樹」、明鏡
「台」都不是自性的本體,都要去除掉,回到空無一物的自性與本心。這樣就無
牽無掛,無障無礙,朗朗見性了。
何處惹塵埃:
既是空無就沒有實體,也不用拂拭,那裡會染塵埃?虛空之
中,不染塵埃,卓立無依,虛靈不昧,如鳥飛空,而不住空,似魚游水,而不滯
水,從本以來,實無所礙。
二、肉身菩薩 凡人修成
修道人的迷思,往往以為成道歸空,才能論定果位。其實心境、果位都是
空,也就沒有時間的限制,而是在每一個當下;當下心境是佛,當下行佛事,當
下即成就佛果。雖然佛家云菩薩要修證佛果需要經過「三大阿僧衹劫」,需要
多少年則是個天文數字,代表無窮盡的時間。但也有另一句話說「剎那即是永
恆」,成佛並不是在三大阿僧祇劫後,而是在證悟佛道、力行佛事、永不退轉的
當下開始。所以真修行就是修「肉身菩薩」,而不是歸空之後的肉身或金身,成
為偶像供人膜拜。
肉身菩 薩,謂 生身 之菩薩 也。 以父母 所生之 身, 而至菩 薩深位 之人 也。
Sutra Field
經 典 篇
pg_0003
17
2011年8月
《楞嚴經》:「
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
界。
」又智藥三藏自西竺國來預言曰:「後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薩開演上乘,
渡無量眾。」預言成真也!
【經文】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
軀,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
篩在。」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
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字辭解釋】
.
潛至碓坊:
私底下不為人知的,到碓房探視惠能祖師。
.
腰石舂米
:將石頭綁在腰部,增加身體的重量來舂米。
.
為法忘驅
:為求真理而忘了身體的痛苦。
.
米熟也未
:米舂白了嗎?但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五祖與六祖間的禪語,意
思是說你苦修至今,已經明白覺路了嗎,領悟頓法了嗎?
.
猶欠篩在:
這也是六祖與五祖間的禪語,意思是說我已頓悟本性,只欠祖師
指點印證。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世人的心繁雜無已,惶恐不安,見境即生心。若能內心
無所住相,清淨菩提心自然顯現。
.
大悟:
破無始以來的迷妄,開佛之知見。
【白話直譯】
第二天,五祖在不讓別人見到的情況下,一個人悄悄到碓房來,看見惠能
腰上綁著石頭正在舂米。五祖讚嘆說:「至心求道之人,為了佛法忘卻身軀的勞
頓,應當就是這樣子呀!」隨即問道:「米熟了沒有?」惠能答說:「米早就熟
了(舂白了),只是欠篩。」於是,五祖以禪杖在石磨上敲了三下就走了。惠能
當下就領會五祖的意思,於當天晚上三更時分進入五祖的方丈室。五祖用袈裟遮
圍,不讓別人看見,為他開示《金剛經》,就在講到「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時,
惠能當下開悟「所有修行,都離不開自性本體」。
(續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