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感格天地 /美國全真道院 黃明雲

緣起

張正一壇主於2006年五月驟然辭世歸根認母,消息傳來美國,道親們錯愕不已。大家的直覺上,張壇主正值英年且身體健朗,前年初春後學回台灣時,聽到他入院消息前往醫院探視,他剛做完手術從恢復室出來,見到後學還虛弱的問:你怎麼跑回來了,你的小孩誰照顧?這就是他的為人時時關心道親和道務,即使是病中還依然關心別人勝過自己。平時談話很幽默、很健談,談笑之間詼諧有趣,為人急公好義。以前在台灣時,負責嘉義地區壇務工作,除了自己開車接送點傳師、講師、道親往返,一路上更讓你沒時間打瞌睡,因為太多他個人的見聞、故事讓你笑聲不斷,他本身就是一本最佳活用字典!他經常旅遊來往台灣、美國兩地,因為台北縣貢寮鄉天慶堂的故壇主是她的外婆(鄭招治點傳師之母:普修堂楊好老壇主),因此,每當張壇主及張傳前人回到台灣,都必定會到台北縣貢寮鄉天慶堂走走,追思先人和童年回憶。由於後學家住貢寮,婆婆和張傳前人、鄭點傳師相識甚久,藉由這層關係而熟悉張壇主、張大嫂和他的家人。1989年後學全家來美遊玩,他熱誠邀請我們去舊金山他的家中小住,從洛杉磯搭機前往舊金山,後學迷糊的把他的電話號碼放進託運行李中,一聽班機延誤起飛消息,愣住了,心想他在舊金山接機接不到人,一定很心急,又無法連絡他們,只好等到到達當地,拿到行李後再打算。沒料到走出機場大廳,遠遠就看見他們夫婦倆,這才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幸好是張兄打去航空公司查詢班機時間,知道飛機延誤。他說他曾經有過班機延誤的經驗,結果沒人接機,當時英文又不靈光,和張大嫂二人從中午等到半夜,他能將心比心疼惜別人,我們是幸蒙上天的慈悲,張兄的細微入至之心,才得免於驚恐之苦。

百善孝為先

張韶逸(Sally)壇主是張正一壇主的大女兒,高中畢業後,帶著弟弟來美國居住。十年前嫁給華僑林忠雄,婚後在家相夫教子。張壇主重病臥床時,她一直希望能為父親做些功德,迴向報答養育之恩。請示楊老點傳師能不能以清口做為功德迴向父親,楊老點傳師稱許她的孝心,為她立清口愿見證。在她清口之後發生了一奇蹟,她的大女兒Shannon變得非常乖巧,以前下課回家只顧自己玩樂,對小學階段的孩子而言,她的生活就是如此。但現在完全改變了,下課回到家會幫忙做家事,打掃庭院,自己複習功課。半年後,學業由成績平平,躍進到現在每學期都拿校長獎。這樣的改變成全了莎莉更精進,立志安設佛堂。佛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人有三分誠心,上天會有七分感應。

張韶逸壇主稟承父親的開朗性格,她笑著說她會修道發心、清口安設佛堂都要感謝逆境的考驗,因為逆境現前,才能讓她體悟人生變化和無常到來迅速都在轉眼之間。懂得去把握當下,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會更懂得去感恩幫助你和考驗你的人。沒有嘗到苦味,就不知道什麼是甜美味道。一個生活在呵護環境下的溫室花朵,雖然外表嬌豔美麗,但經不起暴風雨摧殘的考驗和烈日考曬挫折。我們每個人都有愿力,在這三期普渡的舞台上扮演一個角色,生、旦、淨、墨、丑,各個的角色都一樣,重要的是如何扮演好你的角色。這個社會越來越多怨偶,離婚比結婚快,選來選去都是冤親債主,是怨自己沒眼光,還是平靜心情去思考問題出在哪裡,找出根本解決之道,不要再製造更多的社會問題。如果人人像張韶逸壇主開朗明理的了解修道是時時生活在知恩、感恩、了恩、報恩,我們的生活就更甜蜜更美滿。

幾次的溝通終於確定佛堂安設日期為農曆二月初一。韶逸Sally的家住聖地牙哥(San Diego)Oceanside海濱區,這裡風景優美空氣怡人,是很優雅的居住環境。安法壇當天是星期六,在5號高速公路上是要前往當地海邊戲水的車潮,聖地牙哥(San Diego)再過去就是墨西哥,那裡消費便宜,美國加州許多居民,一到假日成群結隊攜家帶眷出遊吃海鮮,我們此行不同於世俗,更具意義。一早,溫媽媽為我們準備了美味中餐餐盒,老點傳師煮一鍋補湯,上午一行十人在楊老點傳師和郭詩永點傳師帶領下浩浩蕩蕩來到韶逸家,看見她體貼的準備了早餐,各式各樣的水果飲料和點心,大夥兒齊心協力先準備好開壇工作後再用餐。用餐時Shannon獻上小提琴演奏,可愛的小女兒Charlotte看見姊姊演奏,也不落人後急忙拿出舞衣來伴舞,逗得大家好開心。

基礎道場張老前人將道傳到台灣落地生根。之後,就如同東方橋教授在孟子方法學中,比喻孟子的傳道精神如蒲公英的傳播繁殖。蒲公英是靠一圈白色絨毛,隨著風的力量漂泊傳播種子,而一貫道的先賢們除了蒲公英的精神外,也兼具海濱沙灘上的植物馬鞍藤,在眾多的海濱植物中,由於與牽牛花同屬旋花科、牽牛屬的植物,馬鞍藤的花朵跟牽牛花長得有點像,但它長在海濱沙灘上,不像牽牛花纏繞攀爬,而是趴在地上蔓生,向四面八方擴展地。馬鞍藤不怕惡劣環境摧折的好本事,可以忍受烈日曝曬、海風吹襲、潮水拍打,並在貧瘠、養分缺乏、含鹽分高的海邊生長。它的名字由來,是因厚厚的葉片長得像馬鞍一樣。在其他植物無法立足的海濱不毛之地,只要有馬鞍藤的種子落地發芽,就可期待一片綠意出現。馬鞍藤的生存技巧很高超,採用地遁法,以蔓生的莖向各方土壤分枝擴散,只留下有角質保護的葉片在地面上,其餘的莖節都往地下發展,減少水分蒸發、防止灼傷。那種耐熱、耐旱又耐寒的生長生命力與毅力,與我們的先賢漂洋過海,開荒辦道的精神一樣。隨著無情的歲月流走,早期來台灣開荒辦道的前賢輩,大半數以上凋零歸根,但是在世界各地依然有著前賢大德,不畏風霜烈日,馬不停蹄?道奔走,一貫道師尊師母二老大人以及修道的先知先覺,恰似蒲公英和馬鞍藤的精神,永遠帶領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