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成全關懷系列(一) 濃濃的道情與鄉情–走訪中寮鄉 中寮鄉親別來無恙
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震驚全台灣的九二一大地震,相信國人記憶猶新,悲慘駭人的畫面在許多人心底永遠化不去,這是我們傾注多少關懷和同胞熱血的一塊土地,轉眼已經過六年了!六年前記者曾經實地採訪災區受災情況(歡迎參考基礎雜誌第131期)以及各界愛心團體、宗教人士的賑災情形。一貫道在災區的物資救助、熱食供應、心靈諮詢、家屬撫慰、祈福法會、後續的學童課業輔導,更認養數所學校重建、學生獎學金頒發(梅林及廣福國小),災區的一切,在各界關注和全國總動員之下,一一重見光明。
六年的歲月,可以讓一個稚兒成長,也可能讓老者凋零,深深感觸,世事變化莫測。一貫道基礎忠恕道場天惠單位,一直持續不斷的關懷協助與成全,六年來從未間斷。這在多元發展的社會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創傷可以逐漸撫平,逝去的親人已不復回;屋瓦得以重建,山林需做水土保持,社區可以再造,校園能夠恢復,但是留在家鄉的老人,出外謀生的壯年,及新生代的學子,能有一條出路嗎?
龍王颱風剛走,面對颱風頻頻來襲,不斷的土石流是中部災民切身的痛,許多的無奈中,我們能再為他們多做什麼?內心惦記:鄉親別來無恙?他們的後續如何克服?在林美玲學長引薦下,於日前再度走訪南投縣中寮鄉。
94.9.10清晨六點半
天色灰藍,稍帶涼意,上路了,感恩鄭志良學長辛勞開車,幾位學長一路集合後,車子疾奔南投縣中寮鄉,下了北二高交流道,駛入蜿蜒的山路,景象驟然轉成寂寥鄉村路,車子駛過爽文、龍岩、清水,來到內城社區「東和宮」旁社區活動中心。淳樸小鎮上,仍舊保有二、三十年前的模樣,活動中心內部,擺了整套寺廟熱鬧用的陣頭道具,四面牆上則掛了國父等四任總統的相片。
受訪者蕭興治講師表示:「天惠單位在陳阿味老點傳師慈悲指示下,六年前展開中寮鄉共四個地區的成全工作。仁德二單位所屬土城區前賢,負責中寮鄉內城社區(目前是中寮鄉碩果僅存的一班,畢竟從台北跑一趟相當遙遠,車程要六小時。每次從早上六點出門,到晚上十點以後才回到台北,五、六年下來要持續相當不容易。)本班由後學與呂玲雲講師總負責,每個月由土城、樹林、板橋區共三輛車,大約二十四位學長自動自發下來幫忙。」土城區更是一個月來兩次,與本地鄉親有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感情,凝聚力很強。
上午十點
內城活動中心
內城社區,又到了每月開班的時間,學長們拿起抹布、掃帚,開始打掃。緊接著兵分三路作家訪、佈置臨時佛堂。
臨時佛堂佈置的擺設相當簡單素雅,中間以南海古佛為代表,母燈、兩儀燈擺上,架構大致完成,這是鄉親的心靈加油站,蕭講師說:「感謝東和宮主委的幫忙,舉凡臨時佛堂用具、大型烹飪鍋具都寄放在專用儲藏室,省卻每回舟車往返載送的勞頓費事。活動中心也是完全免費提供開班,我們會在年終時提撥部分經費捐與活動中心,以表達誠摯的謝意。」蕭兄和呂姐都表示,長期到中寮作關懷和成全,許多工作都是需要無數道親們在幕後默默地奉獻和支持,才能夠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任務,大家都抱著感恩的心情在服務。
午間十二點了,利用短短二十分鐘,圍坐在一起享用中餐,餐後再利用時間繼續家訪。逐漸接近開班時刻,學長們也一一將較遠途或年長的道親們以車輛載過來,有的鄉親則步行或自行開車前來上課。下午三時許,道親們陸續出現在活動中心門外。迎接、報到、參駕後,三點半正式開班,是日安排劉美如講師的「知足人生」專題,以閩南語講述,深入淺出生活化,聽得道親們心生歡喜。 鄉親引頸期盼的日子
「九二一之後,我們在爽文、廣福(由天惠基金會認養廣福國小校舍重建)、清水、內城、龍岩等地區賑災,剛開始是熱食供應:提供素食便當,一天最多供應二千多個便當,對象包括:鄉親、軍、警、學生等。陸續求道的鄉親已經超過二千人,初期,每個月都會辦道兩、三次,因為人口外流影響,留在鄉村裡的多是老一輩,有機緣度化的鄉親多已求道了,我們是盡力而為。」蕭講師回憶道。開班課程都是天惠道務中心安排講師輪流講課,人數約有三十多位。另設兒童班,在東和宮東廂旁小辦公室上課,人數大約十多位(先前有些已經升上國中而中斷參加),內容為讀經及講道理故事。
雖然一個月見面一次,但是來的人都法喜充滿,已成為心靈上的依靠,也很珍惜這個班。對於年紀大的人來說,生活是寂寞的,道親前來關懷,也讓村子熱絡許多,增加生機氣息,每月這一天,成了鄉親們引頸期盼的日子。成全是因地制宜,彈性運用,有時候也會安排座談會,輔以點心聯誼。「十月份適逢『重陽節』,特別企劃訪道旅遊,到彰化天惠道院等道場參觀,大家供乘一部遊覽車,交換心得,以表達敬老尊賢的最高敬意,活動經費是服務學長們自掏腰包來辦理,且輪流來服務。」蕭講師特別說道。學長們這份誠心和行動,莫不是天恩師德的感召!
陳老點傳師對於災區後續成全一直非常關心,是大家的精神領導,指示「能辦就繼續辦」,蕭講師感嘆道:「每月前來關懷,為他們做一點事,大家都是自動自發,心想已經度了這麼多人,就這樣放棄實在太可惜,也愧對上天之恩!」在偏遠鄉村,並沒有正式的家庭佛堂,中部道場因為道務繁忙,人力有限情況下,未能增設班次,這個班就成了唯一的班。老點傳師也慈悲,每月壇主班開課,每壇主都樂捐一百元左右,贊助三輛車的油錢和過路費。 拜訪鄉親的家
家訪兵分三路:土城區開車往山上走,另二區就近步行上街拜訪。蕭講師說:「這裡的道親,早期是由一位在地人:阿福學長帶我們到山上四處拜訪鄰居、結緣,一戶一戶找。另拜訪鄉公所,說明要關懷災民,當局就提供名冊和地址資料。走遍內城村,共有二百多戶人家,大約四分之三的人都成為道親了,越是深山裡的道親跟我們越親,因為平常來往的人很少,見到我們到來,都很熱情。」這是記者親眼所見。
呂玲雲、李衡和從加拿大回來的女兒妞妞一起來服務,呂姐說:「接觸幾年的感想,這裡的老菩薩都非常善良,心態也很好,覺得能求道很好,人生有了新方向,面對災變也能心平氣和,認為總是過去了。早期住在組合屋,現在房子又重新蓋好了,這期間,本班也陪他們一路走過,所有的道親也保持很好的聯繫。」在路上看到了「中寮文化農業園區」的招牌,恍然,中寮原是水果的故鄉,期望營造大家來觀光、消費,幫助災民,呂講師更說:「當地道親非常淳樸,家家種植水果,我們都會向他們買,更是幫忙(可以在佛堂獻供用),賣不完的水果也會分享,讓我們帶回台北吃。前陣子是火龍果季節,應節又可口,現在是柚子、香焦和龍眼。」真是當下能作該作就去作,廣結善緣。
這裡有一戶人家經營小木屋「月桃香農場」結合休閒與農業,道親也能自力更生,黃家的四個孩子更是兒童班固定班員,乖巧懂事會幫忙家務。途經香蕉集散地,縣政府刻在推廣「香焦節」,正要熱鬧展開,金黃色澤、口感香Q,產地價格又便宜,鄉親自種自賣之餘,也熱情大方請客。
當地道親多半務農。家訪時,有些人為了生計,假日也不在家,例如梅花學長因為要到外地摘茶葉、淑方學長帶著大女兒到梨山摘水梨等。來到謝媽媽(馮昭妹)家,正逢居家老人服務送午餐來,與兒子同住的謝媽媽相當誠心,每次開班必定到班,經常自行慢慢走路過去,開完班學長再載她回家。 農務道務兩三事
同行中有一位蕭瓊珠老菩薩,經常到馬來西亞巴生、古晉的道場服務,一次往往停留三到五個月。在台灣時,每星期兩次到土城天華山道場打掃、插花,輪空還跟到中寮班來,她謙卑說:兒女都長大,也成家立業,老人家無牽無掛,個人行動很自由,所以發下大愿要在道場服務、助道,確實為後輩榜樣!
來到最山上一戶人家,種植火龍果和鳳梨、香蕉的陳炎銘學長,園裡種植了蛇瓜等,從不噴灑農藥,幾乎家家戶戶都如此,自給自足。山上的家敞開大門,不需圍欄,養隻狗兒作伴、也看家。熱心的這家人,將剛採下的美人蕉與我們分享。已經清口茹素的陳學長,談論著種植農作物的經驗和方法,相當專業。媽媽、太太及三個小孩,祖孫三代同住,前兩年的學校營養午餐都還是由九二一災區專款補助,就讀的清水國小就在山下,開十分鐘車程可以到達,課後到安親課輔班,媽媽在家也教孩子英語,足見對教育一樣重視。課餘時間,孩子們也到田裡幫爸爸拔草,採收的火龍果再一一裝箱,寄到台北去賣。
張家道親專門種植金線蓮和水果,女兒平日住在南投,為古箏教師。一家人早年求道,但是一直未參班,呂姐說:「蔡伯伯(張媽媽之先生)於去年歸空,道親們誠懇協助善後,媽媽和女兒非常感謝,每回道親南下,一家人總是熱情招待,煮豐盛的午餐邀我們一起享用,並且會去開班上課。為了鼓勵道親去開班,我們經常會幫忙分擔一些農務或家事,這也是一種成全。」兒子平日在城裡上班,這天特別回來幫忙招呼道親一行人,不但泡純正蜂蜜冰茶給大家解渴,又俐落爬上樹,摘採最後一批龍眼留給道親吃,所餘又全數讓我們帶回台北,這股熱情,真的令我們感動不已!也聊起這年夏天,幾度颱風經過,即使是在深山之中的家園,泰莉颱風一樣狂掃,農作物有些損失,龍眼的收成也比去年差很多,很是無奈。張媽媽的憂愁心事,更因為道親到來而稍稍紓解,她直怪我們:「怎麼等了好久才來啊!」一番安慰、相陪和鼓勵,趕緊打起精神和我們一起去開班。
一天下來收穫滿滿,感觸良多,鄉親們的熱情招待,讓我們帶回「在叢、現摘」的香蕉、美人蕉、龍眼、蛇瓜等,這份誠心太感人,我們實在愧不敢當。下午五點結班要離開時,學長們準備點心「鹹稀飯」,適逢中秋節前夕,道親更製作中秋月餅,從北部帶下來,一盒盒分送給參班的道親,共享佳節團圓的喜悅,並一一歡送道別,相約下個月見,濃濃的道情和鄉情一直散不去……
台灣人的韌性很強,就像新生的嫩草一般,經過露珠滋潤和陽光照拂,可以慢慢茁壯再起,欣見九二一關懷系列,在政府及國人投入加油下,災民重生,自助自足,以觀光產業來振興經濟。鄉親們臉上露出笑容,簡易組合屋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嶄新房舍,偶爾見到鄉親寧願住在貨櫃屋裡,應該是地震症候群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