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_0001

基礎雜誌274期
8
 
福 田
苦 海
智 慧
之 性
 
退
相 謂
Sutra Field
經 典 篇
壇經心泉
陳政賢 主筆 忠恕學院 整編
(接上期)
四、袈裟遮圍 遮斷人天耳目
這段是說明五祖傳心法及交接祖師位的情形。首先在文字當中我們可以思考
幾個問題:
.講解什麼樣的經典會需要「袈裟遮圍」?這在佛教界可說是稀有的公案。
.講解《金剛經》應該是一件重要的功課,祖師慈悲,怎會在三更半夜,還
要「袈裟遮圍,不令人見」?
.講解《金剛經》,若從「法會因由分第一」開始解釋起到「莊嚴淨土分第
十」,需要多少堂課,才能講到?五祖不但講《金剛經》,還傳祖位及袈
裟,更速送六祖到九江驛,是什麼意思呢?這樣短的時間到底如何講解?
又講些什麼?是真的講這部金剛經嗎?要不然是在作什麼呢?
〈莊嚴淨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
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
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
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
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
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一般解釋「
袈裟遮圍
」是說:不讓別人看見的意思。其實,祖師的袈裟是法
器之一,足以遮斷天人耳目。那是什麼事情如此神聖呢?當然是祖師之間的心法
傳承,自古「
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道法以口傳口,以心印心;所以
必須慎重行事。既然是祖師袈裟才有此法力,自然不是用來遮門窗,而是遮斷天
人耳目,指點傳法。
今時,白陽普傳祖師頓教心法之際,點傳師代表天命明師,指點傳法之前,
.
pg_0002
9
2011年10月
必須先經過獻供、請壇的儀式,禮請諸天仙佛、諸天星宿護庇臨壇,人天護法,
遮斷人天耳目之下,才能點道傳寶。因此,請壇的用意與祖師袈裟遮圍有異曲同
工之妙。
一、為說《金剛經》 指點「自性金剛」
另外,經文中提到「為說金剛經」,而《金剛經》,著重在破相、去執,
其中的觀念十分抽象,逐章講解的話哪裡是三、四個小時可以講清楚、說明白的
呢?而且還扣掉送六祖出東禪寺,並搭船至九江驛來回的時間。所以五祖應該只
是講重點中的重點,也就是講「自性金剛」──這部「金剛不壞自性真經」。
什麼是「自性金剛」,人人皆有一個不生不滅、本自具足、光明無染的自性
法身佛。這個佛性是歷劫不壞、至真至善的;能夠領悟到這個,就是「得道」,
找到生命的竅門、靈性的原點。對一個佛家修行的人來說,是福慧雙修、功果圓
滿的境界,堪為一代祖師,度化一方。
《清靜經》云:「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
者,可傳聖道。
」這一段經文,正是此時此景的最佳寫照。但相對於今時的修道
人,意義就不同了;因為彌勒祖師的一大事因緣,讓白陽修士先得後修,所以得
道以後,才是我們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修心養性、行功了愿、度化眾生等一連
串修行生涯的開始。
二、萬法從自性出 即是見性
六祖在聽了五祖傳授「自性金剛」之後,更加明白《金剛經》所云:「
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
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因為心中無所執、無所住,所以不會因境生心;更
不會為自身的慾望、需求所牽絆,住境生心。而是以清靜的自性、本心去應對,
事來則應,事去則靜;無住、無染、亦無雜想。隨時回歸到自性的起用,而不是
識神做主。這樣就是明心見性的修為,自性顯露了。
在惠能祖師作偈對應神秀禪師的偈語時,所表露出來的是惠能祖師已經體
悟到自性的本體性空。但對自性的妙用,卻是靠五祖講解《金剛經》中「應無所
住,而生其心」的啟示,而體悟到自性能生萬法,因而大澈大悟。
pg_0003
基礎雜誌274期
10
【活動預告】
慎終追遠 民德歸厚
10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
每日上午九點至下午三點
分四梯次,以收到通知單為準,敬請家屬配合。
第一梯次:10 月 01 日至 10 月 09 日
第二梯次:10 月 10 日至 10 月 16 日
第三梯次:10 月 17 日至 10 月 23 日
第四梯次:10 月 24 日至 10 月 31 日
敬邀家屬寶眷蒞臨祭拜
自由祭拜 影片欣賞 簡餐供應 善書贈閱 平安祭品發放
基礎忠恕道院 敬邀
基礎忠恕先天寶塔
100 年秋祭自由祭
Sutra Field
經 典 篇
《維摩經》云:「
欲得淨土,但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離卻有無
諸法,心如日輪,常在虛空,自然不照而照,照而不照,豈不是省力的事!到此
之時,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路,更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即清淨法身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之顯露也。
(續下期)
桃園縣家扶中心100年
寒冬手牽手 百年齊步走
歡迎共襄盛舉 參與攤位義賣
與國同慶百週年
建國鼻祖 百歲人瑞慶生 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