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道詮釋儒家經典
之關鍵性觀念的考察

          鍾雲鶯•文                 
(接上期)
「玄關」的另一代名詞稱為「十字架」。王覺一在《大學解》曾說:「理本無象,天現河圖以象之。有象之河圖地盤,如人之身也;無象之河圖為天理,如人之性也。……河圖之數,二七在南數火,火主暖,故南方多暖,此文明辭讓,禮之端也。一六在北屬水,水主寒,故北方多寒,此沉潛是非,智之端也。三八在東屬木,為元、為春,屬木,則木能生火,故大明出於扶桑;為元,則四德稱首,為春,乃生機所出,此慈愛惻隱,仁之端也。四九在西屬金,為利為秋,屬金,則金能生水,故河源發於崑崙;為利,則剛而能斷;為秋,則共樂西成,此果敢羞惡,義之端也。五十居中屬土,統四端,兼萬善,為性心之本體,信實之大用。」(註27)王覺一以河圖比喻人性,並以「五十」之位為「性心之本體」,這樣的說法,也影響了一貫道對於「玄關」至善地的解釋。
由於一貫道認為「玄關」是吾人身上的「至善地」,也是居「中」之所,因為玄關乃位居人首之中,是性命的至善地,再加上受到王覺一的影響,故而常以河圖之相位來詮釋此一神聖地河圖(見下圖),藉以解釋玄關的居所:
 
           二七丙丁(南)
       

   三八甲乙(東) 五十戊己(中) 四九庚辛(西)
   春、木、仁      土、信       秋、金、義


           一六壬癸(北)
              冬、水、智

由上圖所示,可知河圖之「五十」的位置乃居於「中」位,畫起來即是「十」字,因而這個「十」字被視為「玄關」的代名詞。而一貫道解釋《大學.誠意章》之「慎獨」與曾子所說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時,則有其宗教性的解釋:
「慎獨」更深一層解說,可謂為「守玄」,自性當家,自然不被聲色貨利引誘而迷了自性,敗壞德性。(註28)
無極而太極,獨之體。所謂未發以前氣象,即是獨中真消息。「獨」字是虛位,從性體看來,則莫見乎顯,是思慮未起,鬼神莫知也。從心體看來,則曰十目十手,是思慮既起,吾心獨知時。(註29)
一貫道將「獨」解釋為良知本性、明德、至善地,也就是「玄關」處所,故而認為「慎獨」是「守玄」。「守玄」乃是將注意力集中於玄關自性處,使得明德自性回歸本然,不受外物誘惑而迷失不知。尋求自性根源,而且就根源處修持本是一貫道強調的重心,然而若非一貫道的信徒,很難理解為人「獨」在何處?因此他們將曾子之言依其教義解讀,認為曾子之言已點破玄機,玄關即落在人身之首的「十」字中央處:
曾子聞道之後,深得一貫之旨也。○古貫道,十即以一貫之,目所示者,此十手所指者,此十謂返觀必須人指示,慎重保守不可輕忽,曰其嚴乎。(註30)
十目者正竅,又名十字架,十字中之真人是上天所賦謂之性。(註31)
曾子所說的「十目十手」,在此完全被宗教化了。一貫道認為,所謂的「十」,即是孔子傳授曾子的心法與一貫之道,也就是天賦本性的正竅,此處性靈之出入門戶。得知此處,就此處修,才是得道、修道。若不知此,則只是修法而不是修道。法隨因緣、時空而轉,變動不居,因此並非究竟;「道」才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宇宙萬物皆依賴「道」而運轉生存。而「道」降落於人身處,即是身中之「十」。求道之人必須了解「玄關」乃人之明德本性的處所,而「玄關」就在己身的「十」位置。一貫道強調,自古以來的修行者,他們修道的終極目標在於尋覓自身中的「十」,可知指明玄關之處是修道者最重要的事。然「玄關」之傳授有其神秘性,故未入教者,往往無法得知,故而藉有形的河圖指示玄機,使有心向道者能就有形之象以參無形之理,透過外在之河圖而參悟己身之河圖,借假修真,借有返無,此乃「十」的玄機妙意。
上述可知,一貫道對於「十目十手」的解釋,已與傳統儒學的詮釋角度呈現極大的差異,最主要在於他們認為「十字玄關」是人人本自具足的光明本體,雖人人皆有,卻是有而不知其有。想要得到此一性命根源之處,必須由天命明師(點傳師)點明自性根源,經過神聖的禮儀(求道儀式),如此才算「得道」,依此修才可成道:
十目者,非十方之人目也;十手也,非十方之人手也。試觀「十」字一直一橫,縱橫四方通天貫地。直為經,為道;橫為緯,為德。蓋言人心妄動雖屬機微,無人可知,然我自性,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儼然而不可欺也。至於「十」字玄機,非吾人所敢洩焉,欲求深解者,速求天道,求師指點,則自瞭然於心矣。(註32) 
十目非十方之目也,十手非十方之手也。試觀十字,通天徹地,橫貫四方,大無不包,微無不入。十目十手安得向外覓乎?人心血心,乘機萌動,則我自性,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威嚴無私,安可得而欺也。至於深解,老仙不敢洩焉,速求天道,則自明瞭。(註33)
十者,玄關一竅也。……講誠意必先慎獨,要慎獨一定要知道「這一點」。(註34)
將「十」字解釋成「玄關」處,這是一貫道對「十手十目」的新解,這樣的解釋角度,主要在於「玄關」是本性之所,也是性命之根源,依一貫道的說法即是「真我」;而形骸肉體乃為「假我」。「假我」隨時會死去、腐朽,而「真我」亙古常存。人之輪迴,即是此一「真我」隨形骸而流浪生死。點出「玄關」所在,即是讓信徒明白自性所在地,此一明德本性,虛靈不昧、五德具足,奈因形骸受現象界聲色誘惑而迷真逐妄,不識本來。因此強調「玄關」至善地,主要在於生從此處來,嬰兒呱呱落地,先天靈性從此貫入,故死須從此處去,如此才是得正門而出入。而「玄關」位居人首之中心位置,故又以「十字架」形容之,這是一貫道詮釋儒家經典時常用的「以教解經」的方式(鍾雲鶯,2003:538~542)以宗教的角度解讀儒家經典,使得儒家經典出現不一樣的內容。

註 釋
(註27)《大學解》,頁2。
(註28)孟穎,《四書心德----大學中庸》(臺南:巨書局,民國
七十五年),頁61。本書本為作者授課教學用的筆記,後編輯 付梓成冊,目前在一貫道道場頗為流通。根據作者所言,此的本意乃以「復自我靈明不昧之本性為依歸。」(前言,頁2)故本宗教講道精神以作,可由此得知。
(註29)孟穎,《四書心德…大學中庸》(臺南:巨書局,民國七十
五年),頁61。本書本為作者授課教學用的筆記,後編輯付梓成冊,目前在一貫道道場頗為流通。根據作者所言,此書的本意乃以「復自我靈明不昧之本性為依歸。」(前言,頁2)故本宗教講道精神以作,可由此得知。
(註30)《大學性理闡釋》,頁141。
(註31)《學庸簡解》,頁51。
(註32)《文外求玄----學庸註解》,頁62。
(註33)《學庸淺言新註》,頁32。
(註34)《學庸小註》,頁65~66。
                    (續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