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道銓釋儒家經典之關鍵性觀念的考察3 (接上期)
就此可知,一貫道的道義核心在「理、氣、象」三界的思想,並以「理天」做為修道的目的地。「理天」又稱無極、無極理天,是宇宙萬類之所由,故主宰天地,妙法無窮。氣天又稱太極,已分陰陽,雖為萬物生成之能量,但因氣天不是根本,故亦毀滅於宇宙的週期之中。象天又稱皇極,人若能視見自性之皇,則可去血心返道心,奈何世間之人不知己身之皇,而向外尋求。因此,只知追求現象界者,乃為愚者,因為現象界之一切終歸滅亡;只知在具有價值判斷處世者,可稱賢人,因為其仍然存有分別心,其境界只到「氣天」,還不到「理天」至境,故最後仍隨宇宙毀滅。唯有達於「理天」之極「無」的境界,才可稱為「聖人」。因此一貫道認為,唯有透徹對「理、氣、象」三界的參悟,才可以達到至道聖域,可知「理、氣、象」思想是一貫道詮釋儒家經典的重心。
在此必須說明,「理、氣、象」三界的說法,絕不是將世界三分法,更不是將「心」一分為三,而是說明人在某一種境界其所產生、或所會有的心境,因此一貫道認為「萬殊總歸一本,氣象終還一理。」(註12)說明了回歸「理天」的道心才是最重要的,「氣、象」之人心、血心只是一種現象或過程,是以超象拔氣達理,才是修道的主要目的,而這樣的解說,在當今一貫道道場中時有所見,藉此可見民間教派對儒家經典的另類解釋。 三、道與教
一般而言,民間社會對於儒、釋、道三教功能的印象,通常停留於教化人心的勸善作用,而一貫道認為,為善去惡只是屬於道德層面,這是修道之人必須達到的基本修為,無法稱之為「修道」。一貫道為了說明其所傳授之「道」乃是天地間唯一的真理,與回歸本體的「成道」之路,是以十分強調其所傳之「道」與日常大家所見之「教」並不相同,一貫道解釋「道」的意義時說:
道生天地,育萬物……道誠至極,無復加焉。然在天為真空至靜理,垂降世間,以拯萬民。天道係由理天而降矣,故道與理,乃一而二,二而一也。是以修道之人先須窮理,窮理方能盡性,則大化無窮矣。(註13)
「道」在中國哲學的範疇中,融合了道家的觀念,成為了本體根源以及原始的真理。而古今凡欲致力於性命本源與宇宙本體探究者,則稱為「修道」,因此「道」是一切的根本。而因一貫道認為「理天」是宇宙的神聖空間,因此以「理」做為「道」的另一個代稱。因此所謂修道之人須先窮理,實際上乃是「明道」,了解「道」與「理」是異名同體,則即知「修道」的主要目的乃要回溯「我」的本源。
就一貫道對「道」的解釋,可知已與「教」的意義呈現極大的不同。「教」雖是教育、教化世人,但整體而言,若非深入三教核心之人,很難理解其真正的教義為何?一般人所理解的只是普遍化、大眾化的教義,因此,對庶民百姓而言,三教所傳達的訊息,罕見其教人「返本溯源」,泰半是教人「如何成為一個好人」。而一貫道則是以宣揚「返本溯源」的「修道」宗旨為目標,故與「教」的目標已不同。再者,一貫道認為,儒、釋、道三教聖人的本意,乃以救渡世人之性靈為主,也就是教人體證性命的根本,以溯理回天。奈何後之學子不解聖人真意,誤解聖人救世的心意,甚至師心自用,使得三教的教義漸失其真,泯滅三教聖人立言的宗旨。《學庸淺言新註》在解釋《中庸》「或生而知之……及其成功,一也。」時,就對三教之學子提出嚴厲的批判:
嗚呼!時屆末運,三教各失其真。儒教弟子,有空談綱常,而不實踐者;有口頭談綱常,而行盡違者;有借經書,以作富貴之階梯者;有讀書明理,而與人搬弄是非者;有借經書,以飾過者;有借經書,以作護身符者;有借經書,號召志士,以作自己爪牙者;有借經書之言,作刀筆之資,以陷人者,蓋夫種種,不勝枚舉,總言皆儒教之罪人也。佛教弟子,有借佛作衣食之具者;有借佛地,以肆其淫者;有借佛地以遁跡,而不深究佛旨者;有借化緣之名,而心別有所注,以陷人者;有借佛地,以作養神延壽之所者;有借佛編曲以敲打念唱者,蓋夫種種,不勝枚舉,總言皆佛教之罪人也。道教弟子,有空枯坐,而不覺其真者;有不明道旨,以氣工煉就泥丸,自詡為金丹者;有借道觀,以隱身遁跡者;有借道觀,以為衣食之具者;有借道觀,以肆淫者;有自誤誤人者;有唱道曲,以作街頭之乞,以失道雅者;有借幾日不食,幾日不飲,自為其道功者,蓋夫種種,不勝枚舉,總言皆道教之罪人也。(註14)
上述所言對三教學子的批評雖太嚴苛,但儒家的經典後來成為學子爭取名利的工具,這是不爭的事實。釋、道所引人詬病者,或是出家受人供養,或是煉丹延壽,或是念經斂財。在三教原始的經義中,皆有其用意,無奈後之學子將之用於私心之上,致使三教聖人之言已失其真。然而一貫道之所以對三教提出嚴厲的批評,最主要的目的,無非要說明「道」與「教」的區別,要信仰者認識清楚,若要回溯理天本體,必須「修道」而不僅只是「受教」而已,因此,了解「道」與「教」的不同,成為一貫道宗教詮釋的另一重點。 【註譯】 (註12)《學庸淺言新註》,頁107。 (續下期)
(註13)《學庸淺言新註》,頁100。
(註14)《學庸淺言新註》,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