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莊子的世界13

( 續206 期)

六、休于天均,則無不逍遙矣

天雖不言,地雖不語,大自然的法則與運作是平等的,這叫做天均。老子道德
經有句話說「天之道損有餘而利不足」,套句佛家的術語叫平等法界,均就是平
等,法界就是天。

小大、生死、貧富等相對立的心境若能消滅,就能視法界平等,窮或富對他而
言沒有任何意義。雖然原本貧窮,見法以後還是貧窮,還是住在陋巷,但是因為心
境上沒有大小的區別,所以活得自由自在和宇宙大道同呼吸、同化育。

七、逍者,嚮於消也,過而忘也:

過去已經消失,要把他忘掉,不悔恨、不記仇,也不緬懷於昔日的風光或快
樂。沒有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只是順應自然的節奏與之同化。

八、遙者,引而遠已,不局於心知之靈

心胸要寬遠,見地要遠大,對於宇宙存在的一切現象,不侷限在心理所知道的
才承認有,自己心理所推想不到的就否定他。

我們這些沒有見道的人,聽到人家講見道的境界,大概聽了都覺得是神話吧!
其實見道也不是什麼神話,所有的東西都是原來狀況,不過以前我們看不出生命的
價值,見道以後,每一秒、每一分都精彩絕倫。

九、物論可齊

雖然是不同的理論、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意見,一樣可以齊一。齊一不是說把
各家各派不同的言論加以統一,而是不管你發出多大或多小的聲音,你的學說得到
很大的迴響或很少人的認同,到最後因緣消失以後通通歸於寂靜,沒有一個例外。
不會說我這個聲音很大,打下去以後永遠響著,不會消失,這個聲音很小,很快就
消失,沒有這回事,同樣都會消失。

不管大聲音或小聲音、富有的人講的話或貧賤的人講的話、理論說得很棒或理
論說得很差,最後通通歸於消失,沒有誰對誰錯,有這樣的條件,才能產生這樣的
聲音、這樣的話以及這樣的學說理論。

十、生主可養

我們天天都是養護生命的客人,而不是生命的主體與生命的主人。人們往往為
了住得更好、穿的漂亮、吃得更美味而拼命的賺錢。但是有了房子,覺得要換更大
的,有了珍珠,要更多的鑽石瑪瑙,整天忙忙碌碌刻意圖謀,以賺取更多的財富或
得到更高的權力。這是在養生命的客人而不是主人,所以沒辦法得到效用。

十一、形可忘而德充、世可入而害遠

生命的主體可以養護,外在的形體可以忘卻,不斷的充實內在的道德,雖然活
在糟糕的世間,可以隨時進入也不會害怕,且能遠離災害。

這不是說他有技巧、有神通。不怕火、不怕水,不怕被抓、不怕被殺,只是因
為與佛光同塵,洞燭先機,趨吉避凶,所以進入人世間逍遙自在,不會受到害處。

十二、帝王可應而天下治,皆合於大宗而忘生死

這樣的人,當國家需他出來治理天下的時候,他就能夠出世為民服務。就像禪
師在山上生養一段時間後,時間到了就可以出來渡化眾生。他們的行事、作為都符
合宇宙的最大宗旨,活在當下,忘卻生死。

十三、無不可遊也,無非遊也

如果達到這樣境界的人,每一個地方都可以享受生命,沒有不可以享受生命的
地方。日常的行事中沒有一件是遊,都是在享受生命。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者也亦若此也。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
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每個人的德行才能不同,
有的人的知識才能可以當一位小小的官員;有的人的道德行為可以庇護一鄉一里;
有的人的道德適合輔佐一國之君,其德行足以影響全國人民。他們的地位雖各有不
同,但是和澤中的小鳥覺得自己自得一方又有什麼差別呢?

有個提倡非戰主義的宋榮子,一點兒也不想當官,要請他做鄉長、縣長或者宰
相他都不願意,即使舉世的人都稱讚他的才能,也不勉強自己去做,舉世的人都毀
謗他的行事,也不覺得沮喪。為什麼宋榮子絲毫不受金錢、官位的誘惑呢?因為它
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能辨別內在生命和外在生命的界線。你用高薪聘我
當官,那是外在生命膨脹了,跟內在生命沒有關係。甚至於也許我做了大官以後,
上位的人要我推行和良心違背的政策,這時候就是內外不合一了。我如果適應外
在,領了那份薪水,就要委屈自己,違背大道;如果堅持內在生命的聲音,就不能
執行外在的東西。楚威王聘莊子,莊子不應聘就是這個道理。

宋榮子這種能定內外之分、辯榮辱之境的人在世上已經很少見了,但是他們只
能自守,不能無所待而自行,因為他們還未達到至德之境。

「夫列子御風而行,冷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返,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列子是個修道之人,每次要到哪裡去就御風而行,飄飄然的輕妙極了,過了十
五天才回來。莊子能乘風而行,免於步行,得此風行之福,世上更為少有,然而要
乘風始能飛行,終不能無待於風。就像佛教講的二果、三果,都是聖人,也都見法
了,但是還未證阿羅漢,還有所待,還有貪、瞋、痴未斷。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如果是真正得道的聖人,他乘坐的是天地自然的節奏變化,能窮近陰陽、風、
雨、晦明六氣的極理。所以齊物論說:「對於聖人,洪水氾濫成災的時候淹不死
他;旱災的時候,大火溫度把整個山都融化了,也傷害不了他。」

這是說聖人有很高的神通嗎?不是,聖人只是在緣起而尚未緣生時,能觀察現
象的變化,避開災害。天氣冷了加件衣服,天氣熱了,少件衣服,這叫做乘天地之
正,御六氣之辨。

天地本來就有這些現象變化,我們只要隨著天地自然六氣的變化,不追求、不
等待,就能無窮盡的享受生命。不追求、不等待,就是珍惜目前所擁有的,為自己
而活,不會為別人而活。你們對我很尊重、有禮貌、拍馬屁,我過自己的日子;你
們對我毀謗、鄙視、謾罵,我仍然過自己的日子,為自己而活,不會去在意別人的
臉色、態度。

在有限的世界裡,大家要停止追求很困難,永遠會覺得房子不夠大,衣服少一
件、車子不夠好、孩子不夠成器。

開悟見法的人,為自己內在生命而活,尚未開悟見法的人,看別人的臉色而
活。

開悟見法的人能無大小,沒有什麼叫做大,什麼叫做小。你說這座山很大,地
球比他更大;你說地球很大,太陽系比他更大。你說針很小、原子比他更小;你說
原子很小,電子比他更小;沒有最小的小,也沒有最大的大。( 續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