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白話淺釋》(6)/陳德陽前人講述 陳樹旺點傳師整理
老子教人要把這些假知去掉,慾念去掉。修道,有一句話說私欲淨盡,天理流行,所以修道修心。我們心一直往內、往內求,求自己不求於外,常使民無知無欲,無知德自足,無欲心自靜,無求無爭,各安其性命之情,各順其天地之常,所以聖人之治,功名不擾心。
以上這是聖人之治,治爭、治盜、治亂之三項根本方法。人民如能真接受而去一切偽裝時,自然就富貴不能奪我志,不但不受物轉,而能轉物,這名、貨、欲三者之外魔不內侵,而爭、盜、亂之患,自然可以平治了。 為無為,則無不治。 這個是總結語,什麼叫做無為?在老子的道德經,講無為的地方很多,不要造作,不作假,不虛偽,也就是說率性而為,這個就是無為。
為無為,我們所做的就是無為,最無為的是什麼?就是媽媽對孩子的愛,只有付出,不求回報,媽媽給孩子的愛是無為,這也是很實際,長大了,你小時候花多少錢,一直付出,沒有求回報,沒有虛偽,沒有造作,這個就是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盈章第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這一章講道的絕大功用,因為道的本體是無相,道體虛無,但它卻有至聖至能之功用,道體雖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又能創生萬物,所以可說萬物的本源。 道可以說是宇宙的主宰,天地之母,人的自性在第一章我們講過,要探討道德經,應該從人推演到天地到宇宙,由宇宙,經過天地到人生,這樣來探討應該是比較瞭解的。
這一章講道的功用,道體虛無,但功用無窮,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器則有形有限,故雖容物必盈,大道不器,故能容萬物,而若無容能生萬物,而若無生,能覆載天地而若無,故道沖用萬物,萬物必歸於道。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似萬物之宗。 1 沖:就是用,也是伸展和散播之義。 沖這一句話,對我們太重要了,人人都有道,有的不沖,有的沒有沖,沒有把它沖散,還是讓他隱藏住,道還隱住。
這個沖,就是沖散,不凝,人人都有道,但是你道要沖開。我們對於沖,最容易連想到就是茶葉。茶葉必須沖,否則你茶葉沒有用,一定要用很熱、很熱的開水沖散,才能發出茶葉的一個本效,才能知道茶是甘醇或是苦的,所以這個沖,可以說是把功用發揮到極致,這個叫做沖。 沖:就是用的意思。 沖的方式: 1一定要求道,求道才能夠讓自性復活,才能讓佛性發露,各位前賢我們回顧一下,沒有求道,道在那裡不知道,求了道以後,一定要肯定是佛,所以沖的方式,一定要求道。
2一定要修道,求道以後一定要修道,修道就是讓這個道存乎心,動乎四體,讓這個道實際用出來,這個就是道沖出來,所以道沖,以宇宙來說:道沖日月才能夠運行,四時才能夠更替,天地萬物才能生生不息。人的自性沖,你會把整個良心發露出來。 在文天祥的正氣歌有一段: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在地為河嶽,在天為日月,在人曰浩然。
天地有正氣,這個天地之間都有這個道。雜然賦流行,就是天地之間的萬物,道很普遍的附在天地萬物之間,在地為河嶽,在天為日月,在人曰浩然,沛乎塞倉冥,很充沛在天地之間,這是文天祥寫正氣歌,就是寫道,道沖了之後,在天:是太和之氣。人:是浩然之氣。 所以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在天叫太和之氣,在人叫浩然之氣,都是道所沖開了,各位天地之良心,太和之氣,和浩氣之氣要連在一起,但是很重要的一句,或不盈–我還不能盈滿,不能自滿、自足,道在低處,愈修愈不足。 淵兮似萬物之宗。 道實在深淵莫測,萬物無它不可,它是萬物的根源,故稱為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1挫其銳:挫,是克制和阻止。銳,是尖銳,利角和凶暴之意。 挫其銳。
挫其銳就是道的第一功用。我們都有銳,諸如七情、六欲……等銳氣,三毒也是銳,這些銳氣是累世帶來的一種罪孽。挫其銳,就是在求道之後懂得反求諸己,因為這個是大道功用。要徹底改變自己,一定要從內心的自我反省,自我覺醒。故道沖而用之,你能沖而用之馬上挫其銳,自己脾氣毛病去除。挫就是挫折、阻止不讓它發生,挫平讓他整個消失,不再發生。 所以要改脾氣,投入其中,內心反省,要低心下氣。道,簡單來講,戒煙、戒酒,只有道,只有道的力量,才能讓你回覆本來的面目,所以挫其銳,這是絕大功用。
因為道,才能化戾致祥,化掉戾氣,變成祥和,挫銳致平的絕對功用,各位今天進入道中,道沖而用之,挫其銳,你馬上脫胎換骨,低心下來,因為你常常會不夠,不夠是好的,因為不盈,還有空間啊,你修道不盡,你會每天好好的去修道。
不合乎於道的就是銳,講話尖酸苛薄,做事情有邪念,這個都是銳,你有沒有徹底把它挫平掉,不讓他再發生,變成脫胎換骨,改變你的一生,這個是第一功用。但是有一點你沒有挫其銳,如果到今天你還沒有改變你的一生,還沒有脫胎換骨,你道沖沒用,沒有沖的徹底,好像那個茶葉啊,用沒有開的開水沖,啊,只有五、六十度,你就沖,茶葉喝起來不好喝。茶葉沒有沖出來,好像那個水果沒有熟,你就把它摘下來,不好吃,一樣的道理。 解其紛。 這是道一貫的作用。 1解:統治、統御其一切。
天地之間的一切一切都由道所生,既然道所生,就道生之,德蓄之,道來統御、主宰、支配之。紛:三綱、君臣、父子、夫妻、五常、仁、禮、義、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也就是說一切善行,要受道來統御,不是內心所流露出來的,就是假的。
文天祥受難,被元兵包圍受刑,受刑後,風一吹,衣服掀開了,在衣角掀開有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就是說,道德做得很好,道就流露出來,孔子把道講成仁,孟子把德講成義,惟其義盡,德做得很好,道就流露出來。
所以這裡所講到的解其紛,就是要解開擺脫煩惱和雜亂,這一句各位要記住。以後如果只有外相,沒有內心,那是一種造作、多餘的一個動作,一定要拿道來統一,拿自性來發露行為,一定要自性作主宰,用道做內涵,這個叫解其紛,不要只在行事上應付來、應付去,這一點各位前賢要記住。這個的第二功用,在日常生活中要發露出來。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2 盈:有「盡,滿」的意思。
3 淵:深奧而莫測。
4 宗:根源,發源之義。
2解其紛:解開、擺脫煩惱與雜亂。
3和:融合,美善的行為,光是光彩。
4同其塵:同是不異,不嫌棄。塵是塵俗,也就是謙卑居下,是道的同化 作用。
2紛:一理散萬殊的眾理。